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音西村志

福清音西村志

《福清音西村志》是《福清音西村會》編纂委員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清音西村志
  • 作者:《福清音西村會》編纂委員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
  • ISBN:978-7-211-06425-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要內容,從縱向上分為前後30年兩個歷史階段。以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為界,前30年的主要內容是以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業經營成果為主,著重表現音西人民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和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

作品目錄

  • 封面
  • 福清音西村志
  • 題詞
  • 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海軍原第一政委、原司令員,福建省委原第一書記,開國上將葉飛1993年為音西村題詞
  • 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福州市委原副書記、福州市原市長、福清市委原書記練知軒為本書出版致賀
  • 福州市副市長、福清市委原書記陳大強為本書出版題詞
  • 福清市原市長陳伙金為本書出版題詞
  • 圖片
  • 1993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葉飛(前右二)第三次視察音西(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葉飛與音西村老幹部王天來(右一)、陳德順(左二)、林紹欽(右二)、陳金土(左一)合影留念(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葉飛(前中)在福州市委原書記張繼中(前排右二)陪同下視察音西村,與時任村黨總支書記、全國勞模陳德清(後排左一)和村主任、會國模範村主任楊德興(後排右一)等合影(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1997年5月,葉飛(中)在京親切接見音西村黨總支老書記、全國農業先進集體代表陳德順(左)和時任村黨總支書記、全國勞模陳德清(右)(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葉飛和音四民眾在一起(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福建省領導伍洪祥(左五)、程式(左六)、溫秀山(左四)、溫附山(右四)參加音西金鷹大酒店剪彩儀式
  • 1995年,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左)接見全國勞模陳德清(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福建省委書記(設第一書記期間)程式(前排右二)、省委常委溫秀山(前排左一)與當年音西村主要領導幹部陳德順(前排中)、王天來(後排左三)、林紹欽(後排右三)、陳金土(後排中)及當年報導音西的新聞界人士黃岑(後排左二)、高金德(後排右三)、陳賢美(後排右一)合影
  • 音西原黨總支書記陳德順(右)和著名勞模鄭依姆、黃寶洛、王茂玉聚首音西(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原司令員、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主任陳嚴彬(中)回鄉省親,與時任音西村村主任梁雄斌(右)合影(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1963年2月,華東區農業先進集體代表會議代表在上海參觀時,福清音西勞模陳德順(後排中)與福建日報記者黃岑(後右一)、孫子清(後左一)等合影。前排左一為周寧縣勞模黃昌彬,前排右一為寧德縣勞模顏永滔(孫子清供稿)
