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古城屯堡博物館

福泉古城屯堡博物館

古城屯堡博物館位於貴州福泉,在福泉建立古城屯堡博物館,是貴州省文化廳實施《貴州省“七五”期間文博事業發展規劃》的成果之一。該規劃要求利用經過維修的文物建築開辦與其相宜的專題博物館。福泉市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市,位於貴州省中部,面積1668平方公里,轄7鎮9鄉,總人口27.8萬。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福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秦漢代時間設且蘭縣,之後設府設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泉古城屯堡博物館
  • 外文名稱:Ancient Castle Museum in Fuquan
  • 類別:歷史類
  • 地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縣縣城所在地城廂鎮
  • 竣工時間:明建文三年(1401年)修建的石城
  • 館藏精品:道教武當山內家功開山鼻祖張三豐在福泉山修道成仙等傳說
館址位置,管轄隸屬,發展歷史,建築布局,

館址位置

福泉古城屯堡博物館位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縣縣城所在地城廂鎮。郵編:550500
福泉古城屯堡博物館

管轄隸屬

該館建立於1989年與福泉縣文管所合署辦公,隸屬於縣文化局。

發展歷史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
殷周時期,是梁州、荊州商裔,越領且蘭國地。春秋戰國時期置且蘭縣,隋唐五代置賓化縣,宋代為黎峨寨,明先後為平越安撫司、軍民指揮司、貴州新鎮道、平越軍民府,清置平越直隸州,1913年改為平越縣,1953年改為福泉縣,1996年1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先人曾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古城文化”最為著名。現存有秦漢時期夜郎王竹多筒誕生地——“竹王城”遺址;有被譽為“貴州八達嶺”的明代古城垣,為此,貴州省古城屯堡博物館建在福泉(大夫第),2001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歷經四百多年名載《中國橋樑史》的葛鏡橋(民間傳說為仙人張三豐以“豆腐”砌成,俗稱“豆腐橋”);有明代萬曆年間貴州總兵李應祥勒石銘功的高石頭摩崖;有已傳承600多年,原有18壇,今僅剩1壇的被稱為“戲劇活化石”的黃土哨陽戲等。道教武當山內家功開山鼻祖張三豐在福泉山修道成仙等傳說更為“古城文化”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民間文化。
這塊古老的熱土還是人才輩出的寶地。明初,平越衛指揮張信扶永樂皇帝基業有功,封為隆平侯;總兵安大朝開疆衛土,載入《明史》;明正統十三年,黃紱(音:付)鄉試第五名中舉,開平越科舉先河,後於弘治三年官至戶部尚書兼左都御史等職;明清兩代,共有進士40多人、舉人100多人,更有“一朝三翰林”的佳話;民國時期,有將軍8人;抗戰期間,西南交大遷址福泉辦學6年(現福泉中學),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在福泉擔任校長三年期間,培養了很多熱愛這塊熱土的專家、學者遍布國內外;建國以來,新一代英才更如雨後春筍,競相輩出。
福泉古稱平越,是歷史上貴州省境內的十三府之一。其地曾置平越衛,先後修建土城和石城,明建文三年(1401年)修建的石城,城高7米,上寬3米,周長4.7公里,辟有東南西北四門。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義軍圍城日久,城內用水告急。事平後於成化年間在西門外加建水城,將河水引入城內,並辟小西門與之相連。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復於水城之外增築外城,將河水圍於城內,以免缺水之虞。河水出入城牆處砌成橋形,“橋”下以堅固的鐵柵欄圍護,使其斷行不斷流。

建築布局

該城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國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廳拔款維修小西門。旋即以此為依託,籌建古城屯堡博物館。
福泉古城屯堡博物館,以城內一座古建築---“大夫第”為館舍。“大夫第”為一封閉式四合院,其中系統展出貴州省境內的城牆、營盤、碉堡、戰壕、關隘、煙墩(烽火台)等軍事設施及相關文物,在該省乃至全國博物館中獨具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