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歷史,輻射危機,災難情況,機組情況,蔓延地區,人員疏散,中國發現,日本本土,各國反應,荷蘭,法國,馬來西亞,保加利亞,挪威,波蘭,中國,其他,防止擴散,水泥堵漏,外殼構造,官員視察,後續發展,
事故歷史
福島第一和第二核電站此前也多次發生事故。
1978年,
福島第一核電站曾經發生臨界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隱瞞至2007年才公之於眾。
2005年8月,芮氏7.2級地震導致福島縣兩座核電站中存儲核廢料的池子中部分池水外溢。
2006年,福島第一核電站6號機組曾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
2007年,
東京電力公司承認,從1977年起在對下屬3家核電站總計199次定期檢查中,這家公司曾篡改數據,隱瞞安全隱患。其中,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主蒸汽管流量計測得的數據曾在1979年至1998年間先後28次被篡改。原東京電力公司董事長因此辭職。
2008年6月,福島核電站核反應堆5加侖少量放射性冷卻水泄漏。官員稱這沒有對環境和人員等造成損害。
最近事故
2011年3月,芮氏9.0級地震導致福島縣兩座核電站反應堆發生故障,其中第一核電站中一座反應堆震後發生異常導致核蒸汽泄漏。於3月12日發生小規模爆炸,或因氫氣爆炸所致。有業內人士表示,福島核電站是一個技術上現在已經沒人用的單層循環沸水堆,冷卻水直接引入海水,安全性本來就沒有太大指望。沸水產生的蒸性物質。對於日本這一個地震頻繁的地區,使用這樣的結構非常不合理。3月14日地震後發生爆炸。在爆炸後,輻射性物質進入風中,通過風傳播到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俄羅斯等一些地區。
東京電力公司16日上午說,福島第一核電站當天上午再次遭遇火災。公司方面同時證實,兩名核電站工作人員下落不明,目前仍未找到。東京電力公司16日上午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稱核電站4號反應堆於東京時間16日5點45分(台北時間4點45分)再次發生火災。東京電力公司發言人說,該公司員工已經證實了火災的發生,目前已經緊急通知了福島縣政府和消防部門。
日本官方於東京時間16日上午8點15分稱,火勢已得到控制。然而,4號反應堆的具體情況目前無從得知。有報導稱,此次火災與15日發生的火災相類似。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15日說,該機構尚未接到日本政府有關核電站4號反應堆15日火災後情況的說明。
東京電力公司同時證實,兩名核電站工作人員下落不明。但公司辯解稱這兩名工作人員是在11日的大地震後即告失蹤,而不是15日核電站爆炸後失蹤」。日本常駐維也納國際機構代表中根猛15日向共同社透露,日本政府已請求IAEA最快數日內派出專家小組幫助應對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電站事故。預計IAEA將首先派出環境監測小組。中根表示,由於核電站附近已經非常難接近,最初預計只能派遣小規模的專家小組。
日本首相
菅直人15日已就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問題向日本民眾發表了講話。他要求核電站方圓20公里以內的所有居民撤離,方圓20至30公里以內的居民在室內躲避。有報導稱,菅直人痛斥東京電力公司“欺上瞞下”。目前核電廠附近檢測到銫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專家認為有氮和氬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鈽泄漏也已經出現,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當地時間7日晚11點32分左右(台北時間晚10點32分),日本東北地區宮城縣發生芮氏7.4級強烈地震。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目前日本各核電站除了出現斷電,並未有其他異常情況發生。東京電力公司表示,截至當地時間7日晚11點52分,並未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現因地震所導致的放射性物質泄漏。
輻射危機
福島核電站發生的爆炸屬於化學爆炸,是由泄漏到反應堆廠房裡的氫氣和空氣反應發生的爆炸。
福島核電站使用
MOX燃料,燃料棒外殼為鋯合金。由於地震和海嘯導致應急冷卻系統故障,反應堆內冷卻水平面一度下降,並導致堆芯裸露。冷卻不足使燃料棒外殼溫度超過鋯-水反應極限溫度,從而發生鋯-水反應生成大量氫氣。
新聞照片中所看到的炸毀的屋頂是反應堆的廠房而不是安全殼。堆芯鋯-水反應生成的氫氣曾一直封閉在廠房中的安全殼之內。目前普遍認為,氫氣泄漏到廠房中是在安全殼內壓力升高時,從泄壓安全閥的氣體通道排出的。由於廠房中氫氣相對空氣的濃度達到了爆炸極限,在遇到高溫甚至明火後便發生了爆炸。爆炸的威力掀掉了廠房的屋頂,只剩下鋼筋骨架。目前沒有確鑿證據證實爆炸導致安全殼破損,安全殼是否破損以及破損的原因還需等待最終的調查報告。核危機之殤東京電力計畫為第一核電站增建兩座反應堆
放射性物質泄漏核能外泄又稱為核熔毀,是種發生於核能反應爐故障時,嚴重的後遺症。核能外泄所發出的核能輻射雖遠比核子武器威力與範圍小,但是卻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傷亡。
放射性物質泄漏
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在一份聲明中說,受11日大地震影響而自動停止運轉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中央控制室的放射線水平已達到正常數值的1000倍。而最新公報說,這一核電站大門附近的放射線量繼續上升,12日上午9時10分已經達到正常水平的70倍以上。
這是日本有關部門首次確認有核電站的放射性物質洩漏到外部。日本福島縣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第一和第二核電站周邊的
雙葉町、
大熊町、
富岡町的全部居民12日上午開始到劃定的危險區域之外避難,總計約兩萬人。
為了防止安放核反應堆的容器內氣壓升高,導致容器無法承受壓力而破損,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已下令東京電力公司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東京電力公司準備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3座反應堆中,首先釋放事態最為嚴重的1號機組的蒸汽。而2號和3號機組,如果冷卻反應堆的功能無法儘快恢復,也將採取同樣措施。
