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軟木畫
- 又稱:木畫
- 地區:福州市
- 材料:栓樹皮
藝術概況,藝術特點,藝術品種,追溯歷史,傳承意義,獲得獎譽,傳承人物,
藝術概況
福州軟木畫,又稱木畫,福州市軟木畫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工藝品,也是中國在國際上獨有的雕畫結合工藝品。以“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聞名於世。軟木畫色調古雅純樸,形象逼真,畫面猶如宋人筆意,意境深邃,遠奧高古,清奇可愛,具有“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的藝術效果。作品行銷全國各地及歐美、日本、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建國後,福州軟木畫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民間手工藝品種,軟木畫工藝的發展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支持。朱德、董必武和郭沫若等領導及社會知名人士曾親臨軟木畫的主要生產單位福州工藝木畫廠參觀。鄧小平同志在參觀軟木畫後留下“民間藝術精品”的題詞。
藝術特點
福州軟木畫以鬆軟柔韌、富有彈性栓樹皮層為材料,削取薄片,運用浮雕、圓雕、透雕等技法,精雕細鏤成花草樹木亭台樓閣、棧橋船舫和人物,再用通草作成白鶴、孔雀、糜鹿等鳥獸,根據畫面設計,粘在襯紙上,配製成立體、半立體的木畫,裝在玻璃框裡,就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品。它借鑑我國園林“框景”藝術手法,構圖新穎別致,畫面層次分明,色調純樸典雅,形象逼真動人。軟木畫內容除反映錦繡河山、名勝古蹟和花草蟲魚、先賢故居等以外,還可按創作者意圖,設計雕刻出世界各地風光和私邸家園等,其風格之獨特,工藝之精湛,形態逼真,而且具有輕便、不變形、不脫膠、抗腐蝕等優點,使人有如親臨其境之感覺,咫尺之內能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可辨千里之秀,恍惚置身於大自然之中。
藝術品種
福州軟木畫品種繁多,產品有掛屏、屏風、大小擺件、仿宋國畫及立體造型等。福州軟木畫有壯觀的屏風、掛屏、大擺件和小巧玲瓏的小擺件,仿宋國畫及立體造型以及藝術與實用相結合的紀念品等,有200多種規格、300多種花色品類。
追溯歷史
福州軟木畫創始於民國初期,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發源於福州東郊西園村。當時“福州工藝傳習所”(創辦於1907年)的木刻技師吳啟棋先生(福州西園人氏),民間藝人出自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輪船救生圈墊襯用木(又稱水松木)色澤土黃、質地柔軟、易於用刀,就研試用浮雕、剪紙的手法,把其切片成厚度不等的簿片上刻成寫意的亭子、樹子和小鳥等零件,再拼貼成一張張簡單精獷的風景賀年片,取名軟木畫(軟木雕成的畫),首次投放市場即獲成功,軟木畫因此得名,並應運而用。
福州第一幅軟木畫是民國初年由陳潤春創製的。隨後,陳潤春的得意門生吳啟祺及鄭立溪先後在總督後(今省府路)開設木畫作坊。木畫產品品種繁多,有屏風、掛屏、大擺件、小擺設、旅遊紀念品等二三百種,花色四五百種,暢銷國內各地以及歐洲、亞洲、美洲、港澳等39個國家和地區。1960年,人民大會堂建成,福建廳內壁掛的“福州西湖”、“鷺島風光”、“泉州東西塔”、“武夷春色”等大型軟木畫,都是由福州工藝師製作的;此外,廳內還有福州脫胎漆器、福州壽山石雕。這些特藝品不論是工藝和色彩,還是體現地方特色和時代風貌,都堪稱一流。它們相互輝映,共同組成和諧美妙的圖畫,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相傳在辛亥革命後的1913年,有人從德國帶回一幀類似“木畫”的作品。當地民間雕刻藝人陳春潤、吳啟棋、鄭立溪等深受啟發,遂在福建工藝傳習所工讀時,用從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進口的栓皮櫟樹木栓層作主要原料,把這種質地輕鬆、富有彈性且紋理細潤的軟木切削成薄片,運用我國各種傳統雕刻技法,以刀代筆,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鏤,製成紋理纖細的複雜畫面,並利用畫框內有限的空間,使景物的形象立體化,安排上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各種亭台樓閣等。