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概述
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福建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及交通運輸學院,於2008年經福建省科技廳批准成立。重點實驗室主要面向福建省汽車行業,緊密圍繞全球汽車產業的“動力革命”和“信息革命”,開展新能源汽車技術、汽車電子與自動駕駛技術及交通大數據挖掘與套用技術、車輛數位化設計與輕量化等基礎性和前瞻性的學術研究。
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創始人為蔣新華教授和黃鍵教授,現任主任為鄒復民教授,學術委員會由13位國內汽車行業著名學者和資深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榮軍教授擔任,副主任為鐘勇教授、廖律超副教授、方衛東副教授和張慶永副教授,秘書為閆曉磊副教授。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43人,其中高級職稱30名(正高9名),團隊成員獲得包括國務院津貼、原鐵道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福建省傑出青年等在內的多項榮譽稱號。
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室下設六個研究室,分別是由方衛東副教授任組長的汽車電子與車聯網技術研究室、張慶永副教授任組長的新能源汽車與電驅動技術研究室、廖律超副教授任組長的交通大數據挖掘與套用技術研究室、閆曉磊副教授任組長的汽車輕量化設計與節能環保研究室、鄭積仕副教授任組長的人工智慧與無人車/機/船技術研究室、祝站東副教授任組長的交通安全與規劃管理技術研究室。重點實驗室擁有汽車電子、電驅動及交通大數據挖掘分析領域先進的儀器設備和良好的研究環境,承擔了包括國家“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重大專項等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並積極與行業企業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重點實驗室的人才、技術優勢,與大中型汽車、汽車零部件與汽車電子技術相關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技術性戰略聯盟,完成一大批的科技攻關項目,研究經費4千多萬元,科研能力與套用成果處於省內領先水平,社會經濟效益巨大,總體運行狀況良好。
二、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簡介
鄒復民教授,中南大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博士畢業,現任福建工程學院科研處處長,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來,先後在《鐵道學報》、《電子學報》、《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Journal of Internet Technology》等國內外期刊以及IEEE、世界鐵道大會等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其中SCI/EI收錄30多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0多件,已授權發明專利50多件(第一發明人18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十餘項,任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車聯網與智慧型交通信息服務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技術負責人。2012年獲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2014年與星海通信聯合研發的“基於北斗的公路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信息服務系統及其關鍵技術” 獲中國產學研創新成果獎(排名第一),2016年與廈門雅迅及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共同研發的“基於大數據的道路運輸智慧型交通信息服務系統及其終端”項目獲福建省科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三、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及內容
針對福建省交通運輸與汽車行業發展需求,圍繞全球汽車產業的“動力革命”和“信息革命”,重點實驗室主要開展如下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1.汽車電子與車聯網技術
組長:方衛東副教授,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信息教研室主任,原萬利達汽車電子事業部總經理、航盛電子汽車電子研究所所長,2012年加盟重點實驗室。
主要成員:鄭榮進、羅堪、鄧慧瓊、鄢仁武、何堯、甘振華、梁巢兵、陳子標
重點開展汽車電子與車聯網領域相關關鍵技術研究,推進汽車智慧型化、網路化和新能源化發展。主要內容包括汽車嵌入式系統、汽車匯流排、汽車電子檢測及電磁兼容性、V2X(Vehicle to X)、車聯網信息安全、智慧型網聯汽車相關、危險駕車的智慧型檢控、基於智慧型視感的汽車安全駕駛、新能源汽車融入現代電網、北斗高精度定位套用等關鍵技術研究。
2.新能源汽車與電驅動技術
組長:張慶永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博士,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車輛教研室主任,萬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骨幹,美國里海大學訪問學者,2012年加盟重點實驗室。
主要成員:鐘勇、黃曉生、劉仲恕、葉建盈、余捷、黃鼎鍵、查雲飛、洪亮
圍繞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研發,重點開展新能源汽車智慧型控制技術、新型動力總成創新設計、電機及其控制、無線電能傳輸等關鍵技術研究。
3.交通大數據挖掘與套用技術
組長:廖律超副教授,中南大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博士,清華大學交通工程博士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2008年加盟重點實驗室。
主要成員:鄒復民、薛醒思、賀文武、胡蓉、梁泉、徐翔、劉林