東京電力公司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將通過一個巨大水池,再從排氣筒釋放出去。過水的時候,放射性物質將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同時工作人員將一直在排氣筒的出口觀測放射性物質的數量。 此外,福島第二核電站已經喪失冷卻功能,東京電力公司已經開始釋放福島核電站爆炸時情景(15張)福島第二核電站1號和2號機組反應堆容器內的蒸汽,以減少容器壓力,防止更大破損。該公司還準備將核電站內另外兩座反應堆的蒸汽釋放到外部。
這是日本首次採取核電站打開閥門向外釋放蒸汽的緊急避險措施。儘管這一舉措也有可能導致放射性物質泄漏到外部環境,但這樣可以避免容器破損導致核電站失去封閉機能。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表示,根據事前評估,即使釋放出放射性物質,也將是微量的。保全院指出,由於政府已經決定擴大避難地區,並且風向是吹向大海的,因此能夠確保居民安全。
核泄漏持續惡化
日本福島1號核電站面臨的緊急情況15日迅速走向惡化:先是2號反應堆外殼在爆炸中受損,造成含有放射物的冷卻水不斷流出。緊接著,一直平靜的4號反應堆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即發布命令,要求距核電站30公里內居民呆在家中避險。有訊息稱,日本搶險隊員已經從福島1號核電站2號反應堆所在機房撤走,這表明反應堆厚厚的鋼結構外殼可能因15日清晨的爆炸而“破損嚴重”,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狀態。日本政府發布警告說,福島1號核電站可能正在泄漏出更多放射性物質,對民眾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日本政府發言人表示,雖然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內沒有正在使用的核燃料,但卻存放著大量使用過的燃料棒,因此,救援人員正在全力滅火,防止這些同樣需要降溫的“核廢料”繼續發生嚴重泄漏事故。上述最新進展表示,福島1號核電站的局勢可能急轉直下,變得無法收拾。
一旦救援人員不能很快返回福島核電站繼續為這四個反應堆“退燒”,堆核心燃料將因溫度過高而發生“完全融毀現象”。那樣的話,像熔岩一樣滾燙的核燃料會突破反應堆15厘米厚的燃料艙鋼結構保護體束縛,給日本和周邊國家帶來無法彌補的核災難。
此前,因閥門故障,日本救援人員一度無法打開2號反應堆排氣口,結果造成堆內壓力極高,同時也造成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海水根本無法注入其中。這意味著日本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最後辦法失靈,以致大量核燃料暴露在空氣中達數小時之久,發生核洩漏可能性極大。
雖然救援人員最終修復了減壓閥,但仍無法讓海水完全漫過發熱的燃料棒,其結果就是2號反應堆內溫度繼續升高,直到其中發生了猛烈地爆炸。目前,日本政府和福島核電站仍然堅持表示,當地不會發生類似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那樣嚴重的洩露事故。
日本現在只能繼續向四個反應堆內注水降溫,同時不斷排出帶有放射性污染物的蒸汽,並希望當地始終保持西風,不要刮東風和南風,否則日本首都東京和朝鮮半島都將遭受污染。與此同時,就是等著反應堆自然降溫至安全狀態,然後徹底將這個核電站封存廢棄。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計畫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碘片。有關資料顯示,銫137則會造成人體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美國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福島核電站目前的狀態與197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核電站發生的核洩漏事故情況類似。國際核事故按嚴重程度分為零至7級。美國三里島核事故被定為5級,當時由於製冷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
環球網記者張哲報導韓聯社3月15日援引日本媒體的報導稱,因福島核電站爆炸而洩露的放射性物質正在乘北風向日本各地擴散開。報導稱,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關東地區,已檢測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質。在茨城縣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比平常高出100倍,神奈縣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比平時高出近10倍。此外,在千葉縣及市原縣也檢測到了較高的放射性物質。日本文部科學省表示,現在檢測到的數值雖然對人體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但已要求各地的有關部門提高測定頻率。另據日本共同社3月15日訊息,福島核電站3號機組附近測量結果顯示,核輻射水平比法定標準高出400倍。
據路透社報導,瑞典官員17日表示,低濃度放射微粒正從日本福島核電站向東漂移,預計將在數日內抵達北美。報導稱,瑞典國防研究所研究主管拉斯-埃里克·德海爾的這一說法是基於多家國際監測站的網路匯集數據。德海爾稱,這一水平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預計放射微粒還會穿越大西洋,最終抵達歐洲。他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通常你不會看到這些微粒,由於輻射水平非常低,所以人們不需要過多擔心。”
3月23日,據共同社網站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3日發布訊息稱,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後曾13次在廠區內檢測到中子輻射。
危機態勢極嚴重