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軟木畫逐步從短小簡易的平面卡片發展到多層次的講究透視的大小不同的半立體掛框。到了六十年代,福州市木畫行業陳康、吳學寶、陳莊、趙權、郭木俤、吳傳福等老藝人,大膽地運用圓雕、透雕原理,創作出結構嚴謹、空間感強、前後觀賞的立體插屏,開拓了又一個木畫藝術新天地,不僅在國內外市場上站穩了腳根,而且為木畫事業發展的突飛猛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五十年代初,軟木畫產值僅有十幾萬元,從業人員不到一百人。到了八十年代,軟木畫產值已達五千多萬元,從業人員高達一萬五千多人。由於軟木畫從誕生起就巧妙地運用了中國畫的章法構思和宮庭園林布局造型,雕畫結合、畫中有詩、以小見大、古樸典雅,富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因此深受國內外有識之士的讚賞。在短短的三十年時間裡,軟木畫就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矚目的工藝品之一。
傳承意義
福州軟木畫(外貿《三友牌》)已有九十年的歷史,技藝之精、品質之高、造型之美、生產品種之多,都是同行業無與倫比的。產品分為半立體掛框、立體透屏、實用結合三大類,除了一般中小檔普通景、實景和旅遊紀念品外,還包括國家禮,展品和高、精、尖的四新產品,從案頭擺設、牆上懸掛,從小巧玲瓏的插屏到雄偉壯觀的屏風,共有三百多個規格,五百多個品種,是雅堂陳設、禮品饋贈、旅遊紀念和各種實用裝飾的最佳理想工藝品。
它採用生長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沿岸的栓皮樂之類樹木栓層(屬山毛櫸科,系落葉喬木,俗稱軟木。我國雲南、廣西等地所產軟木質地較硬)利用栓皮質地鬆軟、紋理細密和色調工然之特點,吸取我國民間雕刻精華,運用園雕、透雕、浮雕、刻紙等技法,經過藝人的精心設計,手工巧作,根據題材需要刻成亭台樓閣、花鳥樹木、山石壇地,然後仿似我國園林布局和國畫章法筆意,巧粘隱接、切拼組合,製成一件件具有中國畫風格,又有木雕、漆器,整體渾成藝術效果的工藝品。不僅長於特色中國民族之宮庭園林、假山風景,花卉翎毛,而且在表現世界風光與名勝古蹟和現代建築等方面也獨具匠心,被喻為“一代絕技”的東方藝術珍品、“東方第一奇畫”。
獲得獎譽
1979年,榮獲福州市地方名牌產品稱號。
1980年,榮獲福建省優質產品稱號。
1980年9月,榮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
1983年9月,榮獲全國第一屆軟木畫評比全項第一名、第三屆國家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銀杯獎稱號。
1988年5月,榮獲全國第二屆軟木畫評比全項第一名、國家工藝美術百花獎金杯獎稱號。
傳承人物
福州西園村曾經是軟木畫之鄉,當時家家戶戶都會軟木畫手藝,並熱銷全國各地及歐美、日本、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在那裡已是難得一見了,曾經做“軟木畫”的大師都相繼封刀了,只有吳氏第四代傳人吳芝生不願意放棄,仍然帶領幾位藝人苦苦經營。
據吳芝生介紹,福州軟木畫問世於19世紀末,發源於福州東郊西園村,當時有人從德國帶回一幀類似“木畫”的作品,當地民間雕刻藝人吳啟棋等深受啟發,把軟木切削成薄片,運用我國各種傳統雕刻技法,以刀代筆,用手工加以精雕巧鏤,以立體的形式,製成紋理纖細、富有民族風格的各種亭台樓閣畫面,後來經過代代相傳,到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西園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軟木畫的生產。
截止2008年10月,福州只有吳氏第四代傳人吳芝生在帶領幾位藝人在生產經營軟木畫。“商品有價,藝術無價。”據吳芝生介紹,好的軟木畫作品價格還是很看好。他的軟木畫獲獎作品“廈門鼓浪嶼風光”、“馬祖風光”、“榕城風光”等都被國內收藏家高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