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紫金山銅金礦田成礦系列及找礦靶區優選

《福建紫金山銅金礦田成礦系列及找礦靶區優選》是由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彭萬發、陶建華、黃仁生、陳福龍、凌宏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紫金山銅金礦田成礦系列及找礦靶區優選
  • 成果登記號:19970319[08458]
  • 第一完成單位: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319[08458]
項目名稱
福建紫金山銅金礦田成礦系列及找礦靶區優選
第一完成單位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主要完成人
彭萬發、陶建華、黃仁生、陳福龍、凌宏
研究起始日期
1991-07-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4-29
主題詞
銅礦;金礦;成礦系列;成礦預測;福建;紫金山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福建紫金山Cu、Au礦田成礦系列及找礦靶區優選”是為配合“八五”期間福建紫金礦產勘查工作而設立的研究課題,是地礦部“八五”部門地質找礦科東南沿海火山岩基底構造、火山-侵入作用與成礦關係研究”下屬的專5-01-004-07。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將礦田內與Cu、Au成礦存在時空及成因關係的早白堊世中酸性火山-侵入岩u成礦專屬的岩漿系列,確定其岩石化學類型屬鹼值偏高且相對富鉀的鈣鹼成因類型屬殼幔混源型(Ⅰ型)岩漿岩。根據接觸關係及同位素年齡數岩演化順序為:花崗閃長岩、英安質火山質→英安斑岩→花崗閃長斑岩上而下為:英安質火山岩→英安斑岩(次火山岩相)→花崗閃長斑岩(崗閃長岩中深成相)。2、礦田構造研究認為:NW向深斷裂及其旁側NE向復背斜傾伏端以及NE、NW向是區內重要控岩控礦構造。 NE、NW向交叉斷裂形成的斷塊構造與火山的“四帶一面”構造型式是礦田內的主要容礦構造,而斷塊構造的長期內多種礦床類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明顯的控制作用。性火山-侵入岩有關的Cu、Au礦床劃分為三種礦床類型,即:斑岩型Cu,中低溫熱液型Cu(Ag)、Au(Ag)礦床,高硫淺成低溫熱液型Cu(Au)了礦床成礦模式。4、研究各類型CuAu礦床蝕變礦化特徵,劃分出兩套,即:高級泥質蝕變組合和斑岩銅礦蝕變組合。總結了礦田蝕變-礦化為礦田“面型”蝕變-礦化分帶主要受火山噴發中心(主通道)、次火體侵入接觸帶構造及構造裂隙帶控制。蝕變-礦化主要環繞紫金山火山其周圍的次級通道分布。從次火山-淺成斑岩體往外自深部往淺部,具溫的多階段“面型”與“線型”熱液蝕變-礦化疊加分帶特徵。5、研究礦田CuAu礦床共生規律,將礦田內3種礦床類型劃歸-斑岩Cu(Mo)Au(Ag)礦床成礦亞系列,並建立了礦田成礦系列(礦。 6、總結礦田、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標誌,建立了礦田-物-礦模式。用成礦模式類比法進行成礦預測,圈定了9個成礦遠景地段,並經過最佳化評供進一步驗證的找礦靶區2處(羅卜嶺-仙師岩、小金山-天花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