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行動方案》是為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落實“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重點任務,進一步增強塑膠污染全鏈條治理能力,結合我省實際,制定的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行動方案
- 發文字號:閩發改規〔2022〕2號
檔案全文
各設區市發改委、生態環境局,平潭綜合實驗區經濟發展局、資源生態局:
為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印發“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的通知》(發改環資〔2021〕1298號)要求,落實“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重點任務,進一步增強塑膠污染全鏈條治理能力,結合我省實際,我們制定了《福建省“十四五”塑膠污染治理行動方案》,現予印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塑膠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堅持“全省統籌、部門聯動、地市發力、社會參與”的治理思路,以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管理為重點,以塑膠製品綠色化設計和替代性套用為支撐,以塑膠垃圾收集轉運處置為抓手,以重點區域塑膠垃圾專項清理整治為手段,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主動作為,系統推進塑膠製品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全鏈條治理體系建設,實現塑膠製品源頭減量、規範回收和科學利用。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塑膠污染治理機制運行有效,多元主體責任進一步壓實,形成貫穿塑膠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的治理長效機制,推動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源頭減量力度顯著加強,電子商務、郵政快遞、商品零售、餐飲外賣、展會活動、賓館酒店等重點領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消費量大幅減少,替代產品開發套用水平明顯提升,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二次包裝,可循環快遞包裝套用規模達30萬個。回收處置能力不斷提升,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實現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全覆蓋、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全省農膜回收率達到85%,地膜殘留量實現零增長。清理整治行動深入推進,“水上環衛”“海上環衛”制度全面推行,重點水域、重點旅遊景區、農村地區的歷史遺留露天塑膠垃圾基本清零。
三、推動生產和使用環節源頭減量
(一)推廣塑膠製品綠色設計。積極推行國家綠色設計相關標準,引導生產企業對照標準最佳化產品結構設計,減少產品材料設計複雜度,助推塑膠產品回收利用。(省工信廳牽頭負責)
(二)加強產品包裝日常監管。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全面禁止生產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購物袋和厚度小於0.01毫米的聚乙烯農用地膜、含塑膠微珠日化產品等部分危害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產品。(省市場監管局、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積極宣傳貫徹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標準,強化商品過度包裝的執法監管,助推綠色生產和消費,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包裝廢棄物產生。(省市場監管局、工信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落實部分塑膠製品禁限規定。嚴格落實國家有關禁止、限制銷售和使用部分塑膠製品的規定。落實《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報告管理辦法》,實施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回收情況報告制度。督促商品零售、電子商務、餐飲、住宿等有關行業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規範集貿市場塑膠購物袋的銷售和使用,加大餐飲行業、展會活動、賓館酒店禁限塑的監督管理力度。督促指導電子商務、外賣等平台企業和快遞企業按照國家要求制定一次性塑膠製品減量規則。(省商務廳牽頭負責,省市場監管局、文旅廳、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推動郵政快遞業落實《福建省郵政快遞業塑膠污染治理工作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鼓勵使用國家綠色包裝推薦目錄產品,加強電商和快遞企業與商品生產企業的上下游協同,推進產品與快遞包裝一體化,推廣電商快件原裝直發,大幅減少電商商品在寄遞環節的二次包裝。(省郵政管理局、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套用試點。加快推廣套用可循環快遞包裝,提升循環中轉袋(箱)套用比例,選擇一批有條件的城市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套用試點。推廣生鮮快遞可循環配送箱、可復用冷藏式快遞箱,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泡沫箱等。鼓勵企業採用股權合作、共同注資等方式建設可循環包裝跨平台運營體系。(省發改委、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實現物流周轉箱循環共用。按照國家工作部署,推動物流周裝箱規格尺寸、物理和安全環保性能等標準統一,推廣可循環、可摺疊的物流配送器具,實現物流周轉箱減量化、循環化和共享化。(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工信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郵政管理局、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落實綠色包裝認證制度。貫徹落實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制度,建立健全快遞包裝綠色標準,提高快遞綠色包裝使用率。(省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省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發揮公共機構表率作用。公共機構要以節約型機關、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創建為抓手,帶頭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膠等製品。倡議在機關所屬接待、培訓場所安裝直飲淨水機替代塑膠瓶裝水。(省機關管理局牽頭負責)
