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為台美雙方大型國際合作案,其執行單位為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的國家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 簡稱NSPO)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簡稱
NOAA )。福衛七是福衛三的後續衛星,本次任務將提升衛星本體與
掩星 配載 的性能,建立任務型星系。
福衛七號兩組星系資料模擬莫拉克颱風路徑 這次目標為部署12顆衛星,任務軌道設計為高低兩個傾角,每一傾角各以6顆衛星構成的星係為原則,預定於2016年及2018年分兩批發射,此外,第2次發射的衛星系列除任務衛星外,另規劃1顆太空中心的自主衛星,可依任務衛星的狀況,由地面操控中心進行軌道轉換執行任務。
福衛七號衛星上將搭載無線電掩星接收儀,可接收定位系統衛星的訊號,藉由量測無線電掩星訊號,可推導出壓力、溫度、和濕度等大氣參數。福衛七號星系部署完成後,每天平均可提供8000 點全球均勻分布的大氣資料,對於全球天氣預報與氣候觀測有很大的助益。
福衛七號的發展過程 2010年5月簽定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計畫台美合作協定。
2010年8月台美雙方完成任務定義。
2011年4月台美雙方完成系統需求定義。
2012年7月福爾摩沙衛星七號本體購案決標予英商Surrey Satellite Technology LTD。
2014年12月台美雙方完成任務系統初步設計。
2014年7月美國提供的任務配載與科學配載安裝到第一枚衛星上。
2015年3月第一枚與第二枚衛星本體抵達國家太空中心。
福七星系3小時掩星分布資料全模擬圖 衛星特點 福衛七號衛星星系示意圖 衛星數量:12顆
衛星重量:每一個重量(含燃料)小於300公斤
任務軌道:第1組任務軌道:低傾角(24度),520~550公里圓形軌道。第2組任務軌道高傾角(72度),720~750公里圓形軌道。
星系架構:高低兩種傾角,每種傾角有6個軌道面,每一軌道面有1顆衛星,低傾角軌道面法線相隔60度,高傾角軌道面法線相隔30度。
衛星壽命:5年(從與火箭分離開始計算)。
配載儀器 福衛七號的任務配載為JPL 發展的無線電掩星接收儀,這個配載儀器可同時接收包括美國的GPS及俄國的GLONASS或歐盟的GALLIELO等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訊號,並配有雷射測距反射鏡。資料使用者可藉由全球定位系統無線電訊號通過大氣層時產生的折射來計算出大氣層氣壓、溫度、和濕度的垂直剖面圖。
第一次發射6顆衛星的科學配載由美方提供,分別為離子特性儀與信標儀。第二次發射6顆衛星的科學配載由中國台灣提供。
發射系統 發射系統由美方提供,第一次發射搭乘Falcon Heavy 發射火箭。
地面系統及治療處理系統 地面系統: 地面系統包括位於太空中心的衛星操控中心、國內外的網路系統、與資料下載的地面站。
資料處理系統: 美方所發展資料處理系統將安裝在位於中央氣象局的台灣資料處理中心,由氣象局負責系統監控、資料管理、及使用者服務。太空中心將結合中央氣象局及國內學界能量共同發展一套資料處理系統驗證平台。
自2006年福衛三發射以來,截至2014年為止,共有858篇論文探討掩星資料套用,其中306篇引述福衛三資料,所以在福衛七資料運用發展方面,國研院台洪中心將結合學界與氣象局研發能量,將福衛七號掩星資料套入氣象數值模式,提升劇烈天氣的預報能力,降低災害預警之不確定性。配合長期的氣候分析,作為政策擬訂的參考,以協助會受氣候影響之相關產業作適度的調整。
第一枚與第二枚衛星於國家太空中心整測廠房 附錄衛星列表 名稱
日期
運載火箭
福衛7A(COSMIC-2 1)
2017
獵鷹重型
福衛7B(COSMIC-2)
2017
獵鷹重型
福衛7C(COSMIC-2 3)
2017
獵鷹重型
福衛7D(COSMIC-2 4)
2017
獵鷹重型
福衛7E(COSMIC-2 5)
2017
獵鷹重型
福衛7F(COSMIC-2 6)
2017
獵鷹重型
福衛7G(COSMIC-2 7)
2019
牛頭怪-4 (基線)
福衛7H(COSMIC-2 8)
2019
牛頭怪-4 (基線)
福衛7I(COSMIC-2 9)
2019
牛頭怪-4 (基線)
福衛7J(COSMIC-2 10)
2019
牛頭怪-4 (基線)
福衛7K(COSMIC-2 11)
2019
牛頭怪-4 (基線)
福衛7L(COSMIC-2 12)
2019
牛頭怪-4 (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