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譯諭吉

福譯諭吉(1835年1月10日-1901年2月3日),戒名是“大觀院獨立自尊居士”,日本明治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軍國主義份子,東京學士會院的首任院長,日本著名私立大學慶應義塾大學的創立者,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主張脫亞入歐論,影響了明治維新運動,諭吉的肖像被印在日本銀行券D號1萬日元(最大面額,1984年-2004年)和E號1萬日元(2004年始用)的紙幣正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譯諭吉
  • 國籍:日本
  • 出生日期:1835年1月10日
  • 逝世日期:1901年2月3日
生平介紹,人物著作,

生平介紹

福譯諭吉
福譯諭吉主要的思想特徵是反對封建社會的身份制度。他激烈地抨擊封建時代的專制壓抑。福譯在其著作<勸學篇>第一篇開篇第一句即使“天在人之上不造人,天在人之下不造人”可見其對於封建專制的抨擊和對自由平等的肯定。更在《勸學篇》後續篇章中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近代化思想。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會契約論,提出要使國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對均衡。這種均衡說體現了福澤獨特的政治理念,反映出他並非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學說。此外,福譯在其著作《勸學篇》中強調“一人之自由獨立關係到國家之自由獨立”。而要達到個人的自由獨立,就必須要具備數學、地理、物理、歷史等等現代科學知識。福譯的代表性語言就是“獨立自尊”,這也成為了他死後的戒名。福譯毫無疑問是明治維新時代的最高級別的精神導師之一。其著名著作是《勸學篇》17篇,《福翁自傳》,《脫亞論》。尤其是《勸學篇》十七篇,在當時的日本幾乎人手一歸乎才本。福譯諭吉終其一生都致力於在日本弘揚西方文明,介紹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應的價值觀。他在《時事新報》發表了著名的短文《脫亞論》,積極地提倡在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應該放棄中華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學習西洋文明。基於優勝劣汰的思想,他認定東方文明必定失敗,因此他呼籲與東亞鄰國絕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視為與鄰國同樣的“野蠻”之地。他對當時的東亞其他國家採取蔑視的態度,比如將中日甲午戰爭描述為一場“文野(文明與野蠻)之戰”;認為朝鮮王朝‎、清朝是“惡友”。故而《脫亞論》又被認為是日本思想界對亞洲的“絕交書”。福譯諭吉對於西洋文明並非沒有取捨。可以說在其自由主義的表象之下,始終貫徹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義思想。此後,也有人批評福譯是一位肯定侵略行為的種族歧視主義者。但是,根據平山洋的《福譯諭吉的真實》(文春新書)的文字,其籃挨籃實這應該歸因於《福譯諭吉傳》的作者、《時事新報》的主筆她設虹、《福譯全集》的主編石河乾明。根據平山的論點,雖然福譯批評了支那(中國)和朝鮮的政府,但是並不是貶低其民族本身。至於將清朝的士兵稱為“豬玀”等種族歧視的說法,其實是石河將自己的觀點偽造成福澤的說法寫道鞏臘入全集的。但是,對於這種觀點,仍有不少人表示質疑。但根據《脫亞論》,事實上當時福澤認為日本,中國之間如同近鄰。而日本已經將舊的茅草房改建成石房,但中國仍然是茅草房。所以福譯認為應該想方法令中國也改建為石房,不然代表中國的茅草房著火一樣會影響到改建成石房的日本。為了代表日本的房子的安全,日本應該不惜強占還是草房的中國,朝鮮。幫助其改建成埋催石房。而且事實上,福譯甚至還通過出資購買武器來資助過當時朝鮮的政變。所以無論如何認為,作為日本當時的精神導師的福譯在推動日本走向侵略道路的問題上絕對難辭其咎。他在《脫亞論》中對亞洲的觀點,尤其在當時福譯諭吉作為明治時期的日本民眾精神導師的地位導致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本民眾的心理,而這種普遍存在的觀點,成為日後日本軍隊在亞洲國家實施暴行禁嘗夜抹的思想根源。在一些學者的眼中,他更是日本侵略奔譽重尋亞洲路線的基本設計者,堪稱“日本近代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而福澤“脫亞入歐”的理論至今仍在影響著日本的發展,可以說是“現今日本政治右傾化思潮的總根源”。

人物著作

《西洋事情》
《勸學篇》
《日々のをしへ》
《文明論概略》
《通俗民權論》
《通俗國權論》
《民情一新》
《時事小言》
《福翁自傳》
《福翁百話》
《痩我慢之說》
《丁丑公論》

人物著作

《西洋事情》
《勸學篇》
《日々のをしへ》
《文明論概略》
《通俗民權論》
《通俗國權論》
《民情一新》
《時事小言》
《福翁自傳》
《福翁百話》
《痩我慢之說》
《丁丑公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