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賦

福州賦

福州賦,即《福州賦》,是一篇經典的辭賦作品。作者,金學孟(當代著名辭賦大師)。作家以詩人的激情熱烈謳歌福州的歷史人文和當今的繁榮景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福州賦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辭賦作品
  • 作者金學孟
原文,福州概況,福州起源,福州滄桑,經濟宗教,文化產業,歷史名人,完整版,

原文

《福州賦》雲:“若夫栽下梧桐,必來鳳凰;植罷銀杏,後世安享。松葳葳而高挺,菊華華而凌霜,山巍巍而屹立,水清清而流長。歷千難萬險兮奮進,跋五湖四海兮起航,望紅旗飄飄兮快馬加鞭,懷未來夢想兮一路高亢!振長風於朝夕,負偉志於宇航。六百餘萬人民和諧共舉,萬餘平方公里大變模樣。看我閩越山川,日新月異,觀我三山江河,激越浩蕩。山東布衣.金學孟.丁亥.癸卯.丁卯”。“作家期盼著祖國的統一,佇立閩江大橋,感慨萬千(張友茂)”。金學孟《福州賦》云:“爾乎自古同對岸一家,從來與台灣來往,兄弟分居,姐妹相望,一水隔絕不斷,九島難以阻擋。或回家祭奠先祖,或故里贍養爹娘,或梓里小憩,或榆關徜徉。血肉之軀,遍體鱗傷,心肝之血,渾身流淌。覬覦分裂者,痴心妄想白日做夢者,自取滅亡!爾乎遠洋航輪常鳴,人潮蠕動高漲。青山如黛,閩江遒盪,高速公路直通天際,閩江大橋飛架天堂。”。

福州概況

福州簡稱“閩”,市區有許多古榕樹,也稱榕城。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北緯“25°15′-26°39′”,東經“118°08′-120°37′”。東瀕東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北、西、南三面分別與寧德市、南平市、三明市、泉州市、莆田市接壤。金學孟《福州賦》云:“榕蔭滿城,茉莉流芳,品福桔之瓊汁,吮建蘭之濃香。東南沿海,閩水湯湯,隔一水而望台灣,越三山而達浙江。撫愛東海,牽衽贛江,枕鷲峰以熹微,掬海水而霞光。三山一水,山水互相。福州平原,物產豐饒而瑰瑋,四圍山脈,林木蓊鬱而跌宕。福祉之洲,萋萋草長,惠澤之地,灼灼花昂。覺民欣慰,正喜故園霓裳;祥謙含笑,更祈桑梓鵬翔。”。福州跨中亞熱帶與南亞熱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暖熱濕潤,宜於樹木和農作物生長。多山地,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植被垂直有差異。因此,物產也豐富。橄欖:福州名果之一,龍眼:福建六大名果之一,荔枝福建名果之一,深受遊客歡迎。福州是一座歷史名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紙褙福州城”這是對舊社會福州城的描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改革開放形勢的推動下,福州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金學孟《福州賦》云:“晉安橄欖,享譽九州八方。啖荔枝,嘗龍眼,沏花茶,食李片。工業方興未艾,農業蒸蒸日上,冠捷電子突飛猛進,花果產區花嫣實黃。科技示範,集群跟上,科研創新,成果推廣,舉賢任能,鴻才來訪。經濟區崛起劍拔弩張,西海岸奮進勢如竹芒,東擴南進卓有成效,十座虹橋再增同堂。城市不夜城,鄉村連電網,處處皆別墅,家家盡亮堂。先鋒鄭松岩,車頭袁榮祥,未雨先綢繆,迎風戰旗揚。”。

