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科(米歇爾·福柯的早期中文譯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柯:全名米歇爾·福柯。他於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法國維埃納省省會普瓦捷的一個醫生家庭,直至19歲才離開。他屬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期間長大的一代人,生活在法國的一個小資產階級的外省環境裡。成名後福柯很少談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偶爾談起來,也往往出言不遜,鄙夷與忿忿之情難以平復。從中可以窺見寧靜而窒息的外省生活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冷歲月對他的深刻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科
  • 全名:米歇爾·福柯
  • 出生日期:1926年10月15日
  • 弗洛伊德學說:俄底浦斯情結
人物簡介,其它,求學,

人物簡介

福柯全名米歇爾?福柯。他於1926年10月15日出生在法國維埃納省省會普瓦捷的一個醫生家庭,直至19歲才離開。他屬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和期間長大的一代人,生活在法國的一個小資產階級的外省環境裡。

其它

成名後福柯很少談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偶爾談起來,也往往出言不遜,鄙夷與忿忿之情難以平復。從中可以窺見寧靜而窒息的外省生活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冷歲月對他的深刻影響。
福柯的家庭是當地富有的資產階級。福柯和姐姐弗蘭仙(Francine),弟弟德尼(Denys)從小過著衣食無虞但絕不奢華的生活。母親向他們灌輸外祖父的人生箴言:\"管好自己的事。\"因此,孩子們從小就樹立了個人奮鬥的精神。
福柯後來激烈抨擊現代學校教育,稱學校為現代權力的\"規訓機構\"(disciplinary institute)。這也許是與他幾乎一生都在這種機構中度過有關。他對現代教育體制有著深切的體驗。福柯6歲起就被送進一個公立中學,6年後升入同一所學校的中學部。關於這一時期的經歷,福柯臨終前在醫院裡會議起三個\"可怕\"的印象。後來福柯被迫轉到一所嚴格的天主教學校。他後來說,這幾年的學校生活對於他不啻一種\"折磨\"。
1943年,福柯順利通過了中學畢業會考,獲得了報考大學的資格,面臨著專業和前途的選擇。福柯對文學和歷史更感興趣。而父親則希望他維護家族的傳統,長子學醫。在母親的支持下,父親只好讓步。
如果從弗洛伊德學說的角度看,福柯很典型地體現俄底浦斯情結,即戀母弒父情結。他對母親始終保持著尊重和依戀的情感。他把自己出版的第一部著作的第一本書獻給母親。但是他同父親的關係一直很緊張。後來福柯多次同朋友表露他對父親的怨恨,他甚至說,父親是一個\"惡霸\",對他實行\"規訓和懲罰\"。這種關係最明顯的證據是,福柯不喜歡自己的名字\"保羅?米歇兒?福柯\",而自稱\"米歇爾?福柯\"。

求學

對哲學一往情深
經過三載的努力,福柯終於如願以償地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他對集體生活不能適應,對高師有組織的生活更不能忍受。他更加孤僻,暴躁,與同學吵架。雖然他是個普遍不受歡迎的人,同學們都認為他有點瘋癲,但又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學習狂。他的文化素養之高,學習能力之強,涉獵範圍之廣,在同學中有口皆碑。
當時薩特正是青年學子們崇拜的偶像,哲學取代文學,成為優秀的師範生一往情深、競相攀附的熱門學科。福柯也不例外,他天馬行空,獨來獨往,沉浸在哲學書本中。
福柯在高師的思想發展經歷不單純是學術積累和轉向的離城。他的人格發展也經歷著深刻的精神危機。這種人格危機對於福柯的學術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