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歷史經濟地理論考》是2015年12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汀水。
基本介紹
- 書名:福建歷史經濟地理論考
- 作者:林汀水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頁數:475 頁
- 定價:4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280376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論考除收入過去發表或未發表的幾篇與經濟史直接有關的文章外(如海田圍墾、水利建設、自然災害、戰亂、疾疫等),還根據福建自身的一些特點,收入一些與此相關的論文,並對一些文章略作文字的修改,以供研究經濟史的專家作為參考。福建本為閩越地,是古越族人聚居的地方,自閩越國反漢,閩越人被徙江淮,即成地曠人稀之地,後經北方歷代大規模的移民入閩,至宋反成人稠地狹,步人全國最先進的地區之一。這些移民來自何方?目前學術界尚存爭議,多數人認為,今閩人主體應屬中原人遺留下來的後裔。有人比較慎重,也都認為今天的福建人其主體應由古代中原移民與古代當地土著的後裔所構成。我不同意這些觀點和看法,即寫一篇《福建人口遷徙論考》的文章,主張福建的移民當是來自江淮兩浙贛,後又為此再寫《閩人主體當由閩越土著與江淮兩浙贛人所構成》及《對閩南方言的形成與發展變化的幾點不同看法》、《也談閩方言的形成與發展變化》三篇文章以作佐證。究竟應以何說為是?因為福建是個移民社會,且具有集中性的大規模移民特點,而集中性的移民對福建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必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和產生許多新的特點,不搞清楚這些問題,對深入研究福建經濟史,必會產生諸多障礙,故將移民之事列入文集中,期望人們多加注意。
作者簡介
林汀水,1955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校。1961-1963年至南京大學地理系進修。返校後繼續參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分繪廣東、廣西、印度交那等圖幅,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特等獎。1974年調廈門大學歷史系任教,先後參編《中國歷史自然地理》,主寫《遼河》,獲中科院自然科學技術進步成果一等獎;參編《福建省歷史地圖集》,分繪政區與其他專題圖48幅,獲福建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二等獎。又參編《福建省志》,分寫政區沿革;參編《閩台文化大辭典》,分寫福建歷史地理卷;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集·歷史地貌圖》,分繪遼東灣、遼河水系、珠江三角洲與福建四大平原的變遷圖。前後發表論文數十篇,對遼河平原、珠江三角洲的歷史自然地理和福建歷史地理較有研究。
圖書目錄
前言
歷史時期“福州古灣”的變遷
長樂縣海岸線的變遷與圍墾
從地學觀點看莆田平原的圍墾
泉州古灣的圍墾與水利建設
晉東平原水利考
九龍江下游的圍墾與影響
閨東北區海岸線的變遷與圍墾
連江古灣的變遷與東湖墾區水利的破壞
福清逕港的變遷與海田圍墾
安海古灣的變遷與圍墾
略論福建海田圍墾的特點與問題
唐以來福建水利建設概況
明清福建的自然災害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明清福建的嚴霜大雪及對農林果畜業的危害
福建植被的破壞與教訓
福建亞洲象的滅絕與華南虎的迅速消失
明清福建的疫癘
康熙元年福建沿海的遷界及其帶來的災難
福建古代陸路交通幹線的開闢與變化
對福建古代交通道路變遷的幾點看法
兩宋期間福建的礦冶業
明清福建經濟作物的擴種問題
明清晉江流域山海經濟的特點
《福建古市鎮》序
略談泉州港興衰的主要原因
海澄之月港港考
也談福建人口變遷的問題
宋代福建“生子多不舉”原因何在
福建人口遷徙論考
閨人主體當由閨越土著與江淮兩浙贛人所構成
也談閩方言的形成與發展變化
對閩南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變化的幾點不同看法
福建地區開發及對政區設定的影響
再談兩漢未置冶與東冶二縣
福建縣名取名的特點與更定名稱必須注意的問題
福建政區沿革治所考
與《福建省行政區劃地圖集》作者共商幾個問題
關於福建史的探討
一與《福建通史》作者商榷
對徐曉望先生有關《福建通史》(第一卷)
幾個問題的處理與思考的答疑
再與《福建通史》作者商榷幾個問題
憶恩師譚其驤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