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 hé,亦稱 熙連禪河 、 希尼河 、 阿恃多伐底河 。古 印度 之河名。佛教對此河名頗多異說。或譯 有金河 ,或譯 無勝河 ,無定稱。佛經中傳說佛在涅槃前曾入此河沐浴。後因以謂修習禪定的境界。 北周 庾信 《喜晴應詔敕自疏韻》:“ 禪河 秉高論,法輪開勝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河
- 讀音:chán hé
- 注音:ㄔㄢˊ ㄏㄜˊ
- 解釋:古 印度 之河名
chán hé,亦稱 熙連禪河 、 希尼河 、 阿恃多伐底河 。古 印度 之河名。佛教對此河名頗多異說。或譯 有金河 ,或譯 無勝河 ,無定稱。佛經中傳說佛在涅槃前曾入此河沐浴。後因以謂修習禪定的境界。 北周 庾信 《喜晴應詔敕自疏韻》:“ 禪河 秉高論,法輪開勝辯。”
chán hé,亦稱 熙連禪河 、 希尼河 、 阿恃多伐底河 。古 印度 之河名。佛教對此河名頗多異說。或譯 有金河 ,或譯 無勝河 ,無定稱。佛經中傳說佛在涅...
南禪河是福州市區的一條內河。南禪河起自濟南橋,經通太橋入白馬河,全長349.2米,寬2.5~5.7米,沿線有橋5座,南禪河又名濟南河,原由亭前總管邊經濟南橋、...
釋迦牟尼成道的地方,稱為菩提道場,在中印度摩揭陀國尼連禪河側的菩提樹下。(參見《大唐西域記》卷八)道場亦泛指修行佛法的場所乃至喻指所修的佛法,如《維摩詰...
位於印度比哈爾(Bihar)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里處之布達葛雅(Bodhgaya^),面臨恆河支流尼連禪河(梵Nairan~jana^ ,今法爾古河),其地原為古印度摩揭陀國伽耶城南方...
濟南河是福州市區的一條內河。濟南河起自濟南橋,經通太橋入白馬河,全長349.2米,寬2.5~5.7米,沿線有橋5座,濟南河又名南禪河,原由亭前總管邊經濟南橋、南...
苦行:釋迦牟尼苦行處是尼連禪河畔[41] 的優婁頻羅聚落。[42] 苦行流行於各時代,主張折磨不淨的肉體達到解脫,受出家人普遍崇敬。佛以六年時間深入極端苦行,...
加雅是印度的城市,由比哈爾邦負責管轄,位於該國東北部尼連禪河畔,距離首府巴特那100公里,海拔高度111米,每年平均降雨量1,133毫米,...
菩提伽耶,位於印度,從格雅向南大約10公里,沿尼連禪河走就可以到達菩提伽耶。釋迦牟尼就是在這裡的菩提樹下不斷閉目沉思、冥想修行才終於醒悟的,因此對於佛教徒來說...
先隨婆羅門教苦修,日食一麻一麥,瘦的皮包骨,卻一無所獲,於是用尼連禪河水洗去六年的污垢,因身體虛弱爬不上岸,幸虧樹神垂下樹枝才抓住上了岸,這時牧羊女見他...
伽耶城(Gaya,今名加雅市),是印度公元前6世紀既已形成的城鎮,三面環山,東面臨河,此河流即佛教史上著名的尼連禪河(梵文:Nairanjananadi),今名帕爾古河(Falgu ...
苦修像是彩塑題材之一。題材內容為釋迦牟尼為尋找解脫人生痛苦的真諦,離家隱居於尼連禪河邊叢林苦行修禪,日食一麻一米,經過六年,形貌已是“身肉為消盡,唯其皮...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食過乳糜,即攀登尼連禪河東岸的缽羅笈菩提山(Pragboddhi),欲在山頂靜修得道。然而,佛祖攀抵山頂,霎時地動山搖。缽羅笈菩提的山神大為慌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