(NRC)主委亞茲柯16日在國會聽證會表示,日本福島核電廠4號反應堆廢燃料棒儲存池的水已經乾涸,災情比日本官方說法嚴重,他說4號反應堆廢燃料棒儲存池沒有水,現場輻射讀數「非常高」,可能影響搶救人員善後能力,因為現場短期內會有致命的輻射量。如果亞茲柯說法正確,搶救人員將無法阻止廢燃料棒過熱、最後熔化,廢燃料棒外殼也會燃燒,把輻射物質釋出到廣大區域。美方已經建議福島核電廠附近美僑撤離範圍比日方宣布範圍廣,美、日雙方對災情的評估落差甚大。聯合國核監督機構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幹事長天野之彌則表示,他準備前往日本,掌握第一手信息。天野之彌認為,日本福島核電廠的情勢發展「非常嚴重」,但還不是斷言「失控」的時候。
儘管日本防衛省17日表示,陸上自衛隊的兩架直升機已開始向福島第一核電站三號機組注水。據NHK電視台報導,當地時間17日上午11時01分左右,自衛隊兩架直升機開始對第一核電站三號機組開始注水作業。這樣的注水作業據信已進行了至少四次。圖為陸上自衛隊的直升機飛往核電站。但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東京電力福島事務所訊息指,17日上午由日本陸上自衛隊進行空中放水之後,經過測量,福島核電站現階段的核輻射指數沒有變化。
事態迴轉路漫漫
據路透社報導,日本精疲力竭的工程師們周六將電纜接到福島第一核電站外,爭分奪秒力爭避免致命的核輻射危機。福島核電站的泄漏等級至少已經與美國三哩島1979年的核泄漏事件相同。不過有部分專家認為,福島核泄漏事件比三哩島事件更為嚴重。車諾比核泄漏事件被列為七級。日本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三重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促使國際社會重新評估核電站安全性,也給日本帶來二戰結束以後最嚴峻的一場考驗。
工程師們還需將電纜接到核電站內,以爭取重啟冷卻水泵,以冷卻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六座核反應堆。福島位於東京以北約240公里處。近300名工程師在福島核電站半徑20公里的疏散區內工作,盡力找出重啟冷卻水泵的方案,為其中四座反應堆的燃料棒進行冷卻。“東京電力已接通外部輸電線,確認已經可以供電,”東京電力發表聲明稱。同時消防卡車徹夜向三號反應堆灑水以冷卻其燃料棒,因為三號反應堆使用的是鈾和劇毒物質鈽的混合氧化物燃料。
東京電力官員稱,工程師們正在核電站內鋪設另外1480米電纜,之後才能啟動二號反應堆的冷卻水泵,之後一號、三號和四號反應堆周末將相繼啟動冷卻水泵。如果冷卻水泵能夠啟動,這場抗擊核輻射戰鬥將迎來轉折點。“如果他們成功啟動冷卻設施並成功運轉,將向確保核電站的穩定邁出重要一步,”美國諮詢機構FocalPoint的核電專家摩爾(EricMoore)說。不過東電的這一努力如果還是未能奏效,將面臨最後不得已的選擇——以混凝土“封存”反應堆,阻止災難性核泄漏。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的巨大泄漏事故最終就是以“封存”反應堆的方式解決。截至3月28日,根據已檢測到的數據顯示,此次日本核泄漏已經達到切諾貝利核電站的污染水平。
無法預測不樂觀 據日本《產經新聞》3月25日訊息,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5日上午在記者會上宣布,受此次大地震的嚴重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出現了“不容輕視”的危險狀況。由於25日相繼監測到核電站1、2號反應堆地下積水的輻射量出現異常,是平常的1萬倍,修復工作暫時停止。
無法預測不樂觀
據報導,在3月15日發生的氫氣爆炸中,2號反應堆內部連線安全殼的壓力控制室出現了破損,由於注水降溫工作,反應堆地下室內出現了大量積水。繼1號反應堆地下室積水出現異常後,目前2號反應堆的地下積水放射量也是正常狀態的1萬倍。
另外,由於冒出黑煙而被迫中斷的3號反應堆的修復工作於24日重新開始,但3名作業人員受到了嚴重的核輻射,其中2名已被送往醫院。2號反應堆地下積水放射量異常,成為修復工作的一大阻礙。目前1、2號反應堆的修復工作已被迫全部中斷。
日本首相菅直人2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他說,在日本東北部地震中遭受重創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形勢仍然“非常不可預測”,目前還不能樂觀。他說,日本已經為渡過核危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菅直人還呼籲地震與海嘯災區的居民必須重拾勇氣,繼續生活下去。
放射性物質劇增
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30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水口附近海域的放射性碘濃度已達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這是迄今日本方面在這一水域檢測到的最高相關數值。據原子能安全保全院介紹,海水樣本是29日下午從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排水口南330米處所採集,經檢測發現放射性碘-131的濃度達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此外,同一天在5號和6號機組排水口北50米處採集到的海水樣本顯示,放射性碘-131的濃度也達到法定限值的1262倍。
共同社援引原子能安全保全院發言人西山英彥的話說,目前還不清楚引起海水放射性物質濃度升高的具體原因,但東京電力公司收集的數據顯示,從核電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質有可能已進入海里。西山英彥還說,受污染的海水現階段還不會對人們造成健康上的影響,核電站周圍20公里範圍內居民已全部疏散,核電站附近海域如今也沒有漁船作業。
永久廢棄反應堆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東京電力公司董事長勝俁恆久30日召開記者會,就東日本大地震後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表示:“客觀地看1至4號機組的狀況,不得不將其廢棄。”
勝俁還就核電站事故做出道歉,稱“廠房爆炸和放射性物質泄漏等給大家造成了不安、擔心和麻煩,對此深表歉意”。他還稱緊急住院的東電社長清水正孝“用不了多久就會回來指揮搶險”。同時他還就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表示,像車諾比核電站那樣用混凝土和鐵板封閉反應堆的“石棺”方式“也是一個方案”。
