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萊

福萊

福萊出生在法國南部-庇里牛斯區阿列日省的帕米耶(Pamiers),1865年畢業於德梅耶學校,著名音樂家,1924年11月4日,病逝於巴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萊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庇里牛斯區阿列日省的帕米耶
  • 出生日期:1845年5月12日
  • 逝世日期:1924年11月4日
  • 職業:著名音樂家
  • 畢業院校:德梅耶學校
  • 代表作品:《普羅米修斯》
生平簡介,音樂作品,作品評價,

生平簡介

福萊(Gabriel Urbain Faure)出生在法國南部-庇里牛斯區阿列日省的帕米耶(Pamiers),他的父親Toussaint-Honoré Fauré是一位教師,擔任當地師範學校的校長,並與 Marie-Antoinette-Hélène Lalène-Laprade 育有一女五男。小福萊作為家中最年幼的兒子,在父親任職學校的附屬教堂中,年幼的福萊對風琴產生興趣,而他所流露的音樂天賦也獲得大人們的注意。由於他們家並非音樂世家,老福萊最初也只是將他送入普通學校,然而在學校老師的強烈建議下,老福萊最終還是決定讓他的兒子朝音樂領域發展。
福萊
九歲的時候,福萊被送到巴黎進一所新建立的教會音樂學校(尼德梅耶學校)讀書。尼德梅耶學校(École Niedermeyer)是一所當時新創的古典宗教音樂學校,創辦於1853年,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宗教音樂的專才,教授學生關於宗教音樂的各個方面,從教堂的風琴與鋼琴演奏,唱師班的伴奏與指揮,到音樂作曲、音樂歷史以及葛羅里聖歌(Gregorian chant)以上對於各種古典曲式的認識與學習,由於福萊成績優異,得以免費連續學習達十一年之久.他在這裡熟悉了十五、十六世紀宗教音樂的無伴奏歌唱和格利戈里聖詠。福萊在那裡師從創辦人路易·尼德梅耶(Louis Niedermeyer),直到這位待福雷如父的創辦人於1861年去世。在這段期間,福萊紮實地學到許多古典時期的傳統音樂,包括了中古教堂音樂的音階與調式,乃至於在當時巴黎音樂學院課堂上都不見得有機會接觸到的巴赫名曲。
在尼德梅耶去世之後,學校來了一位年輕的鋼琴與作曲教授,這位教授就是後來成為福萊良師益友,影響其一生的聖桑。聖桑的到來為這間國小校帶來新的活力,在巴赫與莫札特等古典課程之外,聖桑更引介了舒曼、李斯特、古諾柏遼茲、華格納等當代作曲家的音樂。在諸多早期浪漫樂派的作曲家中,福雷獨鐘蕭邦,日後福雷在創作鋼琴曲時也深受蕭邦的影響。
福萊在1865年自尼德梅耶學校畢業,在當時他已經囊括了鋼琴、風琴、和聲學、賦格與對位法以及作曲等數項首獎,並成為聖桑積極提拔的得意子弟。畢業後的五年間福萊在各地擔任風琴師,似乎只要按著既定的步伐往下走,很快的他就會也機會跟隨著其師聖桑的腳步成為瑪德蓮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的管風琴手。然而時局遽變,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福萊被編入軍旅,擔任輕步兵團的通訊兵,並在普魯士軍包圍巴黎的攻勢期間參與戰事。
普法戰後的局勢改變不了工人階級的命運,倒是改變了法國音樂的命運。受到戰事的刺激,前一年才剛造訪華格納的聖桑,在1871年的2月25日與詩人Romain Bussine聯合創立了國民音樂協會(Société Nationale de Musique),高舉起“高盧藝術”(Ars Gallica)的旗幟,試圖透過法國古典主義的回歸與器樂的提倡,對抗當時充斥於巴黎的義式舞台音樂,尋找對比於德奧音樂的法國高盧人之聲。所謂的法國國民樂派就在這樣的氛圍下邁開步伐。福萊畢生致力於發展法國民族音樂,他是1871年成立的法國民族音樂協會的創辦者和領導者之一,他長時間為《費加羅報》撰寫的音樂評論,對當時法國音樂社會氣氛的形成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從1905年到1920年擔任該院長職務。他培養的學生很多,例如拉威爾·羅·迪卡斯(J.J.A.Roger-Ducasse,1873-1954) 、凱什蘭、施米特、奧貝爾(L.F.M.Aubert,1877-1968)和艾涅斯庫等都是。
1909年,他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晚年,由於耳疾日益嚴重,最後甚至完全聽不見自己的音樂,但他一直秘而不宣。1924年11月4日,他病逝於巴黎。

音樂作品

⑴歌劇: 《普羅米修斯》(1900),《佩內洛普》(1913);
⑵戲劇配樂: 《夏洛克》(1889),《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1898);
⑶管弦樂曲: 《帕凡舞曲》(1887),《洋娃娃組曲》(1893-1896),組曲《假面劇與貝加莫舞曲》(1920),鋼琴與樂隊《敘事曲》(1881),鋼琴與樂隊《幻想曲》(1919);
⑷室內樂:鋼琴四重奏兩首(1879,1886),鋼琴五重奏兩首(1906,1921),鋼琴三重奏(1923),弦樂四重奏(1924),小提琴奏鳴曲兩首(1876,1917),大提琴奏鳴曲兩首(1918,1922);
⑸鋼琴曲:即興曲五首,夜曲十三首,歌十三首,前奏曲九首;
⑹教堂音樂: 《安魂彌撒曲》(1887);
⑺歌曲:聲樂套曲三首: 《美好的歌曲》(1891-1892),《夏娃之歌》(1907-1910),《關閉的花園》(1915-1918),《幻景》(歌曲四首,1919),《虛幻的境界》(歌曲四首,1922),大量單篇歌曲

作品評價

普羅米修斯》(1900年)和取材於荷馬史詩《奧德修紀》部分情節的《潘奈洛佩》(Penelope,1913年)。他的宗教音樂作品有《安魂彌撒》(1887年)。他對器樂作品較少感興趣,曾寫過一部交響曲和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卻沒有出版。 福萊筆下的交響音樂作品,基本上出自他的戲劇配樂,其中的管弦樂組曲《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是最重要的一部。此外,為鋼琴與樂隊而寫的《敘事曲》也較聞名。 福萊的創作雖然局限於聲樂和室內樂,但是他同丹第一樣,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間的這一環節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承上和啟下的作用,成為法國音樂年輕一輩作曲家的精神領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