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官埔油扇製作技藝,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福安官埔油扇製作技藝有600多年歷史,盛行於明清,在風扇、空調普及之前,油扇是福安乃至閩東一帶民眾消暑納涼的必備工具。官埔油扇製作工藝細膩,流程複雜,有多達十九道工序。沒有電扇的時代,官埔油扇往往成為居民避暑首選的器具,它既輕便耐用風大手感好,又兼具其他生活用途。
2008年12月,“福安官埔油扇製作技藝”被寧德市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1月29日,“福安官埔油扇製作技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安官埔油扇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2年1月2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寧德市福安市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福安市城北街道官埔村,村中小巷阡陌縱橫,人口約2000多人,村內流傳有傳統的油扇製作技藝。百年前沒有電扇的時候,官埔油扇往往成為居民避暑首選的器具,它既很輕便耐用風大手感好,又兼具其他生活用途,比如遮陽、擋風、驅塵、拍蚊等,還可做民俗禮品與旅遊文化紀念品,動手扇扇對身體保健也有好處。
官埔油扇盛行於明清年代,已有數百年間的歷史。而官埔村也是油扇的產地,手工制扇技藝在該村世代傳承,現代還有人靠製作油扇營生。20世紀70年代末是官埔油扇較為紅火的時期,幾十家油扇作坊分布在官埔各條街巷上。唐山大地震時,村部曾讓各家各戶趕製了幾千把油扇送往災區,還特意在扇面上題畫衛生防疫等宣傳內容。
官埔油扇還與福安市獨特的“送節”傳統民俗結下悠久的情緣。過去福安民間迎親娶媳,官埔油扇是必不可少的禮品,女方所有的親屬人人有份,而且大中小各種規格品種都要齊全,隱喻一家老小數代同堂。婚後每逢端午節來臨還要送扇,連續送三年(畲族人家送一年)。
工藝流程
官埔油扇製作工藝細膩,流程複雜,有多達十九道工序,分別是:選料、鋸扇料、破八瓣、拔白、破扇齒、剁口鑽孔、製作扇弓、撐弓、扎中弓、紮下層、扎扇尾、褙扇面、復扇底、剪扇尾、捆沿、剪粘雲紙、打邊、畫花、油扇。油扇是最後一道工序,將桐油熬熟,用布團蘸著,往畫好並晾乾的扇身全面徹底地搓揉,搓揉到每一條扇梗和線條都滲透了油才完工。經過上油後,扇面更加亮澤美觀,且堅韌不易破裂。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官埔油扇是中國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其製作地域性強,工藝精細,不易流傳到外地。油扇用途廣泛且價廉物美,實用性強,普及率高,沒有電扇、空調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有,即使現代也可作為防備停電之需,隨身攜帶依然方便。其民俗特點強,凝聚了“送節”等風俗民情文化。
傳承狀況
官埔油扇雖然從明清年間流傳至今,以獨特的手工技藝和悠遠的文化底蘊,成為福安獨有的標誌性產品,卻隨著現代消夏家電產品的日益普及,而備受冷落。現代除了作為端午“送節”禮品和少數商家、單位廣告宣傳品及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喜歡使用外,整個市場處於低迷的狀態。眾多制扇藝匠紛紛放棄了這一營生,堅守的僅存兩三家,一年也才制扇五六千把。因為收入微薄,有些人雖然掌握熟練技藝,卻都早已另謀生計去了,官埔油扇後繼乏人,狀況堪憂。
保護措施
2018年3月28日,寧德監獄在六監區舉行揭牌暨開班儀式,正式成立寧德監獄服刑人員官埔油扇文創基地,傳承弘揚非遺技藝,探索推動教育改造工作。
社會影響
主要展覽
2020年10月22日,在福安舉辦第十屆寧德世界地質公園文化旅遊節上“一縣一館”,展銷有閩東各縣(市、區)畲族銀器、錫器、官埔油扇、木偶戲、福船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衍生節目
2022年,由福建省廣電集團和中阿衛視聯合拍攝的宣傳片《福安“官埔油扇”》亮相阿拉伯衛視,展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福安官埔油扇製作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