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年11月27日生於但澤附近的納森胡本,父親是博物學家。1765年隨父親去俄國考察,歷時 3 年。1770年從彼得堡抵倫敦。1772至1775年與父親參加庫克船長的第二次南太平洋和南極探險旅行。1778年回德國,先後在卡塞爾和維爾納任教授。1788年任美因茨大學圖書館長。1790年與亞歷山大·洪堡旅行萊茵河下游各地,經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返回美因茨。1792年11月美因茨為法國革命軍隊占領,福爾斯特加入雅各賓黨俱樂部“自由與平等之友協會”。1793年被選為萊茵德意志國民會議副議長。國民會議宣布成立共和國,並決定派福爾斯特等三名議員赴巴黎談判萊茵區與法國合併的問題。但不久美因茨為普魯士軍隊占領,福爾斯特留居巴黎,1794年 1月10日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爾斯特,G·
- 國籍:德國
- 出生地:但澤附近的納森胡本
- 出生日期:1754年11月27日
- 逝世日期:1794年 1月10日
正文,
正文
德國作家。1754年11月27日生於但澤附近的納森胡本,父親是博物學家。1765年隨父親去俄國考察,歷時 3 年。1770年從彼得堡抵倫敦。1772至1775年與父親參加庫克船長的第二次南太平洋和南極探險旅行。1778年回德國,先後在卡塞爾和維爾納任教授。1788年任美因茨大學圖書館長。1790年與亞歷山大·洪堡旅行萊茵河下游各地,經荷蘭、比利時、英國、法國返回美因茨。1792年11月美因茨為法國革命軍隊占領,福爾斯特加入雅各賓黨俱樂部“自由與平等之友協會”。1793年被選為萊茵德意志國民會議副議長。國民會議宣布成立共和國,並決定派福爾斯特等三名議員赴巴黎談判萊茵區與法國合併的問題。但不久美因茨為普魯士軍隊占領,福爾斯特留居巴黎,1794年 1月10日病逝。
福爾斯特以遊記作家著稱,1777年在英國出版的《南極和環球旅行記》 (英文本)和1778至1780年在柏林出版的《約翰·萊茵霍特·福爾斯特和格奧爾格·福爾斯特的環球旅行記》(德文本)記錄了跟隨庫克從好望角到南太平洋探險旅行的經歷,不僅提供了大量的科學知識,而且對南極洲和人類社會作了生動的描寫,其中對塔希提島的描寫尤其令人神往。這部作品使他獲得遊記作者的聲譽。他的代表性作品是《萊茵河下游景物志》(1791),以絢麗的文筆記述了沿途的風景、文物、藝術、建築、社會情況和革命動亂,其中科隆大教堂的一章是最早的有關哥德式教堂內部的描寫,並促使人們在19世紀完成這所半途而廢的宏偉建築。
福爾斯特還寫了不少短篇散文,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狀況和社會思潮。他的《巴黎概貌》(1794)和《美因茨革命記述》(1843),表明他是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
福爾斯特晚年僑居國外,負有“叛國”罪名。隨著法國政治形勢的變化,流亡法國的德國人都同他脫離關係,在極度孤獨的情況下,他仍然為法國大革命的理想而鬥爭。
福爾斯特以遊記作家著稱,1777年在英國出版的《南極和環球旅行記》 (英文本)和1778至1780年在柏林出版的《約翰·萊茵霍特·福爾斯特和格奧爾格·福爾斯特的環球旅行記》(德文本)記錄了跟隨庫克從好望角到南太平洋探險旅行的經歷,不僅提供了大量的科學知識,而且對南極洲和人類社會作了生動的描寫,其中對塔希提島的描寫尤其令人神往。這部作品使他獲得遊記作者的聲譽。他的代表性作品是《萊茵河下游景物志》(1791),以絢麗的文筆記述了沿途的風景、文物、藝術、建築、社會情況和革命動亂,其中科隆大教堂的一章是最早的有關哥德式教堂內部的描寫,並促使人們在19世紀完成這所半途而廢的宏偉建築。
福爾斯特還寫了不少短篇散文,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狀況和社會思潮。他的《巴黎概貌》(1794)和《美因茨革命記述》(1843),表明他是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
福爾斯特晚年僑居國外,負有“叛國”罪名。隨著法國政治形勢的變化,流亡法國的德國人都同他脫離關係,在極度孤獨的情況下,他仍然為法國大革命的理想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