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然災害防治技術研究院是,由中國地震局批准成立,福建省應急管理廳和福建省地震局聯合組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自然災害防治技術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24年1月19日
福建省自然災害防治技術研究院是,由中國地震局批准成立,福建省應急管理廳和福建省地震局聯合組建。
福建省自然災害防治技術研究院是,由中國地震局批准成立,福建省應急管理廳和福建省地震局聯合組建。研究院簡介福建省自然災害防治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災研院”)由中國地震局批准成立,福建省應急管理廳和福建省地震局聯合組建。災研...
數字福建自然災害監測大數據研究所是福建境內機構,於2016年開始籌建。概況 “數字福建自然災害監測大數據研究所”由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牽頭,聯合福建經緯測繪信息有限公司、中交(廈門)信息有限公司、福建省國土測繪院等單位籌建,2017年11月獲批為首批數字福建大數據重點領域研究院(所)。研究所場地主要設定...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是應急管理部和中國科學院於2019年12月30日成立的國家級自然災害綜合性防治研究院。公益二類科研事業單位。主要承擔自然災害防治重大政策、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重要裝備研究,以及科技成果轉化和套用示範等工作。國家災研院立足發展天空地一體化綜合減災技術,突破包括重特大地震災害在內的多災種、...
胡杰 胡杰,男,196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桂林冶金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專業,大學學歷,公共管理碩士。現任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長 。人物履歷 現任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副院長 。工作分工 分管辦公室、綜合服務中心、地質災害研究中心、地震災害研究中心 。
楊思全,男,1974年7月出生,甘肅省寧縣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副研究員。現任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兼任高分專項套用系統副總設計師、應急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 。人物履歷 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衛星遙感部副主任,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運行管理與減災套用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兼項目管理...
劉鳳林 劉鳳林,男,196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在職研究生。副研究員。現任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人物履歷 現任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工作分工 分管黨群工作部(紀檢室),並負責離退休工作 。
李占飛,男,1989年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構造地質學(活動構造)專業畢業,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副研究員。人物經歷 2009.08-2013.06合肥工業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 工學學士 2013.09-2014.07中國科學院大學 構造地質學(構造地貌)理學碩士 2014.08-2016.07...
地質學博士,副研究員。本科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現工作於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自然災害基礎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地質學、活動構造、地震地質等專業方向研究。“複合鏈生自然災害動力學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下設“災害物理模擬實驗室”負責人,面向構造變形、災害...
2023年02月—至 今 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研究員 專業領域和方向 專業領域: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工程地震、地質學 研究興趣:邊坡抗震設計與韌性防控;環境介質-工程結構動力相互作用 代表性科研獲獎 在邊坡地震災害應急評價與韌性消能防控技術,邊坡地震液化破壞與加固以及冰水域中工程結構抗震性能領域...
朱守彪,男,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員,理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主要從事地震破裂動力學;構造應力場、構造變形及其動力學機理;地震活動性及其有限元數值模擬;地震預測預報方法;地震、地質災害發生機理及預測研究。人物身份 朱 守彪是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研究員,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
任俊傑 任俊傑,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地震災害研究中心主任。人物履歷 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地震災害研究中心主任。所獲榮譽 2023年3月,因參與四川瀘定6.8級地震抗震救災獲得應急管理部 給予的嘉獎。
成立背景 受自然地理條件影響,四川災多、災頻、災重特點突出,應急管理任務艱巨。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研究部署,充分依託現有高校、整合優質資源、盤活閒置資產,推動應急管理部的高層次研究平台落地四川。發展歷史 2021年12月16日上午,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城市災害研究中心在西華大學掛牌成立。
梁寬,男,1988年生於四川成都,博士學位,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人物履歷 1988年生於四川成都 2008-09 至 2012-06, 成都理工大學, 資源勘查工程, 學士 2012-09 至 2015-09,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固體地球物理, 碩士 2015-09 至 2019-06,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構造地質學, ...
王成虎,男,漢族,1978年3月出生於陝西省定邊縣,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公益二類科研事業單位)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09年入選中國地震局和國家留學基金委首批“地震科技青年骨幹人才培養項目”、2015年入選中國地震局首批“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畫”,兼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
2008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得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工學博士學位。2013-2014年美國羅德島大學地震學實驗室公派訪問學者。現就職於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地質災害研究中心。中國地震學會地震災害鏈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殼應力與地震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地震觀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現任福建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丘毅 主要職責 組織編制本省應急總體預案和規劃,指導全省各地區各部門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推動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預案演練。建立災情報告系統並統一發布災情,統籌應急力量建設和物資儲備並在救災時統一調度,組織災害救助體系建設,指導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應急救援。指導火災、水旱...