繼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將報廢之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於2011年3月30日表示,5號和6號機組也將報廢。至此,福島一號核電站將全部永久報廢。
安全殼已經破損
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30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的反應堆壓力容器和安全殼都應該已經破損。
核事故升至七級
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12日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至7級。這使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級與蘇聯車諾比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相同。
報導說,原子能安全保全院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大範圍泄露了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的放射性物質,因此將其核泄漏事故等級提高至最嚴重的7級。該機構同時指出,福島第一核電站釋放的放射性物質要比車諾比核電站少。
原子能安全保全院和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將於12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公布提高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的詳細理由。
3月12日,原子能安全保全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初步定為4級。此後,該核電站發生了反應堆燃料熔毀、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質的情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根據國際標準將事故等級提升到5級。
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核電站核泄漏事故被定義為最嚴重的7級。當年4月26日,位於今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8噸多強輻射物泄漏。這次核泄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造成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災難。
擴大事故疏散區
日本官房長官
枝野幸男4月11日上午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擬把原先設定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方圓20~30公里的室內躲避區改成疏散區,具體工作正在與相關地方政府進行協調。
枝野還表示:“此次涉及的區域將不通過半徑來確定,而是以土壤、地形以及可能引起放射性物質大量泄漏的氣候等情況為依據。”改變疏散依據的做法可能是由於在遠離第一核電站40公里的飯館村檢測到了大量放射性物質。
目前方圓20公里的疏散區可能將改為警戒區,屆時政府可採取強制疏散措施。
冷卻系統恢復無期
與此同時,東京電力公司曾計畫4月10日將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高放射性污水轉移他處存儲,但由於準備作業進展緩慢等情況,這項工作已被迫推後一天。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11日滿一個月,而關鍵性的核反應堆冷卻系統恢復工作依然遙遙無期。
日本首次認定一白血病患者因核輻射而發病
2015年10月20日,日本政府首次承認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現場工作過的一名工作人員所患的白血病,是由於遭受核輻射引起。為此,日本厚生勞動省已正式向這名男子發出了“工傷認定書”。
據報導,這名男子是東京電力公司一家合作企業的員工,在核事故發生後,他在現場參與了撲救作業,因而遭受了核輻射。
在此人被查出白血病後,日本厚生勞動省根據其申請組織相關專家成立調查會對白血病和核輻射的因果關係進行了調查,最後認定該男子的白血病是因其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現場作業後遭受核輻射而引起的。
據悉,這也是福島第一核電站因遭遇大地震和海嘯襲擊、發生核事故之後,日本政府首次認定的與事故相關的工傷申請。
災難情況
機組情況
4,5,6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機進入定期維修。
震後第6天,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接連出現險情。日本政府16日承認3號機組安全殼可能受損,並釋放出具有放射性的水蒸氣,而4號機組遭受兩次火災,這兩個機組的核燃料有暴露在空氣中並加劇放射性物質外洩的危險。營運這家核電站的東京電力公司16日表示,搶救廠內3號機組是最高優先,其次是4號機組。
6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冷卻系統存在問題,核廢料池溫度「略微上升」
危險級別:●●○○○
5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冷卻系統存在問題,核廢料池溫度「略微上升」
危險級別:●●○○○
4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核廢料池發生爆炸,15日和16日兩度出現火情
因核廢料池並沒有機組本身有的保護罩,洩漏輻射的機會會比其他機組更大。
危險級別:●●●●●
3號機組
機組15日清晨發生氫氣爆炸,懷疑核反應堆容器發生破損
危險級別:●●●●●
2號機組
機組燃料棒的受損範圍也從14%增至33%
危險級別:●●●○○
1號機組
14號發生氫氣爆炸,反應堆70%的燃料棒可能已受損
危險級別:●●●○○
