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背景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工作,關心支持少數民族體育事業的發展。自1986年以來,我省已成功舉辦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少數民族體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已經成為各族民眾強身健體、溝通感情、增進團結的重要載體,對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加快我省民族地區科學發展跨越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希望全體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發揚“團結、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弘揚高尚的體育道德風尚,公平競爭,公正裁判,賽出團結、賽出風格、賽出水平,為提升我省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水平、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主要比賽項目
蹴球
蹴球源於清代的踢
石球。蹴球比賽是在一塊10米乘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進行,分兩隊進行比賽,每隊兩名運動員。有單人賽、雙人賽、團體賽等形式,競賽項目分男子單蹴、男子雙蹴、女子單蹴、女子雙蹴、混合雙蹴球等。使用
地擲球,每隊兩隻球,分藍紅二色。甲隊編為1號和3號,乙隊編為2號、4號,比賽按1、2、3、4號的順序輪流蹴球。比賽時腳跟著地,腳掌觸球,用力蹴球。擊中對方球,得1-2分,把對方球擊出場外得4分,先積50分者為勝方,三局兩勝。
陀螺
陀螺是漢族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也作
陀羅,閩南語稱作“乾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形狀上半部分為圓形,下方尖銳。從前多用木頭製成,現代多為塑膠或鐵制。玩時可用繩子纏繞,用力抽繩,使直立旋轉。或利用發條的彈力旋轉。
射弩
射弩這一民間
體育活動,在
雲南、
貴州、
海南、
湖南、廣西等少數民族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海南苗族的弩和箭是先人由大陸作為作戰武器而傳入的,稱為"藥弩"。人或鳥獸中箭,即中毒而死,所謂"見血封喉"。因弩擊發無聲,射擊精度頗高而又可就地取材自行製作,用以打獵和射魚,所以苗族男子幾乎人人都備弩箭,男童自幼習射,還常常進行比試。
民族武術
武術,這個被國際上稱之為“功夫”的民族體育運動,是由踢、打、摔、拿、擊、刺等構成的攻防格鬥技術,按照一定的運動規律組成套路和對抗兩種方 式,講究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節奏鮮明的民族風格。其特點一是“擊”,二是“舞”。“擊”就是“技擊”,即從徒手搏鬥的拳術發展為搏擊敵人的武藝,在民間 有根深蒂固的傳統。“舞”就是“武舞”,即現在流行的套路形式。它與“技擊”的搏擊性不同,具有表演性,因此深受各族人民善愛,且各民族均有自己獨特風格 和套路。主要分為拳術、器械、對練等三個類型。
高腳競速
高腳競速又叫踩高腳馬。
高腳馬原本是
苗族、
土家族人在地面積水的
雨季代步、涉水過淺河的工具,後來人們把踩高腳馬發展為高腳競速,成為一個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上,高腳競速首次被列為正式的
比賽項目,[1]運動會上出現的高腳競速其使用的比賽器具仍為傳統的用竹製成的代步工具。此前的第五屆、第六屆民族運動會上高腳競速還只是作為表演項目。
板鞋競速
板鞋競速是壯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起源於明代。相傳明代倭寇侵擾我國沿海地帶,廣西百色地區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為了讓士兵上步調一致,令3名士兵穿上一副長板鞋齊跑。長期如此訓練,士兵的素質大大提高了,鬥志高漲,所向披靡,失敗了倭寇。後來南丹那地州壯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練兵方法,開展3人板鞋競技活動自娛自樂,挖掘了這項民間體育活動。
第七屆開幕式
民族團結之花綻放美麗鷺島,競技體育展現少數民族風采。11月1日,福建省第八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集美大學光前體育館舉行開幕式。
上午9時許,彩旗招展,鑼鼓喧天,熱情好客的廈門人民載歌載舞歡迎來自全省各地的少數民族運動健兒。在《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聲中,國旗隊、會旗隊、彩旗隊、花束隊、裁判員隊、運動員隊、各市運動員代表隊依次入場、按指定隊形位置站定。
“民族團結,攜手同行”。9點30許,歡快的舞龍舞獅表演拉開了文體表演的序幕。彝族、佤族、傣族、高山族、維吾爾族、回族、畲族……多彩八閩一家親,各少數民族的精彩表演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參賽者
第七屆福建省少數民族運動會從2014年11月1日-3日,來自全省的525名少數民族運動員將分別進行36個競賽項目以及15個表演項目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