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金牌是中國民俗文化。和漢高祖劉邦有關。在漢代劉邦喜愛“福”字有一段佳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字金牌
- 屬性:中國民俗文化
- 來源:和漢高祖劉邦有關
- 出處:《西京雜記》
起源,文化,
起源
漢高祖劉邦少時,很招母親劉媼(王含始)痛愛,給劉邦頸間戴了一個桃木的“福”牌,意為幸福、防邪氣、避災。劉邦經常把它戴在身上。劉邦志趣廣泛,多才多藝,能賦詩作文、擊築而歌、拔劍起舞、會下圍棋,(《西京雜記》上有詳載),受到很多年輕夥伴的喜愛。他性格開朗,豁達大度。優裕、無憂無慮的少公子環境,故少小“不事家人生產作業”,一旦家道中衰,也就無業賴以為生了。因此遭到父親的痛罵,每每這時母親總是袒護。
劉邦一生豪爽,有難大家當,有福大家享。劉邦的桃木“福”字牌也吸引了好多同伴羨慕,蕭何、樊噲都借劉邦的“福”字牌去辦過事,果真能夠逢凶化吉。大家都感覺劉邦的“福”字牌有靈氣。劉邦40歲時,母親劉媼去世,劉邦痛哭不止。
當年霸王屯兵石溪,劉邦屯兵觀音坪。蕭何得觀音夢曰:過了福山,一切平安!劉邦率兵過福山喝福茶,一路直達漢中。霸王在害山設伏事敗。劉邦說:“這次大難不死多虧母親福牌相助”。為感蕭何得夢,沛公稱帝後封蕭何為酇侯,封地就在以福山為中心的房均光谷地區。因此,谷城福山又是劉邦福字牌顯靈的地方。
劉邦稱帝後,蕭何建議,把出入皇宮的腰牌做成劉邦少時戴“福”字桃木樣子的金牌。劉邦是個節儉的皇帝,非常不願意,沒有吱聲。蕭何就去求呂后。呂后告訴劉邦,你那些出生入死的弟兄很喜歡你那“福”字牌的樣子,要用黃金做個帶“福”字的腰牌。劉邦說:“給他們做個桃木的吧,我母親給我做桃木的“福”字牌,還不是逢凶化吉,躲過鴻門宴等九九八十一難。”後來在呂后的一再堅持下,劉邦才同意給侯王以上爵位的發黃金的福字腰牌,其他的發桃木的。據說漢朝的侯爺、王爺得到劉邦賜予的黃金“福”字腰牌高興的了不得,不把腰牌掛在腰上,而是用根粗繩子掛在脖子上。
為了增加“福”字牌的靈氣,紛紛戴著“福”字牌去找劉邦的父親太上皇劉湍摸頂(一種用手摸頭的意識)。太上皇去世後,王侯都找劉邦摸頂,劉邦開始不願意,後來禁不起一幫出生入死的弟兄死打亂纏,就給戴金牌的王侯摸頂,再後來這種儀式被宗教利用,變成一種洗禮儀式。
"福"解釋為"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今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中國民間為了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在門前貼上福字.甚至到後來將"福"字倒過來貼,以求諧音"福倒了","福氣已到".
相傳武王伐紂勝利後姜太公封神時,把自己的妻子葉氏封為窮神,還告訴她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從此,家家過年貼“福”字,就是告訴窮神,我這裡是有“福”的地方,你千萬不能進來。“福”字,就是擺脫窮困、追求幸福的象徵。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傳說,但體現出百姓嚮往好運的心念.
文化
“ 福”字為我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曾出現,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因為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現今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獵;一字,按《說文》解釋說:“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口字,《說文》說:“口,人所以言食也。”在這個福字上,寄託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的願望。
在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鬥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貼春牌”,就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由此可知,春聯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歷史可謂悠久。
在秦小篆中的“福”字已經和現今的“福”字寫法基本一樣。說明千百年來“福”字是沒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