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志·閩台關係志》是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志·閩台關係志
- 作者: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5627-9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張廣敏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編修本志旨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提供省情基礎資料,對人民對後代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並為編修國史、省史及各專業專題研究提供有用的地情資料。
作品目錄
封面
福建省志
題詞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原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題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閩台關係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閩台關係志》編輯部
《福建省志·閩台關係志》審稿人員
序
《福建省志》凡例
編輯說明
圖片
閩台地理形勢圖
廈門海滄青礁村顏思齊先祖祠崇恩堂。
台灣嘉義縣北港鎮顏思齊開拓台灣登入紀念碑。
刻於清嘉慶年間的施琅石雕像。
1995年重修竣工的福建惠安施琅墓。
鄭成功像。
台南延平郡王祠。
1997年7月,海內外嘉賓前往南安鄭成功陵園謁陵。
阿里山通事吳鳳嘶像。
福建平和縣吳風墓。
清乾隆年間台灣總兵甘國寶畫像。
甘國寶在福建屏南縣故居。
位於福建莆田的台灣鎮總兵游金輅墓。
宜蘭開發先行者之一吳沙畫像。
台灣宜蘭縣四結鄉吳沙故居。
林維源兄弟所建台北板橋林家花園。
林維源之子林爾嘉在廈門鼓浪嶼建成菽莊花園,頗具板橋林家花園風格。
廈門市丌元區清台灣總兵陳化成墓。
廈門市思明區陳化成故居。
清欽差人臣沈葆楨。
台灣首任巡擾劉銘傳。
1891年,台灣第一條鐵路(台北至新竹)建成。獅球嶺隧道口“曠宇天開”四字為劉銘傳親題。
《台灣通史》作者連橫。
台灣中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翁振華(原名翁澤生)。
台灣抗日義勇隊領導人李友邦將軍。
1986年,回祖國大陸定居的台胞黃順興,根據族譜到福建詔安縣官陂鄉尋根。
台胞連春波回漳州尋根飲故鄉泉。
1989年,在廈門的高山族同胞陳榮華(左二)闊別故鄉42年後,首次回台灣探親。
1997年,台灣花蓮80歲高齡的郭達元與妻子及孫女在參觀龍巖客家族譜展時,在族譜中尋到自家的根源。
1997年9月,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理事長許勝發攜家人首次回鄉謁祖。
2001年2月,大陸第一艘直航金門的廈門客輪“鼓浪嶼”號駛抵金門。圖為90歲的金門後湖老姐姐李勤與離別61年的廈門弟弟李明福相擁痛泣。
1990年9月,海峽兩岸紅十字組織就刑事犯罪分子及私渡人員遣返事宜在金門商談達成協定。
1990年10月,根據《金門協定》,海峽兩岸紅十字組織首次進行遣返作業。
1991年7月,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石齊平(前右二)一行來閩訪問,在廈門接受記者採訪。
施純仁先生(左二)率台灣紅十字組縱人陸訪問團到福建訪問。
台灣方面首次遣返人陸劫機犯。
大陸警方在廈門東渡碼頭遣返台灣地區劫機犯。
金門紅十字組織妥善處理廈門溺水青年葉某,廈門紅十字會人員赴金門處理善後,並感謝金門同胞愛心。
1989年末,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前左一)考察廈門海滄,尋找投資機會。
1996年,台灣養樂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重光(前右三)、信大水泥集團董事長楊塘海(前右二)率團考察福建。
1996年,福建經貿人士訪問團應邀訪台。圖為訪問團顧問梁茂金(左二)等與台灣“中國時報社”社長黃肇松(右二)、工商時報社長彭垂銘(右一)親切交談。
1996年,福建省台辦、福州市台辦聯合舉行“在閩台商迎春茶會”。
1996年,福建省台商懇談會在福州舉辦。
1997年,廈門市經貿考察團應邀赴台參訪。圖為廈門經貿團拜會“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中)。
“9·8”福建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連續舉辦十屆後,經國家外經貿部批准,從1997年起正式更名為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歷屆參與洽談會的台商人數均占境外客商首位。
1997年,國台辦、國家農業部、國家外經貿部為福州、漳州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授牌。
1998年,台灣知名人士林洋港(前排中)一行來閩考察。
1999年,廈門大嶝島對台小額貿易小商品市場掛牌開張。台商高鳴貴(左一)拿出台幣實現了市場開張後的第一筆交易。