圍繞“人-車-路”等交通要素的狀態辨識與行為模式發現等問題,開展交通大數據建模挖掘與套用研究。重點開展交通大數據的採集機制、分散式記憶體大數據存儲、語義行為建模挖掘、時空模式可視化及其推薦系統套用服務機制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致力於在交通大數據挖掘套用領域逐步形成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團隊。
4.汽車輕量化設計與節能環保技術
組長:閆曉磊副教授,湖南大學機械設計與理論專業博士,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訪問學者,2012年加盟重點實驗室。
主要成員:劉成武、黃登峰、張樹忠、花海燕
圍繞先進CAE仿真分析與設計、汽車新結構、新材料力學性能測試,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先進結構最佳化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以車身結構為套用著力點,開展新材料、新結構分析與評價的理論及實驗技術研究,研究複雜環境和載荷下的車身結構剛度、強度、疲勞、振動控制等先進分析理論和測試方法與技術,在面向未來的先進材料和工業裝備結構分析、設計問題的研究方面取得開拓性的進展。
5.人工智慧與無人車/機/船技術
組長:鄭積仕副教授,中南大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博士,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物聯網專業負責人,2010年加盟重點實驗室。
主要成員:陳興武、劉麗桑、何棟煒、蔡信健、邵明
重點開展無人機飛行導航與控制;北斗高精度定位模組開發與套用;人工智慧算法及其在無人車/機/船的套用研究。
6.交通安全與規劃管理技術
組長:祝站東副教授,北京工業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博士,2017年加盟重點實驗室。
主要成員:張堂賢、呂英志、杜峰、鄒為彬、方傑
重點開展模擬駕駛仿真分析技術、駕駛行為與安全、城市交通規劃研究。
四、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重點實驗室通過系列科研項目研究,已經成為福建省新能源汽車與車聯網行業內的生產企業、院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基礎研究、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之間密不可分的技術紐帶。實驗室通過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推廣,為省內優勢企業提供新能源汽車與車聯網關鍵技術產品的研發與技術支持,促進了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與車載網際網路產業的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由重點實驗室牽頭開發的基於超級電容的混聯式混合動力系統成功套用於國內12米客車上,至今已經銷售3000多台套;與萬潤新能源聯合研發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城市客車動力總成已銷售150套,純電動客車動力總成已銷售100套,在國內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居領先水平。
在車聯網領域,與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新能源汽車T-BOX車載終端已經銷售10多國內車廠5000多套,技術在國內領先,獲2014年度中國產學研創新成果獎;與廈門雅迅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車聯網智慧型終端已經銷售近百萬台套,近3年銷售收入超過8億元,有效降低了營運車輛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獲2016年度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近5年,重點實驗室共發表學術論文近200篇,其中SCI/EI收錄100多篇;申請發明專利近200件,獲授權發明專利60多件,軟體著作登記20件;出版專著5部;協助制定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4項、企業標準1項。
五、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在研的主要項目
1. 數字中國交通大數據智慧型挖掘與雲服務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項目負責人:鄒復民、廖律超。
主要合作單位:福建省數字福建雲計算運營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與應急處置中心、同濟大學、福州達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主要研究目標:研發交通大數據云服務平台,開發EB級交通大數據存儲與智慧型處理架構,實現人-車-路-貨多維交通大數據的智慧型融合,實現多源異構交通大數據的智慧型挖掘分析,完善交通管理服務體系,提升智慧型交通信息服務水平。預計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件,編制相關行業標準1部,新增產值10億元。
主要研究內容:交通大數據云服務架構、多維交通大數據表示與智慧型融合、多源異構交通大數據分析計算模型、EB級交通大數據存儲系統與雲計算平台資源調度管理機制。
2. 基於交通軌跡大數據挖掘的路網拓撲動態演化規律研究
項目負責人:鄒復民、廖律超。
主要合作單位:福建省交通信息通信與應急處置中心、福建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
主要研究目標:圍繞交通軌跡數據高效表示處理和車輛個體/群體出行模式挖掘這一科學問題,構建一個面向智慧交通的大數據智慧型信息處理平台,以期實現全覆蓋、低成本的交通路網動態拓撲自動生成、可信預測和公眾出行智慧型導引等服務。
主要研究內容:交通軌跡數據的知識表示與組織、車輛個體/群體出行模式挖掘分析方法、複雜交通路網拓撲演化機理分析方法、基於交通軌跡大數據的交通路網動態拓撲自動生成與預測機制。
3.新能源汽車系統車-樁-網一體化設計及其關鍵設備研發
項目負責人:方衛東。
主要合作單位:國網福建電力有限公司。
主要研究目標和內容:研發新能源汽車車聯網T-BOX、智慧型充電樁及其管理系統,研究基於交通大數據的配電網智慧型調度系統,降低極端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快充對電網系統的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