  • 20世紀60年代,駐隊農業技術員林鴻達(中)和時任音西大隊大隊長林紹欽(左)、老農陳世良(右)在秧田察看苗情(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1964年,音西大隊黨總支書記陳德順(中)、縣委工作組長余敷蘊(左二)、副組長翁聲勇(左)與採訪音西的黃岑(右二,後為福建電視台台長)、張子固(右一,後為省攝影家協會主席)合影(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1963年,被音西大隊黨總支和管委會評為“開山尖兵”的林中村全體武裝民兵(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1965年,音西大隊參加民兵尖子試點班全體人員(毛祚華攝)
  • 粉碎“四人幫”後,音西大隊總支書記林紹欽(前中)、林友光(前左)、余木秋(前右)、洪金信(後右)與當年採訪音西的作家何澤沛(後左)、記者黃岑(後左二)、編輯郭野丁(後右二)合影(毛祚華攝)
  • 1977年,音西大隊老支書王天來和知識青年一道參加開墾紅山果林場勞動(毛祚華攝)
  • 1977年12月,音西大隊組織彩車游村,表彰先進(毛祚華攝)
  • 1993年,音西村第一屆村民代表暨全體黨員大會召開(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音西村民代表大會(余建春攝)
  • 1997年,音西村召開大會慶祝香港回歸,部分與會人員合影(余建春攝)
  • 2001年,音西村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大會,部分與會人員合影(余建春攝)
  • 音西村黨委原書記徐傳寶(中)在一次大會上發言(余建春攝)
  • 2006年,音西村黨委換屆選舉大會(余建春攝)
  • 2008年,音西村民代表大會召開,左為時任村主任梁雄斌(余建春攝)
  • 2008年,音西村民代表大會會場外一景(余建春攝)
  • 音西村黨委書記楊昌興主持召開村兩委擴大會(顧新生攝)
  • 音西村新老幹部和省新聞界老朋友研究《福清音西村志》編寫問題(顧新生攝)
  • 2007年及2011年初,《福清音西村志》編纂人員合影(李開遠、林小影攝)
  • 音西村自然村分布圖
  • 20世紀80年代音西村全貌(毛祚華攝)
  • 20世紀90年代音西村霞盛自然村田園風貌(毛祚華攝)
  • 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顧新生攝)
  • 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音西村兩委辦公大樓(顧新生攝)
  • 音西大隊隊部舊址(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遠眺東橋村(顧新生攝,2011年)
  • 變化中的音西東橋自然村(顧新生攝,2010年)
  • 霞盛自然村部分村民新居(顧新生攝,2011年)
  • 園中自然村新貌(顧新生攝,2010年)
  • 民房鱗次櫛比村道坦蕩如礪(李可燦攝)
  • 轎車進入農家(顧新生撮)
  • 綠葉紅花映新居(顧新生攝)
  • 音埔和林中自然村村民新居(顧新生攝)
  • 林福泉父輩建於20世紀70年代的磚瓦房(顧新生攝)
  • 村民林福泉新居客廳(顧新生攝)
  • 音埔村民林興尚未竣工的新居(顧新生攝)
  • 林興父輩居住的泥瓦房(顧新生攝)
  • 如今天寶陂已成福清市旅遊景點之一(顧新生攝)
  • 昔日天寶陂(顧新生撮)
  • 穿村而過的清昌路(林小影攝)
  • 音西境內元洪路段(林小影攝)
  • 霞盛自然村李氏宗祠(林小影攝)
  • 霞盛自然村周家祖廳(林小影攝)
  • 1964年,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同志在紅山果林場種下的橄欖樹,如今枝繁葉茂(李可燦攝)
  • 1978年,音西公社音西大隊幹部在進行農田基本建設規劃(毛祚華攝)
  • 20世紀70年代末,可洛溪荒灘圍墾工程(毛祚華攝)
  • 1977年,音西大隊社員在過溪圍墾荒灘造田(毛祚華攝)
  • 過溪140畝新耕地在荒灘上建成(毛祚華攝)
  • 20世紀60年代,刊登在《福建日報》的圖片新聞——音西大隊社員平整土地(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20世紀70年代,音西大隊社員正在種甘蔗(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音西田園縱橫交錯灌溉網(毛祚華攝)
  • 20世紀70年代,農業機械在音西農耕中起重要作用(毛祚華攝)
  • 音西大隊農具組人員正在維修自製的農業機械(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駐村農業科技人員翁兆珠(右)在地里檢查花生生長情況(毛祚華攝)
