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史(續)》主要記述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傑出人物、著名僑辦學校(含僑建助)和獎教學基金會三個部分。《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史(續)》中,要把這眾多的傑出人物都載入史冊,顯然有困難,也不現實。所以我們對人物入史提出了幾點基本要求,符合要求的,所送的資料比較豐富的,特別是捐資辦學事跡感人的,我們都將他們收錄入史。我們原則上以因捐資辦學而獲得省政府立碑(累計捐資1000萬元以上,其中捐資辦學達600萬元以上)表彰的福建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同為主,和雖捐資未達1000萬元但事跡特別感人、影響大的海外鄉親。《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史》下冊,共記載80人,有的海外鄉親,雖然事跡符合入史要求,但沒有報送材料,只能深表遺憾。
基本介紹
- 書名: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史
- 類型:華僑、僑民教育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3450779
- 作者: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組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頁數:287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人物篇(按人物姓名拼音順序排列)
1.蔡輝煌
2.蔡清潔
3.蔡世亮
4.蔡天真
5.蔡文春
6.蔡友玉
7.陳嘉庚
8.陳建緒
9.陳江和
10.陳進強
11.陳霖
12.陳媽祝
13.陳榮助
14.陳松基
15.陳子興
16.陳祖昌
17.戴明瑞
18.郭文梯
19.郭毓秀
20.郭贊良
21.洪天紫
22.洪祖杭
23.侯昌財
24.黃克立
25.黃如論
26.黃奕聰
27.黃種波
28.黃仲鹹
29.江兆文
30.李成義、李成智、李成偉三昆仲
31.李光前
32.李陸大
33.李群華
34.李尚大
35.李王十二妹、李文光母子
36.李溫成
37.李文濤
38.李文正
39.李引桐
40.梁良斗
41.梁披雲
42.梁清輝
43.林其根
44.林瑞華
45.林尚德
46.林紹良
47.林同春
48.林文鏡
49.林梧桐
50.林學善
51.林志中
52.呂振萬
53.邱季端
54.施金城
55.施子清
56.宋良存
57.蘇千墅
58.唐裕
59.王丹萍
60.王金炳
61.王命忠
62.王水九
63.王孝歲
64.王永慶
65.吳慶星
66.謝瑞成
67.謝振酬
68.許長華
69.許國華、許奇鋒叔侄
70.楊孫西
71.姚春桂
72.張承璜
73.張敏傑
74.張清泉
75.張水荃
76.鄭年庚
77.鄭年錦
78.鄭聲黨
79.鄭文堯
80.鐘銘選、鐘江海、鐘明輝
學校篇
仰恩大學
黎明職業大學
福建省僑興輕工學校
龍巖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南安市工業學校
泉州培元-中學
安溪縣進來學校
南安一中
南安國光中學
南安市僑光中學
永春華僑中學
安溪梧桐中學
石獅永寧中學
莆田華僑中學
安溪墩坂中學
南安市南光中學
晉江平山中學
晉江季延中學
安溪銘選中學
石獅八中
石獅石光華僑聯合中學
祥芝中心國小
南安市斗南中心國小
南安市注禮中心國小
南安市國專中心國小
南安市琉塘中心國小
南安市國專第一幼稚園
基金會篇
泉州賢鑾福利基金會
鄭信順夫人基金會
福清洪寬基金會
梁披雲獎學獎教基金會
施子清家族教育基金會
王賢霖獎教獎學基金會
福建省黃仲鹹教育基金會
石獅市蔡友玉教育基金會
南安市芙蓉基金會
南安斗南中心國小教育基金會
林清在教育基金會
湖頭隴西李氏教育基金會
黃世偉教育基金會
黃陳雪鴻教育基金會
永春縣洛陽村邱瑞泗基金會
尤溪縣洋中鎮蔡龍豪獎學基金
龍門林氏教育基金會
劉鴻基教育基金會
王水九獎教獎學基金
福建尚德教育基金會
安溪縣藍溪中學“錦山”獎學基金會
附:泉州市各級各類教育基金會情況表(僑資)
文摘
離開學校的初期,19歲的陳子興先生開始售賣機車。在20世紀60至70年代,他代理各國的機車,取得經營及組裝生產日本躍馬牌機車的特許權。這項生意,每年為他帶來數千萬美元的利潤,讓他積累了發展事業最初的資本,機車大王之名也由此而來。80年代初,他帶著雄厚的資金到新加坡,想在酒店業發展。由於投資氣候逆轉,以致事業不順,陳子興先生在新加坡建成三間酒店,都相繼易手。他返回印尼重整旗鼓,後來又東山再起。
福清蒜嶺村是有名的老僑鄉,陳子興又是生活在一個愛國氛圍濃厚的家庭。該村許多公共建築與設施都是陳子興的父親捐建的。因此,出生在印尼的陳子興先生雖身居海外,卻不忘故國;他情系桑梓、熱心公益、樂善好施。1980年11月,他斥巨資興建了福建省僑興輕工學校。
福建省僑興輕工學校坐落於福清宏路,校園占地面積近400畝,學校各類教學設備完善。可以說學校的每一步發展都傾注著陳子興先生大量的心血,他為僑興的建設和發展捐出了巨資。富豪出資建校,代有其人,並非創舉,然而,陳子興先生創辦僑興輕工學校,卻有著極其感人的故事。早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陳子興先生認為家鄉的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教育事業。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多建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建一所監獄。在教育上,決不能吝惜金錢。”作為知名企業家,其工作之忙,是可以想像的。但陳子興先生親自審定了學校的建設規劃,並派夫人及兒子回鄉視察選址和建設,時刻關心學校工程的進展,把學校的建設當做自己事業發展的組成部分。
20世紀80年代初,新加坡的投資受經濟衰退影響,陳子興先生的損失較大,當時人們都以為,陳子興先生事業遇挫,學校的有些規劃只能擱淺,但陳子興先生再一次以他的行動,震撼了全體僑興師生的心!陳夫人又一次送來巨款,以確保學校的建設繼續進行!
序言
《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是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中國家級重點項目。本項研究是由中國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會牽頭,在中央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大力支持下進行的。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採用統一規劃,按行政區劃組織力量開展的大規模的、系統的關於地方教育史的研究。這一研究的開展,是中國教育史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標誌之一。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中國教育史作為一門學科,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初創到發展、興盛的歷程。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後,在清除極左思潮干擾,端正學科研究方向,系統蒐集整理積累資料,拓寬研究領域,深入開展專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有力地推動了教育史學科的建設,使中國教育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科學體系,成為教育科學領域裡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一門學科。
從以往中國教育史研究的成果來看,關於古代教育史的描述,多為漢族聚居的文化發達的黃河中下游、長江中下游地區以及歷代居於政治中心地帶的教育狀況。近現代教育史研究則較為注重京、滬、寧與東南一帶新教育產生的地區。這種側重,自然有其合理的因素,因為這些地區一般來說代表了當時全國教育發展的水平與主流。但是,過去對中國教育史的研究忽視了其他地區,特別是邊遠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以及各民族教育交流融合的歷史,因此還不能在更大的範圍內如實地反映整箇中國教育史的全貌。開展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的目的就在於試圖彌補這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