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福州大學化學系和化學工程系成立於1960年,由著名化學家盧嘉錫院士親手組建。1961年化學系和化學工程系合併成為化學化工系,1984年學校實行學科分類行政管理,又分為化學系和化學工程系。隨著學科的發展和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根據學科整合和人才培養方案最佳化的需要,2001年5月在化學系和化學工程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化學化工學院。在學院成立之後,原來兩系各自建有的實驗中心隨即合併為“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屬校、院兩級共管。其行政職能為:主管、協調全院實驗教學工作和實驗室資源調配、管理和保障。實驗中心現由基礎化學實驗室、綜合化學實驗室、化工基礎實驗室、化工原理實驗室等組成,現有專職人員2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高級實驗師4人,講師、實驗師11人,助教、助理實驗師6人。
福州大學建校歷史雖然不長,但經過近50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各項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現已成為以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重點大學,是福建省唯一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省屬大學,已具備了人才培養的較好基礎和良好氛圍。化學化工學科自創建以來,已培養出了以魏可鎂院士、吳新濤院士和洪茂春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化學化工優秀人才,為我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所在的化學化工學院,現有1個國家化學理科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物理化學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和2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擁有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化工一級學科博士點,以及下屬1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及13個碩士點。 全院現有正、副教授7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6人。
教學環境
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我校“211工程”教學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中心自成立以來,為使其建成一個高起點、高標準、具有示範作用的實驗教學中心,學校組織專家對中心建設規划進行論證,並加大實驗室建設的改革力度和投入力度。中心現有實驗教學大樓一棟(分南北兩樓),建築面積12600m,使用面積約8190m。實驗室按照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標準進行設計、裝修,寬敞明亮,安全防護設施齊全,為實驗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硬體條件。幾年來,在“211工程”、國家理科人才基地和本科教學評優等建設項目的資助下,先後投入1722萬元,用於添置、更新實驗儀器和裝置,改善了軟硬體設施與實驗教學環境,建成了基礎化學化工實驗室綜合化學實驗室和大型儀器公共平台。中心擁有教學用儀器設備(1萬元以上)204台(套),總價值832萬元。儀器、設備的完好率達95%以上。這些儀器、設備不僅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需要,而且還為學生的課實驗興趣小組、外科研訓練、SRTP項目等提供開放性的服務。中心目前主要承擔我校7個學院17個專業的化學化工實驗課教學任務,服務學生近3000人,完成計畫內實驗教學人時數18.5萬/年。中心所承擔的實驗課程均能按教學計畫開出實驗,共開出各類實驗項目185項,實驗開出率為100%。
辦學理念
中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教育創新的理論為指導,貫徹“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教學理念,按照教育部化學、化工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實驗教學基本內容》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根據實驗教學“基礎化、綜合化、一體化”的原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為切入點,在不斷改革、最佳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和實踐教學新模式,構建了“一體化、模組化、多層次、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新體系。實驗教學新體系打破了原來依附於二級學科課程教學的界限,在實驗內容安排上,從化學實驗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出發,到有設計性、研究性、綜合性的綜合化學實驗,在實驗教學中使學生在實驗技能、實驗知識結構、實驗方法和技術、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綜合的系統訓練與培養,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辦學成果
近幾年來,中心人員在搞好實驗教學和實驗室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科研、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03項(在研65項),省級精品課程3門,教改項目12項,發表論文近300篇(其中教研論文43篇),科研論文被SCI、EI收錄近50 篇;獲得教學類獎項國家級1項、省級2項、校級4項。
中心經過幾年的艱苦探索和不斷完善,在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省屬重點大學的辦學背景下,形成了具有地方大學特色的實驗教學體系和管理模式。2006年,中心被評為福建省省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習交流
幾年來,中心積極開展校際間交流學習,先後有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師大福清分校、閩江學院、福建工程學院、漳州師範學院、三明學院、龍巖學院、華南女子學院等10多所兄弟院校的教師到中心參觀、學習和交流,在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上,已在福建省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和輻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