  • 1978年,福清縣組織社隊幹部赴大寨參觀學習(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1977年12月,福清音西大隊在田頭召開揭批“四人幫”罪行大會(毛祚華攝)
  • 音西大隊老支書王天來向回鄉知青描繪音西農業發展遠景(毛祚華攝)
  • 20世紀80年代,霞盛自然村曬穀埕上一派繁忙(毛柞華攝)
  • 1977年,音西小麥大豐收(毛祚華攝)
  • 早在20世紀50年代,音西農民就十分重視套種、輪作,提高耕地複種指數和農作物產量(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1978年,音西社員正在運送剛收成的油菜(毛祚華攝)
  • 2007年的音西大山坡茶園(李可燦攝)
  • 音西大隊紅旗館舊址(李可燦攝)
  • 五四果林場舊址(李可燦攝)
  • 2007年的紅山林場(李可燦攝)
  • 1984年的大山坡茶園(顧新生攝)
  • 1992年,音西橘子大豐收(毛祚華攝)
  • 村民李新光經營的花圃一角(李開遠攝)
  • 時任音西村黨總支書記、全國勞模陳德清(中)在民營企業融音鞋革廠詢問生產情況(李開遠撮)
  • 當年大隊農械廠的翻砂車間(毛祚華攝)
  • 20世紀,溪前機磚廠是音西最早隊辦企業之一(毛祚華攝)
  • 音西大隊第一家糧食加工廠舊址(李可燦攝)
  • 村民陳嚴雄創辦的音西民營食業福清市鞋業公司,年加工出口沙灘鞋200多萬雙(顧新生攝)
  • 音西村民楊秀林創建的鄭州中油置業有限公司,每年為社會建設16萬平方米商品房,這是鄭州運河上郡住宅區一角。楊秀林被聘為福建省海西經濟研究院名譽副院長(鄭州中油公司供稿)
  • 音西村民林福泉(中)創辦的福建章誠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清分公司,年竣工面積達25萬平方米。這是他與副總林亨棟(左)在建築工地檢查工作(顧新生攝)
  • 三星級的金鷹大酒店開業剪彩儀式(李開遠攝)
  • 音西大隊招待所舊址,20世紀60年代許多領導、新聞記者和省內外來隊參觀訪問的農業幹部曾經是這裡的客人(李可燦攝)
  • 占地100畝、商場面積35000平方米的音西建材市場(林小影攝)
  • 園中自然村村民陳美英(前)、王國強(後)夫婦創辦的福清市火麒麟食用菌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集食用菌生產、開發、示範、行銷於一體,年產鮮菇2000噸(顧新生攝)
  • 音西建材市場中的衛生潔具商店(李開遠攝)
  • 民營企業融音塑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顧新生攝)
  • 音西液化氣站為福清市民供應液化氣(顧新生攝)
  • 音西農貿超市方便了城鄉居民生活(顧新生攝)
  • 音西麵粉廠車間一角(顧新生攝)
  • 年出欄7000頭生豬的溪前自然村村民張可光養豬場(顧新生攝)
  • 民營企業音西村辦游泳池(李可燦攝)
  • 音西農貿市場商住樓(林小影攝)
  • 投資1500萬元建起的農貿綜合市場商住樓,成為福清市蔬菜、水果批發市場(李開元攝)
  • 20世紀50-60年代,音西農民夜校為掃盲立了大功(毛祚華攝)
  • 音西中心國小學生正在上電腦課(顧新生攝)
  • 音西音埔國小一瞥(顧新生攝)
  • 音西中心幼稚園活動場所(李可燦攝)
  • 原音西國小(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華僑蔡道行先生捐建的康輝中學(顧新生攝)
  • 20世紀60年代音西大隊三結合科技小組在做實驗(毛祚華攝)
  • 20世紀60年代,音西大隊辦起第一個村辦醫院——音西醫院(毛祚華撮)
  • 音西五個工作片都建有村民健身中心和老人活動室,圖為霞盛門球場(顧新生攝)
  • 2005年5月,音西門球隊在上海參加中國國際門球邀請賽(陳寶瑞提供)
  • 村民在健身中心活動(顧新生攝)
  • 村民在做健身操(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村民舞蹈隊(音西村史展覽室供稿)
  • 村民在老人活動室玩棋牌(顧新生攝)
  • 1975年12月,音西大隊業餘文藝隊參加福建省農村業餘文藝會演前積極排練(福清新聞網供稿)
  • 音西大隊戲院舊址(李可燦攝)
  • 目錄
  • 代序:葉飛同志與音西——領導與民眾同甘共苦的感人篇章
  • 凡例
  • 概述
  • 大事記
  • 第一章 地方概況
  • 第一節 建制沿革
  • 第二節 姓氏宗族
  • 第三節 自然環境
  • 一、地理環境
  • 二、自然生態