四、做好替代產品產供需銜接
(九)完善替代產品標準。綜合考慮竹木製品、紙製品、可降解塑膠製品等全生命周期資源環境影響,完善相關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進一步健全替代產品標準體系,推行生物降解塑膠標準,規範套用領域,明確降解條件和處置方式。(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衛健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深化研究評估與創新套用。依託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力量,開展不同類型可降解塑膠降解機理及影響研究,科學評估其環境安全性和可控性。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在相關領域開展科技項目攻關、產業政策研究和科技成果示範套用,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降低套用成本。(省科技廳、生態環境廳、工信廳、發改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引導生物降解塑膠產業有序發展。積極指導生物降解塑膠生產企業對照國家標準,適時做好產品更新和生產調整,促進產業科學合理布局,推動塑膠制替代品產業化、綠色化、規範化發展。(省發改委、工信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推廣全生物降解農膜。加大對全生物降解農膜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規模化推廣套用全生物降解農用地膜等農業投入品。(省農業農村廳、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規範可降解塑膠行業秩序。推動可降解塑膠檢測能力建設,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加大對可降解塑膠虛標、偽標等行為的查處力度。(省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
五、規範塑膠廢棄物分類回收
(十四)合理布局塑膠廢棄物收集與轉運設施。各級住建、商務部門結合生活垃圾分類等工作,推進城市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融合,在大型社區、寫字樓、商場、醫院、學校、場館等重點區域科學配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設施,提高塑膠廢棄物收集轉運效率。增加海灘、港口碼頭等活動場所垃圾收集設施投放,提高垃圾清運頻次,加強塑膠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轉運清理能力。(省住建廳、商務廳、交通運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提升旅客運輸領域規範化回收水平。圍繞公路、鐵路、水運、民航等旅客運輸領域,加強塑膠廢棄物規範收集,實現交通運輸工具收集、場站接收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的全過程銜接。(省交通運輸廳、住建廳,中鐵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民航福建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加大快遞、外賣行業規範回收力度。推動電商外賣平台、快遞企業與環衛部門、回收企業等開展多方合作,在住宅、辦公場所等重點區域合理建設外賣餐盒回收設施,設立可循環快遞包裝協定回收點,鼓勵發展“網際網路+回收”新業態,持續提升快遞、外賣行業塑膠廢棄物規範回收水平。支持供銷合作社大力開展塑膠廢棄物規範回收。(省商務廳、住建廳、郵政管理局、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建立完善農村塑膠廢棄物收運處置體系。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構建穩定運行的長效機制,加強日常監督,不斷提高運行管理水平。根據當地實際,統籌縣、鄉鎮、村三級設施建設和服務,合理選擇收集、轉運和處置模式。
實施廢舊農漁物資回收處置行動,持續推進農膜回收示範縣建設,鼓勵市場主體興建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設施、貯運加工網點等。推廣使用國標地膜,推動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和資源化利用。逐步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再利用激勵機制,鼓勵“舊膜換新膜”。探索建立以“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強制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常態化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行動。鼓勵種養殖大戶、農業生產服務組織、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等相關責任主體聯合協作,積極配合落實灌溉器具、漁網漁具、秧盤等廢舊農漁物資回收利用處置制度。(省農業農村廳、住建廳、生態環境廳、海洋漁業局、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完善塑膠廢棄物處置利用體系
(十八)支持塑膠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動新建、改建塑膠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鼓勵行業骨幹企業申報廢塑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積極引導相關項目向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等園區集聚,推動塑膠廢棄物再生利用規模化、集約化和清潔化發展。(省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加強塑膠廢棄物再生利用規範引導。積極推廣國家再生塑膠有關標準,鼓勵和支持塑膠廢棄物再生利用企業套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促進塑膠廢棄物同級化、高附加值利用。(省市場監管局、工信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立塑膠廢棄物再生利用企業環境監管長效機制,加大對小散亂企業和違法違規行為的整治力度,對破壞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防止二次污染。(省生態環境廳負責)
