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鳳尾蘚

福建鳳尾蘚

福建鳳尾蘚 常生於林下溪谷旁濕石或土上。分布 中國,朝鮮,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緬甸尼泊爾錫金,印度,斯里蘭卡斐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建鳳尾蘚
  • 拉丁學名:Fissidensnobilis
  • :動物界
  • :鳳尾蘚科
  • :鳳尾蘚屬
生長性狀,簡要介紹,分布地區,

生長性狀

植物體綠色到帶褐色。莖單一,連葉高18-60mm,寬5.5-l0mm;無腋生透明結節講連您;莖中軸明顯分化。葉14-26對;基部葉細小而疏離;中部的各葉想項狼遠比基部葉為大,密生,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4.7-5.5m,寬1.0--1.2mm,急尖;背翅基部楔形,下延;鞘部約為葉全長的一半,對稱至近對稱;葉邊上半部具不規則的牙齒,下半部近全緣;由厚度為2-3層厚壁而平滑的細胞構成一條寬度為2-5列細胞的深色邊緣;中肋粗壯,及頂;前翅及背翅細胞四方形至六邊形,壁稍厚,平滑,有時具尖乳頭狀突起,長7-14μm;鞘部細胞與前翅和背翅細胞相似,但幾近平滑。雌雄異株。雌器苞在中、上部葉腋生。雌苞葉狹披針形至鑽狀披針形,長2.5-2.8mm。頸卵器長426-640μm。蒴柄側生,長約6.5μm.平滑。孢蒴稍傾斜,不對稱;蒴壺長1.3--1.4mm;蒴壁細胞長方形至不規則的長方狀六邊形,縱壁比橫壁略厚。蒴齒長約0.4mm,基部寬l00μm。蒴蓋具喙,長0.4-1.3mm。孢子直徑11--18μm。

簡要介紹

生境常生於林下溪谷旁濕石或土上。
產地四川:峨眉山,海拔700m高寒驗獄灶謙等18602;雅安,海拔700-850m高謙等17274、17280(IFSBH,SYS)。湖北:Pang5(IBSC,SYS)。江蘇:常熟,李登科17793(SHM,SYS);震澤縣,胡人亮1957一105(ECNU,SYS)。浙江:杭州,胡人亮329、408(ECNUSYS);西天目IJJ,李登科34733823(SHMSYS);舟山群島,胡人亮s.n.(ECNU,SYS)。台灣:台北縣,林善雄Bryoph.Taiwanexs.66(H);南投縣,Koponen17355(H)。福建:永春縣200m,李登科10436(SHM,SYS);南靖,張光初、馮金宇359(IFSBHSYS);武戰影判籃夷山,林邦娟24042409(IBSCSYS)。江西:井岡山,海拔550m,李登科17251、17260(SHM,SYS)。湖南:瀏陽,1974年苔蘚採集隊462549(SYS,IFSBH);長沙市,1974年苔蘚採集隊(SYS,IFSBH)。貴州:Handel-Mazzetti10984(H一BR)。雲南:邱北縣,海拔1000m,李登科2630(SHM,SYS);貢山縣獨龍江,海拔1400m,汪楣芝10697(b)(PE,SYS);密林箐,徐文宣,綜考6449、6536(PE,SYS);耿馬,海欠戰端拔1620m王啟無榆堡謎8334;鎮越,海拔800m王啟無9893;車裡,海拔1100m,王啟無9444;佛海,海拔1560m,王啟無8981(PE,SYS)。廣西;老山林區,1974年苔蘚採集隊2479(SYSIFSBH)廣東:鼎湖山,林邦娟等14(IBSCSYS);封開縣黑石頂,孫力、張軍麗147(SYS);始興縣林邦娟、楊燕儀4374、4386(IBSC,SYS);懷集,李植華s.n.(SYS)。海南:吊羅山,海拔600-930m,李植華26203110(SYS);五指山,李植華2006、2416(SYS);尖峰嶺,陳邦傑等741(a)(PE,SYS);黎母嶺,李植華、楊燕儀56、61(SYS,IBSC)。香港:Didrichsens.n.(H一BR)。

分布地區

中國,朝鮮,日本,菲律賓,汽漏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緬甸,尼泊爾,錫金,印度,斯里蘭卡,斐濟。

分布地區

中國,朝鮮,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緬甸,尼泊爾,錫金,印度,斯里蘭卡,斐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