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志·農業志》是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志·農業志
- 作者: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99年07月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7-5004-2480-9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陳啟鋒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 封面
- 福建省志
- 圖片
- 1989年ll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右二)到漳州視察農業。
- 1960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右一)到閩侯縣農村視察農業。
- 1990年2月,國務院總理李鵬視察龍海縣九湖百花村。
- 199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右二)在福建考察經濟作物生長情況。
- 1960年,全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原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張鼎丞(左二)到閩侯縣農村視察水利。
- 198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前中)到福建農學院視察。
- 1984年ll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右一)陪同外賓參觀福州建華洲柑桔園。
- 1989年,福建省省長王兆國(中)到省農業廳調研。
- 1977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許亞(右三)到省農科院稻麥所考察。
- 福建蘆柑
- 平和“琯溪蜜柚”
- 漳州荔枝
- 漳州“天寶香蕉”
- 蒲田龍眼
- 1.陸才與水稻良種“陸才號”
- 2.甘蔗良種“福引83/13”
- 3.古田香菇
- 4.安溪鐵觀音
- 5.甘薯新良種—“新種花”。
- 6.茶樹良種福雲6號、7號.
- 1980年,福建省參加的全國“秈型雜交水稻育種研究”,獲國家特等發明獎。
- 1982年,福建參加的全國橡膠協作組“橡膠樹在北緯18~24度大面積種植技術”,獲國家發明一等獎。
- 野生大豆
- 1988年,謝華安主持培育雜交稻新組合汕優63,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1979年,謝聯輝教授(左二)主持的“水稻簇矮病—一種新的水稻病毒病研究”,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和省科技成果一等獎。
- 1979年,趙修復教授主持的“繭蜂科分類研究”,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 1979年,陳振光教授主持的“柑桔花粉植株的誘導”,獲省科技成果一等獎。
- 野生水稻品種“雙忙穎化”。
- 1979年,福建農科院果樹所等單位主持選育枇杷良種“太城4號”,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 1979年,張谷曼教授主持的“瓠瓜變苦的遺傳規律研究及其在生產上的套用”,獲省科技成果一等獎。
- 1979年,福建農科院蔗麻研究所選育甘蔗新品種“閩糖70/611”,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 1986年,福建省農業廳主持,農科院、農學院參加的“福建山區水稻中低產田配套增產技術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 1983年,福建省農業廳主持“福建茶樹良種的選育與推廣”,獲家業部技術改進二等獎.
- 1988年,福建省農業廳主持“山地柑橘栽培連年豐收”項目,獲農業部豐收二等將。
- 1989年,福建省業廳主持“1200萬畝雜交水稻綜合栽培豐收”課題,獲農業部豐收二等獎。
- 1971年大力推廣水稻溫室蒸氣育秧。
- 推廣濕潤秧田育秧
- 推廣中低產田改造配套技術
- 推廣甘蔗育苗移栽
- 推廣甘薯“五改”技術
- 推廣稻草還田
- 推廣茶葉機采技術
- 推廣稻田害蟲生物防治
- 枇杷莖尖培養苗術
- 推廣山地果園噴灌
- 春煙田套種鳳尾菇
- 剝粒鳳梨組培苗工廠化生產
- 大棚生產花卉
- 推廣蔬菜地膜栽培
- 推廣茶樹短穗扦插
- 國家級龍眼種質資源圃
- 柑桔離體保存種質資源
- 晉江磁灶龍眼樹(樹齡500年)
- 莆田宋家香千年古荔枝樹
- 泉州開元寺千年古桑樹
- 松溪百年蔗(200多年歷史)
- 1. 1966年,召開全省四級農科網經驗交流大會.
- 2. 1981年,全國雜交水稻現場會在福建召開。
- 3. 1986午,全國中低產田改造現場會在建陽縣召開。
- 4. 1987年,中美生物防治科學討論會在福建農學院召開。
- 5.1990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到省農科院考察柑桔黃龍病研究。
- 6. 1985年ll月.美國俄勒岡州農業廳長來閩訪問,與省農業廳領導舉行座談。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曾在本編纂委員會任職的人員
- 《福建省志·農業志》編纂委員會
- 《福建省志·農業志》辦公室
- 《福建省志·農業志》編輯室
- 《福建省志·農業志》審稿人員