註:根據目前形勢定義,把「危險級別」的程度最高定為5級
3號機組氫爆
現場人員緊急撤離
當天早上,3號機組附近有白煙升起。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在記者會上證實,3號機組在當地時間16日上午10時許發生了氫氣爆炸,由於無法靠近進行狀況確認,最大可能的推斷是核反應堆容器發生破損。枝野說,3號機組爆炸時,產生了很高濃度的核輻射量。因此,所有人員已經全部離開現場,實行暫時避難。東京電力公司16日表示,在3號機組附近檢測到該廠歷來最高的輻射量。東京電力公司說,3號機組出現的白煙是由於乏燃料池無法冷卻,導致水分變為蒸氣,照此下去,這些燃料將露出水面,增加輻射風險。
4號機組起火
輻射太強無法靠近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6日說,當地時間5時45分,該公司員工發現4號機組建築四層西北起火。日本廣播協會報導,6時15分,從距離火災位置數十米處觀察,未看見火焰。東京電力公司說,由於現場輻射強,無法靠近,眼下只能從外部觀察,研究滅火方法。
4號機組15日發生火災前傳出爆炸聲。爆炸和火災發生後,水溫及水位高度不明。據《朝日新聞》報導,4號機組因爆炸和池中起火,有可能引起再次爆炸,將直接摧毀4號機組所在建築物,造成更多放射性物質的洩漏。
2號機組
反應堆外殼恐破損
有訊息稱,日本搶險隊員已經從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所在機房撤走,這表明2號機組反應堆厚厚的鋼結構外殼可能因15日清晨的爆炸而「破損嚴重」,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狀態。
5號6號機組
採取降溫措施
地震發生時停止運作的5號機組和6號機組核廢料池內溫度也開始升高。枝野幸男16日表示,已對5號、6號機組採取措施。東京電力公司當日也表示,正將水灌入這2座機組中,以期冷卻降溫。
核電站附近輻射超標6600倍
日本文部科學省16日公布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輻射量監測結果顯示,雖然核電站附近區域輻射量高於日常值,但並未達到立即影響人體健康的水平。
據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使用專門的監測車,於15日晚上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西北20多公里的區域進行監測,輻射量在每小時0.22毫西弗(1毫西弗等於1000微西弗)至0.33毫西弗之間,這相當於是正常情況下的約6600倍;16日上午在距離第一核電站30公里至60公里的區域監測,輻射量在每小時0.0125毫西弗至0.0253毫西弗之間。
來自天然輻射的個人年輻射量全球平均約為2.4毫西弗。日本放射線影響研究所前理事長長龍重信說,目前監測到的輻射量不會立即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但如果持續監測到上述輻射量,則需考慮讓核電站附近居民採取其他避難方式。
至此,福島第一核電站六座反應堆中的1-4號機組將就此報廢,根據東京電力公司計畫,會在原址附近興建7號和8號兩座反應堆。
蔓延地區影響
蔓延地區
美航母遠離災區:
美國軍方15日說,駐日美軍橫須賀與厚木兩處軍事基地都檢測到核洩漏輻射。有報導稱目前兩處基地監測到的放射量相當於X光胸透成像的放射量。美軍方稱,將盡全力保證美國軍方救援人員的安全,也會保障美軍在日家屬的安全。
另據日本新聞網報導,原計畫趕往日本東北地震災區參加救災活動的美國第七艦隊的3艘艦船,15日改變航向,駛往遠離災區的日本海。同時,「里根」號航空母艦也已經遠離福島縣附近海域,駛往外海。
人員緊急疏散
人員疏散
日本芮氏9.0級強震造成該國兩座核電站的5個機組停轉,日本政府為此已宣布「核能緊急事態」,並於12日首次確認福島核電站出現洩漏,大批居民被疏散。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12日表示,因地震而自動停止運行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正門附近的輻射量升至正常值8倍以上,1號反應堆的中央控制室輻射量是正常值的1000倍。為防止核反應堆容納器內的氣壓上升導致破損,保全院下令東京電力公司釋放反應堆容納器的蒸氣。日本首相菅直人12日上午也對福島第二核電站發布了「核能緊急事態宣言」。菅直人下令,12日凌晨5時44分起,建議居民疏散避難的範圍從第一核電站半徑3公里以內擴至10公里。福島縣政府12日也要求以第二核電站為中心半徑3公里之內的居民疏散。最新訊息稱,該縣疏散避難者已達10萬人。
截至到15號晚上,撤離的範圍已經由原來的10公里擴大到30公里。核輻射可能直接影響到東京。保全院方面表示,從避難區域擴大的情況和風向等因素來看,能夠保障居民安全。同時據悉,美國空軍已緊急派遣飛機向日本運送用於核電站的冷卻劑。國際原子能機構此前表示,核電站關閉後,核燃料需要持續冷卻。
中國發現
3月26日,中國環境保護部(
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環保部門設在黑龍江省饒河縣、撫遠縣、虎林縣的三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濃度分別為0.83-4.5×10貝克/立方米、0.68-6.8×10貝克/立方米、0.69-6.9×10貝克/立方米,相應的國家標準(GB18871-2002)規定限值為24.3貝克/立方米。所檢測出的放射性劑量值小於天然本底輻射劑量的十萬分之一,仍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範圍之內,不需要採取任何防護行動。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蘇旭表示,污染物在擴散過程中會逐漸稀釋,濃度降得很低。即使能檢測到,也是極其微量。其實這些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影響公眾健康。不需要採取隱蔽在家中或戴口罩等措施,也不需要服用碘片。
綜合
世界氣象組織和
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回響中心、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監測分析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中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3月31日發布:中國25個省區市監測到極微量放射性物質。
日本本土