1999年,首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在漳州舉辦。
1999年10月12日,“閩台情、同胞心”——為“9·21”台灣大地震受災同胞賑災義演晚會在福州舉行。
隨著兩岸關係日趨緩和,福建沿海港口先後建立了9座台胞接待站和多個台輪停泊點。圖為福建東山島船工為台灣漁民維修遭受損傷的漁輪。
1993年,福建省領導胡宏(前排左四)、張家坤(前排右四)會見台灣台閩經貿協會考察團一行。
1995年,福建省副省長張家坤(右一)會見台灣《工商時報》剮社長兼《中時周刊》總編鄭優(左二)一行。
1995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陳明義為人由嶝向金門供水上程紀念碑揭幕。
1996年,福建省長陳明義(左四)會見台灣知名人士王玉雲(右五)一行。
1997年,副省長張家坤(右二)、中共福州市委書記趙學敏(右三)在台商接待日暨現場辦公會議上認真聽取台商投訴。
1998年,副省長張家坤(前排左三)率福建經貿考察團赴台考察。接受台灣媒體密集採訪。
1998年,國務院台辦副主任李炳才(前排右四)在福州會見台灣工商企業聯合會理事長許勝發(前排左四)一行。
2002年,福建省副省長汪毅夫(右二)會見“金馬各界赴福建考察團”。
2004年,中共中央台辦主任、國務院台辦主任陳雲林(左六)與福建省副省長王美香及省台辦歷屆領導班子合影留念。
2004年12月,福建省剮省長汪毅夫(前排居中者)與出席《福建省志·閩台關係志》
目錄
概述
第一章 地理關係
第一節 地理環境
一、地質構造
二、地形地貌
三、氣候、土壤及植被
第二節 古生物淵源
一、動物化石
二、植物種屬
第二章 人口播遷
第一節 古人類遺蹟
一、舊石器文化
二、新石器文化
第二節 人口遷徙
一、墾獵遷徙
二、商貿遷徙
三、隨軍遷徙
四、戰亂遷徙
五、婚嫁遷徙
第三章 台灣姓氏淵源與地名淵源
第一節 台灣姓氏淵源
一、閩籍台灣人
二、台灣姓氏淵源
第二節 台灣地名淵源
一、冠籍地名
二、冠姓地名
第四章 台灣行政建置
第一節 明朝及以前
一、宋、元
二、明朝
三、明鄭時期
第二節 清朝統一台灣之後
一、隸屬福建的台灣府
二、台灣建省
第五章 共御外侮
第一節 明及清初反擊外敵入侵的鬥爭
一、抗擊倭寇
二、抗擊荷蘭殖民者
三、抗擊西班牙侵略者
第二節 近代抗擊西方列強侵略的鬥爭
一、抗擊英國侵略
二、抗擊美國侵略
三、抗擊法國侵略
第三節 反抗日本殖民侵略的鬥爭
一、牡丹社事件
二、反割台鬥爭
三、反抗日本殖民統治
第六章 文化關係
第一節 方言
一、閩南方言的分布
二、台灣的閩南方言
三、台灣的其他方言
四、閩台俗諺俚語
第二節 習俗
一、生產習俗
二、生活習俗
三、歲時節慶
第三節 宗教信仰
一、宗教
二、民間信仰
第四節 文學
一、詩歌
二、散文
三、小說
四、民間俗文學
第五節 藝術
一、音樂
二、歌謠
三、戲曲
四、舞蹈
五、書畫
六、雕塑
七、建築
八、陶瓷
第七章 教育
第一節 古代教育與科舉
一、古代教育
二、科舉
第二節 近現代教育
一、日據時期
二、抗戰勝利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三、20世紀80年代以來
第八章 科技
第一節 農業
一、種植業
二、養殖業
三、人員交流
第二節 工業
一、製糖技術
二、製鹽技術
三、制陶技術
四、石雕技術
五、高科技產品
第三節 其他
一、中醫藥
二、氣象
三、地震
四、科技信息
第九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海上交通設施
一、海運工具
二、港口碼頭
第二節 海上運輸
一、人員運輸
二、貨物運輸
第三節 航空運輸
一、直接運輸
二、間接運輸
第四節 海上交通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政策法規
第十章 經濟貿易
第一節 貿易
一、易貨貿易
二、直接貿易
三、間接貿易
四、重要商品貿易
第二節 閩人對台投資
一、基礎設施建設
二、創辦實業
第三節 台商在閩投資
一、1949年以前台商投資情況
二、1979年以後台商在閩投資環境
三、改革開放以來台商投資情況
第四節 台商投資區建設
一、福州馬尾台商投資區
二、杏林台商投資區
三、海滄台商投資區
四、集美台商投資區
第五節 閩台農業合作實驗區建設
一、海峽兩岸(福州)農業合作實驗區
二、海峽兩岸(漳州)農業合作實驗區
第十一章 傳播媒體
第一節 廣播
一、海峽之聲廣播電台
二、中國華藝廣播公司
三、中國東南廣播公司
四、廈門人民廣播電台對台對外部
五、福州人民廣播電台對台部
第二節 影視
一、福建電視台
二、東南電視台
第三節 報刊
一、台港文學選刊
二、海峽導報
三、海峽嘹望
第四節 圖書
一、福建人民出版社
二、海風出版社
三、鷺江出版社
四、廈門大學出版社
五、福建教育出版社
六、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五節 通訊社、電訊
一、新華社福建分社
二、中新社福建分社
第十二章 閩台相關機構
第一節 福建涉台工作機構
一、對台工作職能機構
二、人大、政協、省直機關及高等院校涉台機構
三、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
四、閩台民間社團
五、研究機構
六、台胞服務機構
七、隊伍
第二節 台灣涉閩社會團體
一、台灣涉閩社會團體的成立
二、福建旅台同鄉會、宗親會和民間結社
閩台關係大事年表
附錄
一、閩台關係知名人物表
二、台灣問題重要歷史文獻(輯錄)
三、福建省涉台法規(輯錄)
四、近二十年福建學者涉台重要著述一覽表
主要參考書目
編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