福州起源

距今5000~7000年前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福州地區就有氏族部落長期定居。“閩人”就是當時的土著居民。距今約4000年前,閩族居民已和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有了聯繫。周代,加密切。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冶城”。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福州為晉安郡的郡城,稱“子城”。南朝、隋唐,為豐州、泉州、閩州、建州的州城。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改設福州都督府,從此,福州就定了名。金學孟《福州賦》云:“夫東越古老,刀耕火種於蠻荒;閩族悠久,茹毛飲血于山莽。夏通中原,周並朝綱,無疆難於楚威,閩越融於一鄉。四海一,六國亡,無諸做君長;烽煙起,旗高揚,君長佐劉邦。東冶甫出,受封閩越之王;冶城都治,依山築垣陴隍。爾其子城故壘,統制四方;開元都督,名謂敲響。”。

福州滄桑

唐天復元年(901年),王審知在子城外環建“羅城”,全部用印有“錢紋”圖案的城磚砌城。王審知的兒子王延鈞立國號“大閩”,將福州改稱為“長樂府”、“東都”。明代,福州經濟恢復,紡織業、商業、航海業復甦。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唐夾城與宋外城基礎上砌石城以防倭,此為府城。辛亥革命後被拆除。明末,清兵入關,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即位,稱福州為天興府,稱“福京”,作為行都。明清時,福州為福州府府治。金學孟《福州賦》云:“審知移民,賢能歡暢,浚湖拓城,交外海商。錢紋為記,羅城辟壤,或居住於三坊,或安歇於七巷。繼而修月城,設城牆,三山入圍,一城連疆。乃至世外桃源,武陵典章,窮極一春之盛,享盡三秋之陽。及夫福安為府,中書返鄉,洪武民本,經濟繁昌,采山磨石篆刻,航海打造艅艎,四處欣欣向榮,一派繁鬧景象。可惱倭賊騷擾,犯我海防,更有戚俞長嘯,剿滅囂張。”。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陰人。1866年以閩浙總督身份創辦福州船政局。1884年中法戰爭中是主戰派,督福建軍務。次年因病退職死。他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後裁撤洋員。鴉片戰爭後,福州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城市日益擴大。金學孟《福州賦》云:“天興福京,瞬間消亡;左氏洋務,馬尾船廠,造船教化,海軍發祥。屈辱簽約,口岸通商,外商蜂擁於集市,內賈雲集於街巷。”。

經濟宗教

由於地處盆地,加上歷朝歷代重農抑商的傳統,雖然臨海靠港,又是近代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福州既不象泉州那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事實上,自唐代後期陸上絲綢之路關閉之後,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中國與世界各地交往的主要渠道就變得非常重要。在泉州港開發之前,與南洋的主要貿易口岸是福州和廣州。金學孟《福州賦》云:“海濱鄒魯,絲綢海上,千貨出市,萬帆進港。”。石鼓名山坊新建於1972年,湧泉寺建築構思獨特。整個寺院依山度勢,建在白雲峰的頜處。堪輿行家稱為“燕窩穴”。全寺藏而不露,素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之稱。湧泉寺民間傳說:古時湧泉寺西禪寺同為閩剎巨擘,規模相似,影響相近,排列不相上下。然而在享用人間香火上有一盛一衰。民諺有“興鼓山敗西禪,興西禪敗鼓山”之說。金學孟《福州賦》云:“看青衫客薈萃,聽讀書聲朗朗。巢經樓人流如川,石鼓院殿宇堂皇,研知識之西夷,集智慧於東方。商貿集散之地,文化交流之鄉。歷史風捲菸雲去,而今華采日月光。”。

文化產業

福州紙傘是福州三寶之一,歷史悠久、做工精細。採用油畫、彩畫噴花和絹印等方法,在紙傘上繪製了花鳥、山水、人物等圖案,十分雅致美觀。一把優質的紙傘可在撐開、收回一萬多次後仍不變形,在水裡浸泡二十四小時不變質,在近五十攝氏度的高溫下不變質。福州的壽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與連江、羅源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若以礦脈走向,又可分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舊說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水澗、山洞開採的礦石。壽山石在寶石和彩石學中,壽山石文化位置重要。成功的作品是作者的文化水平、藝術修養、雕刻技藝和實踐經驗等諸多綜合能力及水平的反映。“美的表現是和藝術家所能獲得的思想力量成正比的(周曉明)”,壽山石雕藝術正是如此。雕製成工藝品的壽山石有非常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金學孟《福州賦》云:“至於三寶三絕,寰宇遠揚;傳統藝術,閩劇崑腔;工藝泛泛,雕技綿長。石雕木雕玉雕,雕雕高藝;紙傘布傘油傘,傘傘時尚。民間藝人眾多,中華絕技蘊藏。於是物華天寶,天賜椒漿,壽山之石,遠銷世界各地。”。

