禪窟寺

禪窟寺

禪窟寺景區位於安徽鳳陽縣城南25公里處,鳳陽山風景區的東端。總面積8.5平方公里。分為洞內、洞外兩大景區。

兩大景區內共有三峰浮玉、禪窟寺、頓悟亭、仙跡遊蹤、玉蟹泉、貯嵐亭、禪窟洞、蟠桃園、野林尋趣、塔林懷古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

整個景區山勢群峰奔湊,綿延起伏;山下幽谷深邃,溪流潺潺;山間花香鳥語,藤樹纏繞;山上流雲霧海,嵐氣緲彌。寺廟亭閣掩映於濃蔭翠蓋之間,頗有“深、奇、幽、秀、野”的特色,“深山藏古寺”的韻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窟寺
  • 地點:安徽鳳陽縣城南25公里處
  • 總面積:8.5平方公里
  • 兩大景區:洞內、洞外
歷史,名勝古蹟,

歷史

禪窟寺是一座佛家寺廟,該寺始建於西漢武帝年間,原名桃花寺。據傳當年西王母賜給漢武帝蟠桃,途經此處留下種子,寺廟建成以後,滿山桃花盛開,大有世外桃源之感,故取名為桃花寺。歷經魏晉南北朝,寺名更換多次。隋朝時,鐘離刺史遊覽到此,見“僧方唐持律甚嚴,每行路有虎隨之”,即改寺名為虎窟寺。至唐初,因高祖李淵祖父名虎,為了避諱改名禪窟寺 沿用至今。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慕名來游,取“參禪旁窟居”之意,正名禪窟寺,並揮毫題寫了寺名,延用至今。其佛教文化史源遠流長,一度香火旺盛,為國內名剎之一。

名勝古蹟

景點
景區最令人盪氣迴腸、嘆為觀止的還是達官貴人、文人騷客的遊蹤—摩崖題刻。據初步考證,現存石刻十七處,其中唐刻四處,宋刻七處,清刻四處 ,未署時代的一處,字跡剝蝕的一處。這些石刻多為紀游紀事之作,或為題詠、題名之類。其書法風格各異,流派紛呈,真、草、隸、篆、魏碑等體應有盡有。石刻中最早的一處為唐元和三年的紀游題名。最具盛名的當屬蘇東坡題刻的“玉蟹泉”三字。
景區的禪窟也是一座天然的石灰岩溶洞。自從此山被闢為佛教場所後,這座溶洞便被禪窟祖師們用來作為修身養性、傳經布道的佛窟,因此留下諸如“八相成道”的傳說故事和“三十六祖像”等佛教文化遺蹟。
景區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優美的環境中到處瀰漫著綠色、花香、野趣,是江淮大地上不可多得的森林浴場。
禪窟寺景區正在以其悠久的歷史、優美的環境、優質的服務笑迎八方遊客。
三峰山禪窟寺源流碑記
碑文大致分為四部分內容:其一,介紹禪宗的起源和“列祖列宗”;其二,介紹臨濟宗的興起和流傳;其三,介紹禪窟寺前輩僧人的經歷;其四,作者(律范禪師)的自我介紹及在禪窟寺弘法的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此碑文文辭古樸,用典準確,敘事分明,條理清晰,是一篇難得的佛教歷史文化散文。
由於筆者未對原碑進行考察、甚至未得原碑文拓片,所有的斷句、箋釋工作,是在釋界生整理、校對的簡體文字基礎之上進行的,這就使箋釋工作不免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有些解釋僅僅是根據文意進行的推斷和臆測。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了解碑文的全貌。
還有一種不確定性來自碑文本身。由於碑文是準備留給佛門中人甚至只是給禪窟寺學人看的,所以,對一些師承來歷並為詳細交代,這就給今天我們的判讀帶來了的問題。
比如,碑文里提到的“大翁法祖”,是否就是大安樂和尚?元遺禪師是否既是大安樂和尚的師弟,又是他的嗣法弟子?靈鑒恩和重恩是否同一人?由於碑文約略提及,而真實、具體的師承關係,還要靠我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總的說來,碑文內容有兩大方面需要加以具體考訂:
其一:碑文提到禪窟寺僧人四世師承,並明確指出四代僧人是大安樂和尚、元遺禪師、靈鑒恩和尚、律范禪師,但是,碑文也提及大安樂和尚和元遺禪師是同門師兄弟,這就使四世師承之說顯得矛盾和費解。
其二:碑文作者介紹自己的座師是靈鑒恩和尚,而根據文末的識語,重恩和尚似乎也是律范禪師的座師,那么靈鑒恩和重恩是否是同一人呢?如果不是,那么禪窟寺四世師承又添疑雲。
這兩大疑點是碑文給讀者帶來的困惑,這裡所做的箋釋工作,就試圖根據禪宗發展史料以及碑文所約略提及的事實來進行考訂和推斷,這種考訂和推斷有一個前提,即碑文作者口述的禪窟寺四世師承關係是真實可靠的,所有推斷均以此為基礎。
據資料(鳳陽禪窟寺釋界生著《禪窟寺——迄今我國佛教最早的古寺》),該石碑是於1993年在禪窟寺原正殿的右側斷牆內發現的。
此篇形成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碑文,由律范禪師口述,並經過他的座師重恩禪師謹識,記述了禪窟寺歷代住持僧人的情況以及他們的師承源流,並清晰、簡略地介紹了禪宗尤其是臨濟宗的發展脈絡,目的是使讀者了解禪窟寺的發展源流和正宗嫡傳師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