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州島

禤州島

禤州島是藤縣境內第一大島,西江河上第二大島,也是廣西內河第二大島,北回歸線穿島而過,乘船是島上唯一通往外界的交通方式。全島長5公里,寬1公里。全島分四片,25個村民小組,水田面積只有60畝,旱地面積1680畝,島上有國小3所,中學(國中)1所,在校學生900多人。

這60畝的水田如何養活5300多人口呢?以前,禤州島很窮,島上交通不便,洪水泛濫的季節,還要擔驚受怕,洪水一上漲,泥磚房轟然倒塌,外界曾有人流行這樣的打油詩:有女不嫁禤州島,又怕水來又沒糧,交通不便成孤島,一年難見爹和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禤州島
  • 島長:5公里
  • 水田面積:60畝
  • 旱地面積:1680畝
禤州人,禤州島風情,

禤州人

禤州要富裕,就要借"船"出河,走出禤州。這是禤州人的共識。
禤州人想的是靠水"吃"水。依靠祖祖輩輩的生存經驗,禤州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家庭富裕的,自己購船從事河上運輸;家庭條件稍差的,便到梧州、柳州、廣東等地的海事局學習水上駕駛技術。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禤州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帶聲名遠播:當上船長的有200多人,一個船長還可以帶出數名水手、輪機手,整個禤州從事內河運輸的就有1000多人。在縱橫交錯的船隻中,禤州人處處都能聽到自己熟悉的鄉音,成為珠三角一帶一道亮麗的風景。

禤州島風情

禤州島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適宜各類亞熱帶水果、蔬菜的種植。具有嶺南特色的荔枝、龍眼、柑橘、枇杷、橙子、黃皮、石榴、香蕉、甘蔗等布滿了田野和山崗。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島上民眾開始在旱地上零星種植荔枝、龍眼等各種亞熱帶水果及其他蔬菜,先種的村民很快就獲得了收穫,帶動了越來越多的人種植,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禤州島開始大面積種植黑葉荔枝、石峽龍眼,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房前屋後都是。遠遠看去,禤州就像包圍在一片綠色的海洋中。
6月中旬,是禤州荔枝上市季節,火紅的荔枝掛在枝頭,像一團團跳躍的火焰,徜徉在垂手可摘的荔枝林里,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摘果的、稱果的、付款的忙得不亦樂乎,年幼的孩童穿梭在密密的荔枝林下嬉笑打鬧,一派歡樂喜慶的景象。據了解,禤州島有荔枝800多畝,龍眼300多畝,單這些亞熱帶水果的收入,人均年收入800多元。
勤勞的禤州人還充分利用土地,他們在小塊土地上做文章,進行立體種植。利用各種植物需要光照的條件不同,合理布局,不但種上了各種時令蔬菜,所產的茄子、苦瓜、白菜、芹菜、蔥蒜等,源源不斷地通過船隻運送到縣城,成為縣內最大的蔬菜供應基地。禤州人還利用棚架種上了黑皮冬瓜,面積1萬多畝,年產量2500多噸,所產的黑皮冬瓜以個大、肉厚、味道清甜、耐儲藏的特點,兼有生津止渴、消暑清熱、減肥健美的保健作用,產品不但暢銷區內,而且遠銷廣東、上海、天津等地,成為縣內有名的種植示範基地。2006年,禤州村所產的黑皮冬瓜被國家農業部評為無公害產品。去年以來,因冰凍天氣的影響,禤州島黑皮冬瓜成為各路客商的搶手貨,每公斤收購價最高達到2元,單冬瓜一項,禤州人均收入就近2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