歷史名人

“福州人傑地靈,賢才輩出,歷史人文薈萃,代有名人(潘承祥)”。唐開元間設定麗正書院。貞元、元和間學者益盛,韓愈曾讚譽"閩越有奇才,季民通文書,與上國齒"。五代福州設立了招賢院和四門學(即大學)。宋代出現了我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巢經樓。時石鼓書院與廬山白麓、衡山嶽麓、南京應天等三大書院齊名。據志書記載,僅宋朝福州府中進士者高達2247人,其中中狀元者9人,如許將、陳斌、林昭年、王仁堪、黃璞、鄭杏元等。出現了音樂理論家陳日易、詞人張元乾等。明清之後福州更是人才輩出,如明代禮部尚書曹學全、經史文學家林瀚、福清人葉向高在朝獨相十三載、清代編輯《古今圖書集成》的陳夢雷、編輯《古文析義》的作家林西仲、民族英雄林則徐、馬尾船政的興辦者沈葆禎、海軍老宿薩鎮冰等。此外近代史上還有黃乃裳、林森、陳寶琛、陳紹寬以及方聲洞、林白水、鄭振鐸、謝冰心、胡也頻、林覺民、鄧拓、侯德榜等著名人物。福州諸如漢閩越王無諸,晉代太守嚴高,唐代興辦教育的常袞,五代閩王王審知、名僧義存(禪宗五派中雲門師備、法眼、文益與文偃均出其門下),宋代書法家蘇舜元、蔡襄、文學家曾鞏,著有《樂書》二百卷的音樂家陳暘,以畫墨龍聞名的畫家陳容,愛國詞人張元乾、辛棄疾、葉夢得、陸游、劉克莊、黃龜年,理學家朱熹、黃乾,愛國名臣李綱、文天祥、陳文龍、張世傑、高應松;元代詩人薩都剌;明代倡編《隋唐志》林瀚,學者謝肇淛,抗倭名將張經、戚繼光,音韻學家陳第,名臣葉向高、董應舉、翁正春,愛國者曹學佺;清初東渡日本創立黃檗宗的隱元和尚,編撰《古今圖書集成》的陳夢雷,名醫陳修園,著名學者、著作等身的梁章鉅,嚴禁鴉片抗擊英國侵略的偉大愛國者林則徐,創辦福州船政的左宗棠、沈葆楨,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翻譯家林紓,甲午海戰烈士林永升,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辛亥革命志士林文、方聲洞、林覺民、林森、林述慶,報界先驅林白水;華僑領袖黃乃裳,南社成員林之夏,一代才僧弘一法師;中共領袖、工人運動先驅王荷波,“二七”烈士林祥謙;現代文學家鄭振鐸、謝冰心、郁達夫,史學家鄭天挺,科學家侯德榜、高士其、天文學家張鈺哲、當代雜家鄧拓等諸多名人的行跡、故居、祠墓,使得福州古城增輝生色。 金學孟《福州賦》云:“人傑地靈,俊采鋒芒,振鐸、冰心,一代文學巨匠;景潤、孟超,千秋功業開創。林則徐、黃乃裳、方聲洞、侯德榜。”。