- 《福建省志·農業志》驗收小組
- 序
- 《福建省志》凡例
- 編輯說明
- 目錄
- 概述
- 第一章 生產條件
- 第一節 土地資源
- 一、 土壤
- 二、 耕地
- 三、 園地
- 第二節 氣候
- 一、 熱量
- 二、 光照
- 三、 降水
- 四、 濕度與蒸發
- 五、 災害性氣候
- 第三節 植物與微生物資源
- 一、 大田作物
- 二、 茶果和熱帶作物
- 三、 微生物
- 第四節 內陸水資源
- 一、 水域
- 二、 地表水徑流
- 三、 年際分布
- 四、 地下水
- 第五節 勞動力
- 一、 農村人口
- 二、 農村勞動力
- 第六節 農業機具
- 一、 耕作
- 二、 排灌
- 三、 植保
- 四、 收穫
- 五、 運輸
- 六、 加工
- 第七節 農村能源
- 一、 常規能源
- 二、 沼氣
- 三、 其他能源
- 四、 節能
- 第八節 農業區劃
- 一、 綜合農業區劃
- 二、 農業經濟分區
- 第二章 經濟體制
- 第一節 新中國建立前農村經濟關係
- 一、 土地所有制
- 二、 租佃制
- 三、 高利貸與捐稅
- 第二節 土地改革與合作化
- 一、 土地改革
- 二、 互助合作
- 三、 農村人民公社
- 第三節 經濟體制改革
- 一、 農業生產責任制
- 二、 雙層經營體制
- 三、 股份合作制
- 第四節 農村經濟和農民生活
- 一、 農村經濟
- 二、 農民生活
- 第三章 農業技術
- 第一節 農田建設
- 一、 農田水利
- 二、 水土保持
- 三、 農業環保
- 第二節 土壤改良
- 一、 調查與分類
- 二、 區劃
- 三、 診斷與改良
- 第三節 耕作制度
- 一、 耕作制度變革
- 二、 耕作制度類型
- 第四節 良種
- 一、 選育與推廣
- 二、 繁育與管理
- 三、 經營與檢驗
- 第五節 肥料
- 一、 有機肥料
- 二、 化學肥料
- 三、 施肥技術
- 第六節 植物保護
- 一、 主要病、蟲、草、鼠害
- 二、 病蟲害防治
- 三、 預測預報
- 四、 檢疫
- 第七節 新技術套用
- 一、 生物技術
- 二、 核技術
- 三、 電子計算機技術
- 第四章 糧油作物
- 第一節 水稻
- 一、 稻作區劃
- 二、 稻田耕作制度
- 三、 水稻品種
- 四、 栽培技術
- 五、 雜交水稻
- 第二節 薯類
- 一、 甘薯
- 二、 馬鈴薯
- 三、 木薯
- 四、 其他
- 第三節 麥類
- 一、 品種
- 二、 栽培
- 第四節 豆類
- 一、 大豆
- 二、 蠶豆
- 三、 綠豆
- 四、 豌豆
- 第五節 其他
- 一、 玉米
- 二、 高粱
- 三、 粟類
- 四、 蕎麥
- 第六節 油料
- 一、 花生
- 二、 油菜
- 三、 芝麻
- 第五章 工業原料作物
- 第一節 茶葉
- 一、 生產概況
- 二、 茶區與茶類
- 三、 品種與繁殖
- 四、 栽培技術
- 五、 採制
- 第二節 甘蔗
- 一、 栽培與分布
- 二、 品種
- 三、 栽培技術
- 第三節 菸草
- 一、 栽培與分布
- 二、 品種
- 三、 種植與調製技術
- 第四節 麻類
- 一、 黃麻與紅麻
- 二、 苧麻
- 第五節 蠶桑席草
- 一、 蠶桑
- 二、 席草
- 第六節 熱帶作物
- 一、 橡膠
- 二、 紫膠
- 三、 黑荊樹
- 四、 劍麻(H11648麻)
- 五、 香料作物
- 六、 南藥
- 七、 其他
- 第六章 園藝作物
- 第一節 果樹
- 一、 柑桔
- 二、 龍眼
- 三、 荔枝
- 四、 香蕉
- 五、 鳳梨
- 六、 枇杷
- 七、 橄欖
- 八、 楊梅
- 九、 李與柰
- 十、 桃
- 十一、 梨
- 十二、 柿
- 十三、 其他
- 第二節 蔬菜
- 一、 產量
- 二、 品種
- 三、 栽培
- 第三節 食用菌
- 一、 雙孢蘑菇
- 二、 香菇
- 三、 銀耳
- 四、 草菇
- 五、 木耳
- 六、 金針菇
- 七、 平菇
- 八、 其他
- 第四節 花卉
- 一、 種類與分布
- 二、 栽培與套用
- 三、 傳統花卉
- 第七章 教育與科研
- 第一節 高等教育
- 第二節 中等教育
- 一、 學校與專業
- 二、 教學與師生
- 第三節 成人教育
- 一、 培訓
- 二、 廣播電視教育
- 三、 函授
- 第四節 糧油作物研究
- 一、 水稻
- 二、 甘薯
- 三、 麥類
- 四、 豆類與雜糧
- 第五節 油料作物研究
- 一、 花生
- 二、 油菜
- 第六節 工業原料作物研究
- 一、 茶葉
- 二、 甘蔗
- 三、 麻類
- 四、 菸草
- 五、 熱帶作物
- 六、 蠶桑
- 第七節 園藝作物研究
- 一、 果樹
- 二、 蔬菜
- 三、 食用菌
- 四、 花卉
- 第八節 高新技術研究
- 一、 原子能套用
- 二、 生物技術套用
- 三、 電子技術在農業上套用
- 第八章 技術推廣與交流
- 第一節 成果管理與推廣
- 一、 管理
- 二、 推廣
- 三、 豐收計畫
- 第二節 技術推廣
- 一、 新中國建立前
- 二、 新中國建立後
- 第三節 國際技術交流
- 一、 國際交往
- 二、 國際合作
- 第四節 宣傳與學會活動
- 一、 宣傳
- 二、 學會
- 三、 標準化
- 第九章 機構與管理
- 第一節 行政
- 一、 省級
- 二、 地(市)縣級
- 第二節 事業
- 一、 試驗研究
- 二、 教育
- 三、 推廣
- 第三節 企業
- 第十章 農墾
- 第一節 勘測與規劃
- 一、 勘測隊伍
- 二、 荒地資源調查
- 三、 場地勘測與規劃
- 四、 農場小城鎮與居民點規劃
- 第二節 農場建設
- 一、 設計
- 二、 建設
- 第三節 農業生產
- 一、 種植業
- 二、 林業
- 三、 畜牧業
- 四、 漁業
- 第四節 工商企業
- 一、 工業
- 二、 商業
- 第五節 領導體制與經營管理
- 一、 領導體制
- 二、 經營管理
- 第六節 科技與教育
- 一、 科技
- 二、 教育
- 附錄
- 一、 大事年表
- 二、 福建省農業系統專業技術職務名錄
- 編後記
-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