  • 第四節 歷史紀要
  • 一、新中國建立以前的“舊音西”
  • 二、新中國建立初的音西
  • 三、“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音西
  • 四、改革開放後的新音西
  • 第二章 農業
  • 第一節 農田基本情況
  • 一、耕地面積
  • 二、耕地情況
  • 第二節 經濟體制的變革與發展
  • 一、互助組
  • 二、初級社
  • 三、高級社
  • 四、人民公社
  • 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 第三節 農田基本建設
  • 一、平整土地,開發荒地,擴大耕地面積
  • 二、興修水利
  • 三、改良土壤,改造低產田
  • 第四節 科學種田,運用農業新技術
  • 一、改革舊耕作制度
  • 二、推廣優良品種
  • 三、以糧為綱,多種經營,全面發展
  • 四、植物保護
  • 五、肥料施用
  • 第五節 新式農機具的使用和推廣
  • 第六節 農業先進典型之路
  • 一、大搞農田基本建設
  • 二、大搞科學種田
  • 三、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
  • 第七節 農業生產創新
  • 一、改革耕作制度
  • 二、創新品種
  • 三、開發荒地、大種果樹
  • 附1:歷史資料
  • 附2:1954~1999年音西村農產品部分對國家貢獻統計表
  • 第三章 企業
  • 一、個體經濟時期(含解放前)的小作坊
  • 二、農業集體化時期(含公社化)的小企業
  • 三、改革開放以後的企業經濟
  • 第四章 文化
  • 第一節 古遺址及古建築
  • 一、古遺址
  • 二、古建築
  • 第二節 福清革命歷史紀念碑
  • 第三節 民間傳統習俗
  • 一、婚喪喜慶
  • 二、歲時節令
  • 第四節 民間文化藝術
  • 一、流傳在音西境內的民間故事
  • 二、民歌、民諺、童謠及民間曲藝
  • 三、民間諺語
  • 四、主要傳統禮儀文化
  • 五、民間手工工藝
  • 六、玩耍雜藝
  • 七、民間說教文化
  • 第五節 美食文化
  • 一、節日美食
  • 二、農民家釀和醃製技術
  • 第六節 宗教信仰
  • 第七節 農村俱樂部文化
  • 一、俱樂部設定
  • 二、俱樂部活動
  • 第八節 老齡文化
  • 第五章 教育
  • 一、舊時的辦學形式(1949年以前)
  •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教育事業
  • 第六章 衛生
  • 第一節 醫療衛生
  • 一、愛國衛生運動
  • 二、傳染病防治措施
  • 三、環境衛生
  • 四、醫療保健
  • 第二節 計畫生育工作
  • 第七章 社會發展
  • 第一節 居住
  • 第二節 基本生活狀況
  • 第三節 物質文明的發展
  • 第四節 精神文明建設
  • 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 二、民眾業餘文化生活向更高層次發展
  • 第五節 現代衛生保健新理念
  • 第六節 先進交通設施和現代化通訊設備的套用
  • 一、先進的交通設施
  • 二、現代通訊設備的廣泛套用
  • 第七節 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 第八節 創業意識的轉變
  • 第九節 改革開放後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 第八章 音西之光
  • 第一節 斗天繡地音西人
  • 一、部分人物簡介
  • 二、音西近、現代任團、處級以上職務(或相當於團、處級)以及大學教授、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名錄
  • 三、教科文衛工作人員和學位、職稱統計表
  • 四、海外華人史略
  • 第二節 音西集體、個人所獲榮譽
  • 附錄
  • 依靠集體,向土地要糧——福清縣音西大隊在發展生產基礎上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係
  • 福清縣音西大隊合理輪作增產經驗
  • 高產的路是這樣走出來的
  • 音西巨變
  • 在最廣闊的天地里成長——訪福建農學院畢業生林鴻達
  • 1964年宣傳音西先進經驗的報紙版面(選登)
  • 1969年批判音西“黑樣板”的報紙版面(選登)
  • 重訪音西(節錄)
  • 後記
  •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