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志·武夷山志

福建省志·武夷山志

《福建省志·武夷山志》是2004年5月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明義、張立、福建省地方地編纂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志·武夷山志 
  • 作者:陳明義、張立、福建省地方地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5月 
  • 定價:138 元 
  • ISBN:9787801921888
編修目的,內容簡介,附錄,

編修目的

編修本志旨在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提供省情基礎資料,對人民對後代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並為編修國史、省史及各專業專題研究提供有用的地情資料。

內容簡介

全志由總概述、大事記、地圖集、專業分志、人物誌和附錄等部分組成。
總概述:簡括綜述全省社會重大變革、各業概貌及發展趨勢,為提挈全志的綱要。
大事記:以編年體與經事本末體相結合,依時序記述全省政治(包括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要事、新事,以反映本省社會歷史的總進程。
地圖集:繪輯地圖,展示全省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地理、自然資源以及經濟地理概況,以呈現省區環境的獨特性和域內分區的差異性,以與志文相輔。
各專業分志:按當代社會分工和科學分類,設全省專業分志,專業分志一般先按本專業結構分工設章節,後各循時序記述發展的歷史直至現狀。
人物誌:立傳記述對本省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或重大影響的本省籍和外省籍、外國籍人物,以及對省外乃至國外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本省籍人物。在世人物依例不立傳。此外,設人物表以存名人,設英名錄以彰烈士。

附錄

以輯存地方文獻及要目並敘述本屆篡修省志始末。
三、本志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常的四項基本原則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運用辯證只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取裁史料。
四、本志貫通古今,上限下限,各分志的上限從實際歷史情況出發,儘可能上溯到頂,下限力求寫到完稿之年。
五、本志詳近略遠,立足當代,以記述全省近現代、當代史事為重點,注意突出其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充分反映環境、資源和社會發展的基本面貌,著力體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特點以及生產力發展過程,並反映歷史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六、本志歷史紀年,凡1949年10月1日以前的,一般標示朝代、年號、年份,括弧內注公元紀年;1949年10月1日起,一律以公元紀年。
七、本志對各個朝代的政權機構、官職、黨派、地名,均以當時名稱或通用之簡稱記述。古地名均括弧註明今地名,鄉、村地名則冠以縣名。
人名,除引外,一律直書姓名,不加稱呼,不冠褒抑之詞。
凡外國的國名、地名、人名、黨派、政府機構、報刊等譯名,均以新華社發表的譯名或社會上通用的為準。
各種機構、會議、檔案等名稱在首次使用全稱後,如名稱過長又多次出現的,則在第一次出現時括弧註明簡稱,以便再用。
八、本志一律用規範的語體文,記敘體,用第三人稱書寫。
九、本志所用數字,統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等七單位1987年1月1日聯合通知頌的《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為規範。
十、本志使用的計量單位名稱、符號,均按國務院1984年2月27日頒發的《關於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一律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歷史上使用的舊計量單位,一般照實記載,並儘可能括弧註明今值。
十一、本志錄用的統一數據,一般以國家統計部門的數據為準。凡加用編者重新調查核實的數據,均有頁末注說明。
十二、本志採用一般資料不註明出處,但引文,輔文和需要注釋的專用名詞、特定事物,均加頁末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