(二十)規範塑膠垃圾無害化處置。落實《福建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19-2030年)》,推行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最大限度降低塑膠垃圾直接填埋量,嚴防嚴抓嚴管歷史填埋塑膠垃圾泄漏現象。推動“鄰利”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對城市周邊土地利用價值較高,存在環境污染風險的既有垃圾實行篩分焚燒處置。推進集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垃圾填埋、有害垃圾處置等於一體的生活垃圾協同處置產業園建設,加強對現有垃圾填埋場、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等的運行管理,根據需要定期開展全面排查,大力整治隨意傾倒、堆存垃圾行為,提升日常作業規範化水平,確保各類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省發改委、住建廳、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深化塑膠垃圾專項清理整治
(二十一)著力江河湖水塑膠垃圾清理。發揮各級河湖長制平台作用,聚焦江河、湖泊、水庫等區域,明確屬地責任,完善“水上環衛”制度,實施江河湖水塑膠垃圾專項清理,切實減少塑膠垃圾下河、入水,實現閩江、九龍江等重點水域露天塑膠垃圾基本清零。(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住建廳、水利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深化海洋塑膠垃圾清理處置。全面推行“海上環衛”制度,保障海漂塑膠垃圾清理常態化。推動沿海市縣及時清理回收廢舊浮球漁排、漁網、網箱等塑膠漁業生產工具。定期開展海灣、岸灘塑膠垃圾清理行動,確保重點濱海區域無明顯塑膠垃圾。按統一部署開展海洋塑膠垃圾和微塑膠監測與調查。加強海洋塑膠垃圾及微塑膠污染機理、監測、防治技術等研究。(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海洋漁業局、住建廳、科技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規範船舶塑膠垃圾接收轉運。加強執法檢查,督促船舶依法依規收集、轉移和處置包括塑膠廢棄物等垃圾,壓實航運企業主體責任,定期排查,依法查處整治船舶垃圾違規排放行為。著眼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轉運、處置等關鍵環節,推動船舶生活垃圾港口接收設施建設,實現與城市公共轉運處置設施的有效銜接,逐步完善船舶生活垃圾“船上收集-港口接收-城市公共轉運處置”鏈條。(省交通運輸廳、生態環境廳、住建廳、福建海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四)推動旅遊景區塑膠垃圾常態化清理。落實旅遊景區生活垃圾常態化清理整治要求,推動實施塑膠污染治理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相掛鈎的評級標準。合理配置景區生活垃圾收集設施,推動旅遊景區生活垃圾與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收運處置,確保景區塑膠垃圾及時收集、清理,實現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露天塑膠垃圾全部清零。(省文旅廳、住建廳、水利廳、林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五)開展農村塑膠垃圾清理整治。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將清理塑膠垃圾納入村莊清潔行動的工作內容,組織村民清潔村莊環境,對散落在村莊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田間地頭、巷道公路等地的露天塑膠垃圾進行清理,推動村莊歷史遺留的露天塑膠垃圾基本清零。通過“門前三包”等制度明確村民責任,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設立村莊清潔日、清潔指揮長、村莊保潔員公益崗位等,推動村莊清潔行動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負責)
八、凝聚塑膠污染共治共管的社會合力
(二十六)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將塑膠污染治理行動納入生態省建設與綠色生活創建的整體設計,通過對報紙、電視、網站、新媒體等宣傳陣地資源的整合,構建塑膠污染治理的全方位宣傳矩陣,多渠道、多層面開展政策宣傳、科普教育、社會動員,引導公眾準確理解塑膠污染治理政策、及時掌握塑膠污染治理的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組織相關媒體投放公益廣告、宣傳片等,增強社會共識。在中國小相關學科課堂教學中融入塑膠知識教育,引導學生科學認識塑膠污染問題。(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教育廳、發改委、生態環境廳、機關管理局、住建廳、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推動公眾參與治理。引導公眾抵制過度包裝,使用塑膠替代產品,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消費,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傳播文明旅遊理念,加強景區遊客的教育引導,設立景區志願服務崗位,及時勸導制止隨意丟棄飲料瓶、包裝袋、濕巾等不文明行為。鼓勵行業協會、商業團體、公益組織開展專業研討、志願活動、發布聯合倡議等,營造全社會共同建言、共同管理、共同參與、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凝聚共治共管合力。(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文旅廳、商務廳、發改委、生態環境廳、機關管理局、住建廳、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切實強化組織實施與責任落實
(二十八)建立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加強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塑膠污染治理專項工作機制,把塑膠污染治理工作作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年度實施計畫的重要工作,按季度調度、督促抓好各項工作,及時總結分析工作進展。省生態環境廳、發改委牽頭組織開展塑膠污染治理督促檢查聯合專項行動,調研指導推動各地工作方案制定、工作推進和監督執法情況,相關突出問題納入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對重點工作落實不到位,治理成效不顯著的地方進行通報。各有關職能部門要履職盡責,聯動協同,形成塑膠污染治理的強大工作合力,確保我省完成塑膠污染治理工作目標。
(二十九)壓實各設區市屬地管理責任。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自覺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層層傳導壓力,結合實際抓好組織落實,確保完成本地區塑膠污染治理目標任務。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福建省生態環境廳
2022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