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東村

福東村

福東村位於廣西玉林市福綿管理區,是一個耕地少、無山地的行政村,全村2000多人,人均土地僅為兩分多,是全市人均土地最少的村之一。改革開放前,福東村村民那點地,能夠勉強解決溫飽問題已屬很不錯的了。可就是這樣一個耕地少、資源缺乏的小村落,改革開放30年來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福東人傳承重文與經商並重的傳統,發揮經商傳統優勢,利用緊靠鄉鎮、交通便利的優勢,自改革開放後,率先通過家庭作坊式的成衣製作,走出了致富的第一步。整個福綿管理區後來的服裝產業鏈,就是在這裡不經意間播下種子,從而引發了福綿成為“世界褲子之都”的神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東村
  • 面積:400畝
  • 人數:2000多人
  • 產業:畜牧業、種植業、第三產業
福東村簡介,福東村發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福東村簡介

福東村自古以來就是一塊寶地,人傑地靈俊才輩出呀,唐氏族譜顯示:明萬曆丁酉科解元,京城會試後參加殿試,榮獲殿試二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升湖廣道監察御史,後來欽差巡按福建的唐之蘷,是當時鬱林州科考功名最出色的福東村人。福東村清末出任兩廣巡撫、後來參加孫中山國民革命軍的李達超,還有他的兒子李慶經也是位革命黨人,抗戰時就參加了學生軍,新中國後任福建省副省長,以及唐紹禹、唐紹登兄弟一門七博士。

福東村發展

現在的福東可謂是玉林農村城鎮化進程步伐最快的村!在福綿服裝工業區天河路旁有一幢裝修亮麗的大樓,那就是福東村新建的村委辦公大樓。這棟辦公大樓總共有三層,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總投資150萬元。走進二樓的村委辦公室,只見電視、電話、傳真、空調等辦公設備嶄新齊全,其現代化的辦公條件,可以和很多鄉鎮級別的辦公條件相媲美。那片占地80多畝、計畫總投資3000多萬元的項目就是福東村規劃中的村民新住宅小區於2010年落成,可安排300多戶入住,將占全村總人口的70%。新村建設全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建7條寬15米的五橫兩縱主幹道。”鐘衍龍自豪地向記者描述著村裡的未來藍圖。
目前,新村“三通一平”的各項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村主任一邊介紹,一邊帶著記者參觀了現在已經完工的其中一棟村民的新住宅樓房。這是一棟外觀為三層的樓房,外部其貌不揚,內部的設計和裝修卻讓人眼前一亮!前樓一樓是商鋪,後樓為七層建築,一至三樓是工廠,四至七樓是住宅。住宅區域設計新潮、裝修豪華,在寬大的客廳里,記者看到電話、超大螢幕液晶電視、寬頻、太陽能熱水器、洗衣機、冰櫃、櫃式空調等現代家電一樣不落。
如今村里人均收入超5000元,很多家庭都有了汽車,生活水平直奔小康。誰能想到以前我們村集體是資產不足40萬元,年收入不到6000元。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現在我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3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也達到了600多萬元!村里人自豪地說:“我們要打造玉林版的‘華西村’”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31畝,人均耕地0.67畝,主要種植小麥、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47.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3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3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有44戶飲用井水,有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有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6.36%和86.3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6戶(分別占總數的63.64%和36.36%);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1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44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0畝,有效灌溉率為38.1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 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02萬元,占總收入的42.82%;畜牧業收入49.41萬元,占總收入的54.2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頭,肉牛15頭,雞350隻);林業收入0.74萬元,占總收入的0.81%;第二、三產業收入1.34萬元,占總收入的1.47%;其他收入0.61萬元,占總收入的0.67%。農民人均純收入3236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6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種植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往縣內。2007年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9.4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4.23%,該村發展畜牧業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4戶,全村人口195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96人。其中農業人口193人,勞動力10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0人,白族1人,漢族184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7人,五保戶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回龍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碧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女黨員6人,團員17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