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棒花魚

福建棒花魚

福建棒花魚,Abbottina fukiensis (Nichols),鯉科棒花魚屬的一種魚類。標準長為體高的4.5~5.4(平均5.0)倍,為頭長的4.0~4.7(4.3)倍,為尾柄長的6.2~7.2(6.8)倍體長,稍側扁。頭腹面及胸部平坦,腹部稍圓,背部在背鰭起點處稍隆起·頭略呈方形,背面較平,頭長常大於體高·吻鈍,在鼻孔前方下陷,吻長較眼後頭長為大,眼較大,側上位,眼間較平·口下位,呈馬蹄形,唇發達,具小乳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建棒花魚
  • 拉丁學名:Abbottina fukiensis (Nichol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鯉科
  • :棒花魚屬
  • :福建棒花魚
分類信息,形態特徵,

分類信息

中文名稱 福建棒花魚
拉丁名稱 Abbottina fukiensis(Nichols)
英文名稱 Fujian gudgeon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屬名 棒花魚
拉丁屬名 Abbottina
分布類別 淡水

形態特徵

背鰭條3,7;胸鰭條1,12;腹鰭條1,7;臀鰭條3,5。鰓耙4~5。下咽齒1行,5~5。側線鱗34[(4~5)/(2.5~3.5~V)]36;背鰭前鱗9~10;圍尾柄鱗12。
標準長為體高的4.5~5.4(平均5.0)倍,為頭長的4.0~4.7(4.3)倍,為尾柄長的6.2~7.2(6.8)倍,為尾柄高的9.1~10.4(9.8)倍.頭長為吻長的2.6~3.0(2.7)倍,為眼徑的3.2~4.0(3.6)倍,為眼間距的3.3~4.0(3.7)倍,為尾柄長的1.5~1.8(1.6)倍,為尾柄高的2.0~2.7(2.4)倍。
體長,稍側扁,頭腹面及胸部平坦,腹部稍圓,背部在背鰭起點處稍隆起。頭略呈方形,背面較平,頭長常大於體高。吻鈍,在鼻孔前方下陷,吻長較眼後頭長為大。眼較大,側上位,眼間較平。口下位,呈馬蹄形。唇發達,具小乳突;上唇乳突在中部的大而成1行排列,在口角處的細小,成多行排列;下唇中央有1對較大的乳突代表中葉,兩側葉發達,在口角與上唇相連。上下頜邊緣具角質。須1對,位於口角,其長度略小於眼徑。鰓膜連於鰓峽。鰓耙不發達,呈瘤狀突起。下咽齒側扁;末端呈鉤狀,鱗圓形,胸部裸露。側線完全,平直。
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距吻端較其基部後端距尾鰭基為大或相等。背鰭最後一根分枝鰭條的末端與腹鰭的末端相對。胸鰭長,末端幾達腹鰭起點。腹鰭起點約與背鰭第三分枝鰭條相對。臀鰭起點距尾鰭基較距腹鰭基為近。尾鰭分又較深,兩葉末端尖。肛門距腹鰭基較近,約位於腹鰭基與臀鰭起點之間的前1/3處。
脊椎骨4+33。鰾小,2室,其長度約為頭長的1/3。前室扁圓形,包於韌質膜囊內,後室很小,長形,其長度小於眼徑,露於囊外,腹膜灰白色。
體背部棕灰色,腹部灰白色;體側中軸有1條不明顯的灰色縱紋,上具7個較大的黑色斑塊;橫跨背部有6~6個較大的黑色斑塊,背鰭基部後面的3個較前面的為顯著。背鰭、尾鰭和胸鰭上具許多黑色小斑點,常排列成條紋;腹鰭和臀鰭均為灰白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