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源諸詮集都序

《禪源諸詮集都序》系宗密對禪宗諸家學說的總論,亦為其所編集《禪藏》的序文。收在《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禪宗全書》第三十一冊。原書卷上之一雲(大正48·399a)“禪源諸詮集者,寫錄諸家所述詮表禪門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為一藏,以貽後代,故都題此名也。”其《禪藏》早已佚失,今僅存此一總序。

基本介紹

  • 書名:禪源諸詮集都序
  • 作者:(唐)宗密撰
  • ISBN:9787534827671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書籍簡介,內容概要,創作背景,

書籍簡介

《禪源諸詮集都序》,二卷(一作四卷),唐宗密撰,原是宗密自撰的《禪源諸詮集》的序文,後來單行。
禪源諸詮集都序
宗密初從遂州道圓傳受菏澤的禪法,後就清涼澄觀深探《華嚴》的宗旨,從而倡導禪和《華嚴》的一致,他的《禪源諸詮集》即為宣揚此教禪一致之說而作。《禪源諸詮集》亦名《禪那理行諸詮集》,或名《禪源詮》,或名《圭峰蘭若禪藏》,全書約一百卷(《唐書·藝文志》著錄《禪源諸詮集》一百零一卷,大概是加《都序》之數,《景德傳燈錄·宗密錄》附註說:“或雲一百卷”),所集諸宗的禪言將近百家,其內容有三部分:“先錄達摩一宗,次編諸家雜述,後寫印一宗聖教。”全集在宋真宗景德年間(1004~1007)即已逸失,只存它的《都序》一直傳到現在。

內容概要

此序旨在闡述教禪一致的義理。內容先釋《禪源諸詮集》的名義。次說三乘學人慾求佛道,必須修禪。禪有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乘禪五種,其中最上乘禪是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具無漏智性,此心即佛,依此而修,即達摩門下相傳的禪法。
又次述纂集此書的宗旨,認為佛說頓漸二教,禪開頓漸二門,二教二門各相符契。須要以教辨禪,以心解教。次以三教三宗配對,證明教禪一致。禪三宗是:一、息妄修心宗,旨在背境觀心,息滅妄念。這是南侁(智侁)、北秀(神秀)、保唐(益州保唐寺無住)、宣什(南山念佛禪門)諸家的禪法。二、泯絕無寄宗,說諸法如幻,本來空寂,心無所寄,是名解脫。這是石頭(希遷)、牛頭(法融)乃至徑山(道欽)諸家的禪法。三、直顯心性宗,這有兩類:一說一切語言行動都是佛性,任運自在,是名解脫。這是洪州宗(道一系)的禪法。二說妄念本寂,塵境本空,空寂不昧,寂照現前。這是菏澤宗(神會系)的禪法。以上兩家都會相歸性,所以是同一宗。教三種是:一、密意依性說相教,這裡包括有人天因果教(說善惡因果的人天乘)、斷惑滅苦教(聲聞乘)、將識破境教(大乘唯識宗)三類。二、密意破相顯性教,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以“無住”為道(指大乘空宗)。三、顯示真心即性教,說一切眾生本來清淨,真心常住(指華嚴宗)的教法。認為此三教三宗,都是闡明靈知不昧的眾生心性。並廣辨空宗和性宗 的差別,而說性宗是直顯心性,遮表並用,理該凡聖,妙契真如的了義之教。次論這三教和頓漸二教的關係,並歸結於“三教三宗是一味法,故須先約三種佛教,證三種禪心,然後禪教雙忘,心佛俱寂。……執情破而真性顯,即泯絕是顯性之宗;習氣盡而佛道成,即修心是成佛之行”。以和會三教和三宗的宗旨。次更著重引用《大乘起信論》,以闡揚禪教諸家的共通教義,認為一切凡聖根本都是靈明清淨的一法界心,此一法界心有真如、生滅的真、妄二門,真如門又有不變、隨緣,生滅門有體空、成事二義。又由真妄和合而成的阿梨耶識,有覺和不覺:不覺是六道凡夫的根本,有本末(輪迴)十重;覺是三乘賢聖的根本,有修證十重。從不覺到覺,又有翻迷十重等等。它以《起信論》又溝通禪教諸家的學說,給予後來禪教會通之說的流行影響很大。
此序從宋、元以來即受到禪教各宗學人所重視,最初宋刊本載有“大宋錢塘嚴明男嚴楷勾當雕開板”的標記,元大德七年(1303)禪師雪堂仁加以重刊,明代收入北藏,此後各藏及坊刻本均續刊行。

創作背景

此序是由於作者有感於禪宗與教下之衝突而作,因此,其中心目標乃在解說禪教之一致。在此書中,宗密即本此調和禪、教的立場,而將禪門與教下諸宗作一比勘與融通。他將禪門分為三宗,即息妄修心宗、泯絕無寄宗、直顯心性宗;又將教門分為三類,即密意依性說相教、密意破相顯性教、顯示真心即性教。然後將宗門與教下相應之系統互相配屬,略如下表:
┌人天因果教(人天教)
┌密意依性說相教┼說斷惑滅苦樂教(小乘教)
│ └將識破境教(唯識教)──息妄修心宗
教┼密意破相顯性教(三論宗)────────泯絕無寄宗┼禪
即性教(實大乘教)───────真顯心性宗┘
上表中,教門某宗之與禪門某宗相聯屬者,即謂該一教門所說與該禪門之所行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亦即該教門所說可視為該禪門之修持依據。由此可知,此處宗密之學說,實為佛教思想史上之調和論者。
宗密在此書中所述之佛教形上學,多以《大乘起信論》為依據。此書卷下之二附有佛教形上學之圖表,即依《起信論》所說而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