因風向偏轉帶核輻射空氣將吹向太平洋,國民恐慌食鹽也將受到核輻射。
日本首次表態福島第一核電站將被廢棄[9]
據美國媒體報導,日本內閣官方長官枝野幸男3月20日表示,在東日本大地震中受到破壞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最終將被廢棄。這是自3·11地震以來日本政府首次做出此番表態。
枝野幸男說,福島核電站不再合適重新啟用。據悉,搶修隊為了降低反應堆溫度而注入海水,對反應堆造成一定程度腐蝕,導致重要部件失效,因此,關閉核設施是不可避免的。
3月19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這是日本迄今最為嚴重的核泄漏事故。日本地震造成日本東北部海域11日發生芮氏9.0級強烈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日本警察廳說,截至20日18時,大地震及海嘯已確認造成8277人死亡,12722人失蹤。
3月26日日本警察廳指出,截至當地時間25日深夜11時,在強震及海嘯重創日本東北部地區兩周后,12都道縣警方已確認有10102人遇難,17053人失蹤,總計達27155人。此外,在18個都道縣內總計2777人受輕重傷。
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20日報導,當天即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的第9天,搜救人員在宮城縣石卷市救出了兩名倖存者,兩人均神志清醒。宮城縣警方說,當天16時許,搜救人員在宮城縣石卷市門肋町展開搜救,從一棟倒塌的民房中救出了一名80歲的老婦和她16歲的孫子。這名老婦的孫子當時站在房屋頂部呼救,搜救人員發現後前去營救,並用直升機將兩人送到石卷紅十字醫院救治。據報導,兩人發生地震時都在廚房,地震後靠吃冰櫃里的優酪乳等食物度過了9天時間。獲救後,老婦說自己沒有受傷,但其孫子體溫偏低。
自衛隊出動坦克清除福島核電站垃圾與障礙物
中新網3月20日電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自衛隊今(20日)晚應首相官邸的請求,決定出動2輛最新式坦克來負責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垃圾和障礙物的清除工作。
由於受海嘯衝擊,第2核反應堆和第四反應堆周圍垃圾成堆,一部分障礙物擋住了放水車的進路。首相官邸曾經要求東京電力公司負責清楚這些障礙物,但是由於核輻射量太高,東京電力公司員工無法承擔這一任務。首相官邸於是把這一清障工作交給了自衛隊。
日本茨城縣產菠菜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
中新網3月20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茨城縣政府20日宣布,從縣北部日立市露天栽培的菠菜中檢測出了放射性物質碘,濃度為5.4萬貝克勒爾/公斤,是《食品衛生法》暫定基準值的27倍。放射性物質銫的濃度也超過了500貝克勒爾/公斤的基準值,達到1931貝克勒爾/公斤。
此外,福島縣北茨城市的露天栽培菠菜也檢測出2.4萬貝克勒爾/公斤的碘,是基準值的12倍。高萩市內溫室栽培菠菜檢測出的碘濃度為1.1萬貝克勒爾/公斤,是基準值的5倍。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3名工作人員在現場搶修作業中意外遭輻射,其中兩人送醫院治療。人員受傷以及輻射影響,已讓日本政府開始考慮是否進一步擴大核電站周邊的撤離範圍。
另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1日發表訊息稱,一輛來歷不明的汽車當天下午闖入福島第二核電站並在站內逗留10分鐘。這是大地震和核電站泄漏事故發生以來,首次發現有不明車輛闖入核電站。東京電力公司稱,事情發生在下午1時10左右,一輛汽車從西側入口闖入福島第二核電站內。車上人未從事破壞行為,核電站也沒有人因此受傷。10分鐘後,這輛車自行離去。
東京電力公司承認,這輛車在50分鐘之前首先突破警方的警戒,一直闖至離第二核電站10公里之遠的第一核電站,在企圖闖入第一核電站大門時遭到東京電力公司職員的阻止。東京電力公司沒有說明這輛汽車闖入的目的。但日本媒體獲知的訊息稱,這是日本反核組織的車輛,他們在核電站內還進行了10分鐘的反核抗議活動。
原子能安全保全院發言人西山英彥當天上午說,福島第一核電站4個機組中,2號機組積水問題最嚴重,其表面輻射量達每小時1西弗。東京電力公司則表示,2號機組積水中放射性活度達每毫升29億貝克勒爾。這一數據是正常情況下的1000萬倍,也是1號、3號機組積水的1000倍。目前該機組搶修作業已經暫停。
各國反應
荷蘭
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核電站事故後,多國政府表示,雖然日本核電站事故教訓值得吸取,但此次事故不會影響本國發展核電的計畫。
荷蘭政府15日說,沒有理由重新討論有關建核電站的決定。荷蘭議員熱內·勒赫特表示,荷蘭的能源狀況要求本國必須擺脫石油和天然氣的束縛,才不會受制於人。另外一名議員格達爾·弗爾博赫也認為,「日本的經驗教訓我們必須吸取,但不需要作出激烈反應,而應該結合荷蘭自身的條件和問題對荷蘭核電站的建設進行審批。」
此前,針對是否建設核電站,荷蘭國會經過長時間討論後最終達成共識,認為核電可以幫助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為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電能。荷蘭政府上月宣布,將於2015年在澤蘭省建設核電站。
法國
法國總理菲永15日說,法國政府不會逃避任何有關核安全的問題,法國核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透明度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不應該因為一次事故就將該行業全部否定。法國總統薩科齊日前也說,法國不會因此次日本核電站事故放棄對核能的開發。法國是核能利用大國,全國超過80%的電力供應依靠核能。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能源、綠色工藝和水務部部長陳華貴日前表示,日本核電站事故不會影響馬來西亞興建首座核電站的計畫。陳華貴強調,建造核電站的技術是安全成熟的,而且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地震海嘯並不多發,不會發生類似日本的事故。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總理博伊科·鮑里索夫15日說,儘管所有國家都會仔細檢查核電站的安全狀況,但沒有哪個國家會關閉核電站,即便日本也是如此。保加利亞科茲洛杜伊核電站執行長康斯坦丁?迪米特羅夫當天也表示,保加利亞不能放棄利用核能,而且,「這次事故並不意味著世界各國必須重新審視核能發展政策」。