完整版

福州賦
榕蔭滿城,茉莉流芳,品福桔之瓊汁,吮建蘭之濃香。東南沿海,閩水湯湯,隔一水而望台灣,越三山而達浙江。撫愛東海,牽衽贛江,枕鷲峰以熹微,掬海水而霞光。三山一水,山水互相。福州平原,物產豐饒而瑰瑋,四圍山脈,林木蓊鬱而跌宕。福祉之洲,萋萋草長,惠澤之地,灼灼花昂。覺民欣慰,正喜故園霓裳;祥謙含笑,更祈桑梓鵬翔。
夫東越古老,刀耕火種於蠻荒;閩族悠久,茹毛飲血于山莽。夏通中原,周並朝綱,無疆難於楚威,閩越融於一鄉。四海一,六國亡,無諸做君長;烽煙起,旗高揚,君長佐劉邦。東冶甫出,受封閩越之王;冶城都治,依山築垣陴隍。爾其子城故壘,統制四方;開元都督,名謂敲響。審知移民,賢能歡暢,浚湖拓城,交外海商。錢紋為記,羅城辟壤,或居住於三坊,或安歇於七巷。繼而修月城,設城牆,三山入圍,一城連疆。乃至世外桃源,武陵典章,窮極一春之盛,享盡三秋之陽。及夫福安為府,中書返鄉,洪武民本,經濟繁昌,采山磨石篆刻,航海打造艅艎,四處欣欣向榮,一派繁鬧景象。可惱倭賊騷擾,犯我海防,更有戚俞長嘯,剿滅囂張。天興福京,瞬間消亡;左氏洋務,馬尾船廠,造船教化,海軍發祥。屈辱簽約,口岸通商,外商蜂擁於集市,內賈雲集於街巷。爾乎自古同對岸一家,從來與台灣來往,兄弟分居,姐妹相望,一水隔絕不斷,九島難以阻擋。或回家祭奠先祖,或故里贍養爹娘,或梓里小憩,或榆關徜徉。血肉之軀,遍體鱗傷,心肝之血,渾身流淌。覬覦分裂者,痴心妄想!白日做夢者,自取滅亡。
海濱鄒魯,絲綢海上,千貨出市,萬帆進港。看青衫客薈萃,聽讀書聲朗朗。巢經樓人流如川,石鼓院殿宇堂皇,研知識之西夷,集智慧於東方。商貿集散之地,文化交流之鄉。歷史風捲菸雲去,而今華采日月光。於是物華天寶,天賜椒漿,壽山之石,遠銷世界各地;晉安橄欖,享譽九州八方。啖荔枝,嘗龍眼,沏花茶,食李片。人傑地靈,俊采鋒芒,振鐸、冰心,一代文學巨匠;景潤、孟超,千秋功業開創。林則徐,黃乃裳方聲洞,侯德榜。至於三寶三絕,寰宇遠揚;傳統藝術,閩劇崑腔;工藝泛泛,雕技綿長。石雕木雕玉雕,雕雕高藝;紙傘布傘油傘,傘傘時尚。民間藝人眾多,中華絕技蘊藏。爾乎遠洋航輪常鳴,人潮蠕動高漲。青山如黛,閩江遒盪,高速公路直通天際,閩江大橋飛架天堂。工業方興未艾,農業蒸蒸日上,冠捷電子突飛猛進,花果產區花嫣實黃。科技示範,集群跟上,科研創新,成果推廣,舉賢任能,鴻才來訪。經濟區崛起劍拔弩張,西海岸奮進勢如竹芒,東擴南進卓有成效,十座虹橋再增同堂。城市不夜城,鄉村連電網,處處皆別墅,家家盡亮堂。先鋒鄭松岩,車頭袁榮祥,未雨先綢繆,迎風戰旗揚。
若夫栽下梧桐,必來鳳凰;植罷銀杏,後世安享。松葳葳而高挺,菊華華而凌霜,山巍巍而屹立,水清清而流長。歷千難萬險兮奮進,跋五湖四海兮起航,望紅旗飄飄兮快馬加鞭,懷未來夢想兮一路高亢,振長風於朝夕,負偉志於宇航。六百餘萬人民和諧共舉,萬餘平方公里大變模樣。看我閩越山川,日新月異,觀我三山江河,激越浩蕩。
山東布衣、金學孟、丁亥.癸卯.丁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