張振霞,出生於山東省萊蕪市,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人物經歷 200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 2015年入選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優秀人才百人計畫第一批人選 2017至2018赴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做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空間地球物理,輻射帶波粒...
現任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空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電磁衛星計畫首席科學家助理及套用系統總設計師。總計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25篇,合作專著1部,撰寫重要工程技術或科學研究報告幾十份。主要從事電磁衛星數據處理及定標技術研究,2019年起擔任中歐航天合作聯委會電磁衛星聯合工作組磁場與等離子...
生態環境及其信息圖譜重點實驗室於2010年12月經福建省教育廳通過驗收的科研平台,2015年被授予福建省高校優秀創新平台,信託莆田學院。主要的研究方向為:環境化學生態效應及其污染控制研究、生態環境信息圖譜研究、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研究、自然災害風險及治理研究。一、簡況 生態環境及其信息圖譜重點實驗室於2010年12月經福建...
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實現科技合作和交流,在我所建立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加快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知識更新,提高創新能力,增強科研後進;通過科研能力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在保證甘肅省自然災害搶險救災公益性技術服務的前提下,立足甘肅,輻射西部,面向全國乃至海外,積極開拓地質災害評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
張世武,男,1965年3月出生於甘肅省白銀市,1986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系。現任甘肅省科學院地質自然災害防治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人。甘肅省工程諮詢協會理事,甘肅省勘察設計協會理事。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公路與橋樑工程系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長...
為了全面掌握我國自然災害總況,制定綜合減災對策,原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自然災害綜合研究組在原國家地震局、國家氣象局、國家海洋局、水利部、地礦部、農業部、林業部等部門的支持下,1988年起開展了自然災害綜合研究,內容涉及災情調查、災害評估、災害區劃、災害經濟、災害社會、災害預測、災害預防、災害應急、...
構建綜合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二)重視應急物資儲備 (三)加強應急通信與信息保障 (四)提供應急技術支撐 二、受災檔案搶救 (一)確立受災檔案搶救原則 (二)熟悉受災檔案搶救流程 (三)掌握受災檔案搶救方法 (四)加強檔案保護技術人才的教育和培訓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我國檔案自然災害防治研究》調查問卷 ...
自然災害風險是當代國際社會、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是人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區域和集聚中心,自然災害頻發,破壞力巨大,社會經濟損失嚴重。本研究成果對構建以“風險防範”為核心的災害風險管理和區域安全預警體系,對加強災害防治,保障沿海地區安全,規範災害風險與應急回響研究方法,促進...
根據區域自然災害系統理論,通過野外定位觀測、現場原位測試和室內實驗以及數值模擬、物理模擬等技術,重點研究各種自然災害的綜合成因機理、孕育機制、演化過程和致災機理模式,為自然災害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通過大量自然災害發育特徵尤其是臨災特徵的調查、分析和模擬試驗,研究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髮展規律、...
山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中心(省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指導中心、山東省土地儲備中心)山東省國土測繪院 山東省國土空間數據和遙感技術研究院(省海域動態監視監測中心)山東省地圖院 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院(省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中心)山東省地質調查院(省自然資源廳礦產勘查技術指導中心)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 山東省自然...
報告基於社會力量的發展現狀、使命訴求和自身特點,從災害治理共同體的視角,提煉了包含“災害—需求—參與—支持”四層的嵌套式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模式,為構建社會力量有序、高效參與救災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社會力量參與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研究報告》將社會力量分為救援行動類、平台支持類和...
該研究成果成果還成功地在我省“5·12”地震重災區的兩當縣和災區的宕昌縣、清水縣三縣的地震次生地質災害的排查、評估及上述三縣再後重建中需易地搬遷重建的第一批共15個村莊的安全選址進行了套用,為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2、在國家核心刊物和省級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2篇 3、2008年“5...
從事微生物肥料研發、生物有機肥功能菌的培養、篩選和發酵技術研究,在有機肥發酵、除臭方面已取得突破。中心現有專業研究人員多名,擁有一整套較完整的微生物儀器設備。 1998年11月,由微生物研發中心主持的《超大微生物有機肥的研製和套用》通過了福建省科委主持的技術鑑定。省內外專家一致認為其總體水平國內領先,...
中國安能具備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市政工程、房屋建築、機場場道、地質災害處理等8項一級資質,具備水上水下構築物建設、隧洞橋樑、機場碼頭等特殊領域的施工能力。按照中央有關檔案明確,中國安能的主業範圍為:建築工程、相關工程技術研究、勘察、設計及服務,水環境治理;應急救援服務。中國安能深耕水利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