挪威
挪威外交大臣斯特勒14日說,不要把日本核電站事故看得過分嚴重,這不是「一個新的車諾比」。他說,雖然核反應堆受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這次不會面臨另一個車諾比式核事故。
波蘭
波蘭政府負責核能事務的高級官員漢娜·特羅婭諾夫斯卡15日表示,波蘭將在聽取其他已擁有核電站歐洲國家意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本國核能,並將於今年下半年啟動波蘭第一座核電站的供應商招標工作。按計畫,波蘭第一座核電站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到2030年,波蘭還將建設兩座核電站。
中國
福島核事故後,國家核安全局會同有關部委對運行和在建核電廠開展了為期9個月的核安全檢查。檢查結果表明:我國核電廠具備一定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能力,安全風險處於受控狀態,安全是有保障的。
為了汲取福島核事故經驗教訓,國家核安全局依據檢查結果,對各核電廠提出了採取設定移動電源、移動泵、增設匹配接口和對核電廠的消氫設施進行必要的改進等多項具體的改進要求。
為了規範各核電廠共性的改進行動,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編制了《福島核事故後核電廠改進行動通用技術要求》(以下簡稱《通用技術要求》),作為核電廠後續改進行動的指導性檔案。其目的是規範各核電廠共性的改進行動,解決目前我國核電廠在實施福島後改進措施過程中所採用技術的統一性問題,儘可能統一和協調各核電廠所採取的安全改進策略深度和廣度,解決監管當局和營運單位在安全改進策略上可能的不同認識,在實質上為我國核電廠在福島核事故後開展改進行動工作提供指導。
在2012年3月的核安全峰會上,中國政府宣布了“在確保全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核電發展戰略。相信在“安全第一”的理念上我國核電會積極穩健地發展。
其他
義大利、西班牙等國近日也表示不會減少對核能的依賴,強調不能「因噎廢食」。
防止擴散
水泥堵漏
人民網4月3日電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建築外殼出現的“裂縫”是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的主要原因。不過,當搶險人員用水泥將這條20多厘米長的裂縫封死後,放射性污水依然汩汩流出。技術人員懷疑,堵漏水泥可能被源源不斷的污水“沖走”了。
目前,從裂縫中排出的污水1小時的放射量就相當於福島核電站工人年度可允許輻射量的四倍。日本考慮用能快速凝固的“聚合體”材料來堵住裂縫。與此同時,日本還開始向核電站地面噴射這種類似“超級膠”的物質,希望能將擴散出來的放射性物質“粘”在原地。
據悉,這條裂縫位於在2號機組取水口附近電纜豎井側面的混凝土牆壁上。井內積水表面輻射水平超過每小時1000毫西弗,並正在通過裂縫連續流入太平洋。不過,負責核電站運營的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其他5個反應堆附近建築尚未發現類似的泄露現象。
調查人員推測,上述裂縫可能是在“311”特大地震中產生的。由於地震引起的海嘯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冷卻系統全部摧毀,因此造成四座反應堆中燃料棒溫度過高。搶險人員只能通過注入海水這一既原始又破壞性強的方式來為其降溫,結果產生了大量輻射超標的廢水。
此前,日本政府已經暗示,原本就“超期服役”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在險情排除後徹底報廢。現在,受核泄漏污染影響,該電站周邊的蔬菜牛奶中都發現了放射性污染物。因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都面臨著來自民眾的強大壓力。
東京電力公司副社長鼓紀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東電將會對此次核泄漏事件負全責”。不過,日本政府認為,泄露到太平洋中的放射性污水將“很快被海水稀釋到無害程度”。目前,靠近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海水放射性輻射超標4000倍以上。
過去三周來,救援人員為了幫助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反應堆降溫,向其噴射了數千噸海水和淡水。現在,因電站內用來儲藏冷卻水的罐子都處於接近飽和狀態,這些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冷卻水”無處排放。救援人員只能將其暫時排放到漂在海上的臨時儲藏罐中。
為了減少“水量”,搶險人員還開始考慮用別的方法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六座反應堆降溫。其中包括“低溫空氣”等“霧化水”策略。現在,因反應堆核心燃料棒溫度依然較高,因此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遠遠沒有緩解,而且泄露的冷卻水“源頭”何在也是個謎。
現在,由15人組成的美軍防輻射部隊先遣隊抵達駐日美軍橫田基地,並就在日任務和活動準備與日本自衛隊進行協調。五角大樓計畫派遣由約155人組成的防輻射部隊幫助日本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這些特種部隊隊員來自美軍海軍陸戰隊,但具體任務待定。
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近日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70%的核燃料棒、2號機組33%的燃料棒可能已經損壞,這讓外界非常擔心這座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朱棣文也表示,從該核電站上空測得的溫度來看,1至4號機組的核廢料池水位正常,溫度處於可控狀態。
外殼構造
福島核電站是安全級別比車諾比高一級的核電站,它主要由塑膠外殼與混凝土外殼構成,造成的輻射面積與危害會比車諾比小得多。
環球網記者張哲報導韓聯社3月15日援引日本媒體的報導稱,因福島核電站爆炸而泄露的放射性物質正在乘北風向日本各地擴散開。報導稱,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關東地區,已檢測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質。在茨城縣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比平常高出100倍,神奈縣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比平時高出近10倍。此外,在千葉縣及市原縣也檢測到了較高的放射性物質。
日本文部科學省表示,現在檢測到的數值雖然對人體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但已要求各地的有關部門提高測定頻率。
另據日本共同社3月15日訊息,福島核電站3號機組附近測量結果顯示,核輻射水平比法定標準高出400倍。
浸水面積已達507平方公里
日本氣象廳4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至少有20座火山在大地震後曾出現活躍跡象。另外,日本將通過新設地震儀調查海底斷層。
日本氣象廳8日公布了3月份全國地震和火山活動概況,指出3月11日發生日本大地震後,全國至少有20座火山曾出現了活躍跡象。不過這些火山“目前還沒有立即要噴發的徵兆”,而且大部分已經恢復了平常狀態。
日本氣象廳8日還宣布,為了詳細調查引起地震的斷層位置和形狀,將於4月下旬至6月中旬新設海底地震儀,對從福島縣到千葉縣的近海海底進行觀測。為此次觀測準備的40台海底地震儀具有“自動上浮”功能。它們到達海底後,自動開始觀測,在收到母船信號後,會浮出水面,以供回收。
日本國土地理院8日宣布,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浸水面積,在東北地區的青森、岩手、宮城和福島四縣合計達到了507平方公里。國土地理院的研究方法是通過航空照片調查農田、市區的浸水情況,然後再對照衛星照片進行計算。
國土地理院還利用全球定位系統,觀測到從岩手縣到千葉縣的太平洋沿岸地殼在大地震之後的約1個月時間內向東偏移了20至40厘米。
另據《讀賣新聞》8日報導,受大地震影響,東京等11個地區的上千棟建築受到地下水上涌的損害,一些道路和公園等公共設施也因此無法使用。
排放核廢水,日本不能獨斷專行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向海洋排放低濃度核廢液後,韓國一度提出此舉可能違反國際法。日本外相則表示,排放不會立刻帶來問題,是否就此事先向有關國家通報,由日本自主判斷。筆者認為,日本在福島核事故處理中負有一系列國際法義務。雖然排放核廢液是否必要與合理,取決於許多事實因素,在日本未向國際社會作出充分、全面、準確通報前尚難斷定是否違反國際法,但日本最起碼應確保各相關國家的充分知情權。
根據一般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條約,日本有義務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污染。對於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活動,應事先評價其可能影響,並觀察、測算、估計和分析其影響。在獲知海洋環境有受到污染損害的迫切危險或已經受到污染損害時,應立即通知可能受影響的其他國家及各主管國際組織。相較受自然災害造成污染而言,日本主動排放核污水,理應更積極履行上述義務。
關於是否可以將核廢液排放入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核安全公約》和《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未做明確規定。但日本排放核污水客觀上造成污染的轉移,加大了對他國造成損害的可能性。對於可能造成跨界影響的事故,當事國負有通報義務,這在國際法上是明確的,這是對當事國最基本的法律和道義要求,是外界判斷日本應對措施、手段是否合理與必要的客觀條件,也是相關國家採取有效應對措施、避免影響擴大的基礎。有關國際條約措辭不盡相同,但都要求當事國應向可能受影響的其他國家及時、充分地通報有關信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此作出了原則規定。《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對通報的內容和程式規定得更為詳細。
日本遭受地震、海嘯、核泄漏三重打擊,值得國際社會同情。但日本核危機仍在發展之中,核物質在大氣、海洋中的擴散、影響非常複雜,是否會對其他國家造成損害不能由日本單方面認定,此類跨境核危機也無法由日本單獨應對。日本在處理國內危機的同時,應該推己及人,充分考慮事故可能對他國產生的影響,全面履行相關國際義務,採取一切必要、可行的措施,保護海洋環境,避免對其他國家造成損害,同時爭取其他國家的理解和合作。作為最基本的義務,日本應及時、全面、準確地向各國,特別是周邊國家通報核事故處理情況及對其周邊海域的影響,在作出排放核廢液等可能涉及跨界環境損害的重大決定前,審慎研究、及早通報,必要時與受其影響的國家進行充分協商。作為近鄰,中國對日本核事故的處理理所當然地表示關切,並有權根據事態的發展採取進一步行動。(傅鑄)
官員視察
中新網4月10日電據台灣《中國時報》報導,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9日前往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停留約45分鐘。這是福島第一核電站3月11日發生事故後,首度有日本政府官員進入該廠廠區。
海江田萬里負責監督日本全國50多座核能發電反應堆,他在9日上午抵達福島縣後,先與福島縣知事佐藤雄平會談,隨後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
據日本經產省原子能安全保全院指出,海江田萬里穿戴全套防護裝備,搭乘巴士巡視核電站內距離反應堆幾百米的設施。海江田在核電站短暫停留,會見了電廠內為冷卻反應堆爐心及封堵核輻射外泄而奮戰不懈的工作人員,並向他們致謝。
經濟產業省指出,核危機可能拖上數月,但核災區周邊20公里疏散範圍內已有居民不顧警告陸續返家,使問題更形複雜。
後續發展
日方認定
2018年9月6日,日本政府宣布一名曾在福島核電廠緊急救援核災的工作人員罹癌死亡,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認定與曝露輻射直接相關的死亡病例。這名50多歲的男性是在日本2011年3月海嘯核災發生後直至同年12月在福島核電廠進行緊急救災工作,而後罹患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