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長拳”是霑化縣流傳較廣的拳系之一,其在縣境的流傳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雖然流入的時間不長,但其以務實的技法、獨特的風格,博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在此,筆者僅對該拳所知的梗概,簡述於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壽長拳
- 分類:武術
簡介,福壽長拳簡述,福壽長拳的源流,福壽長拳的現狀,
簡介
山東省霑化縣自北宋立縣始,既有民間武術活動在流傳。當時,因地處邊遠,人煙稀少,故在武術運動方面受到很大局限。此時武術的套路比較簡單,技擊成分尤為突出,人們習武的目的主要是練好一身武藝或保家衛國,或祛病延年。從武術的流傳看,有一部分是原來就在當地流傳;有一部分是隨著移民帶來的;有一部分是從外地傳入的。傳至當今,在霑化縣形成“福壽長拳”、“八極拳”和“六合拳”三個較大的拳系,並有“太極”、“少林”、“螳螂”、“二郎”等四十餘種套路。
福壽長拳簡述
“福壽長拳”是何年何代何人所創,今已無史可考。據老師講,是老祖師會通各拳,從各拳中拆出一些絕招編成的。“福壽長拳”是武術中的精華,其風格介於“少林”和“武當”之間。在套路中既有相同於“少林”的閃展騰挪、躥蹦跳躍,又有近似於“武當”的圓活連貫、虛實分明等特點。整個套路樸實無華,沒有高難動作,易學易練,男女老幼皆可練習。真是式式相承,銜接緊湊,走起來瀟灑大方,給人以美的享受,其招式含蓄,技擊性強。練習精熟,能解其內涵者,即能獲得較高的技擊能力。此拳內外兼修,既可內練精氣神,又可外練筋骨皮,故練習此拳者多能延年益壽。自古道“長壽即是福”,拳名故謂“福壽長拳”。“福壽長拳”較其他套路有諸多優點,故在全縣發展快而流傳廣。
福壽長拳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其中拳術包括:架子、彈腿、腕子、散手、六保宗、點穴、摘掛、躥房越脊術等等;器械有滾膛刀,夜戰刀、十二刀扣、桿子鞭、春秋刀等等。
“躥房越脊術”,自宋朝以來,是發展較廣的特殊技術,是由馬戰逐漸向步戰轉化發展中發生的,特別是那些打家劫舍、除暴安良的武俠客,均需練就此術,才能得心應手。此術,由祖師馮秀嶺傳至王玉美,至晚清時代練的人就逐漸減少了,基本上不往下傳了,至清末民初時則更少了。
“滾膛刀”又分單刀和雙刀兩種,其特點是鍛鍊底盤功夫,進攻下路弱點。其用法是手持雙刀,跌扑滾翻,繞地旋轉。其用法主要是在步戰對付馬戰時,避開敵人的重兵器,滾至馬下削其馬蹄子,或步戰對步戰時,滾至敵人腳下,攻取敵人下盤。其弱點是每練一次就滾一身泥土,其作用又是隨著時代的進展,越來越小,故傳至第五代後即中斷了。
福壽長拳的源流
據歷代老師口碑,在清朝嘉慶年間,從五台山下來一名道士名馮秀嶺,因躲官司,隱姓埋名,雲遊江湖,曾到河北滄州一帶教過場子,後又轉至利津教場子。此時,該祖師已有百餘歲,終年一百三十歲,其壽限可謂長矣。
霑化縣下窪鎮平家村村民王玉美,家境富裕,自幼酷愛武術,然無師可投。後聽說利津來一高師設場教武,即有心相投。當時正值白蓮教起事,官兵以全力對付白蓮教,兵荒馬亂,各處盜賊烽起,民不聊生。在此亂世之秋,其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學上一身武藝好看家護院,故表示同意。
王玉美在家庭支持下,赴利津拜師。他聰明過人,學練刻苦,很快得到老師的賞識,故進步較快。五年時間即學會了福壽長拳的全部技藝,並掌握其真諦,領會其精義,成為當地武林高手,是在霑化縣傳播福壽長拳的第一代宗師。
王玉美武藝學成,辭別師父回到家中,在家習文練武,時而耕作,看家護院,鄉里揚名,盜賊聞之遠遁。
清道光年間,一些大商巨賈的車船,時常被盜賊搶劫一空,他們為了保障安全,到處搜尋武林高手雇為保鏢。王玉美雖未參加鏢局,但時常被請去保鏢。王玉美在保鏢生涯中幾經風險,並看到中國之大,能人之多,保鏢風險太大,故辭卻所有邀請,在家從事農耕,利用閒暇時間教徒練武。他們是春、冬兩閒季節全日學武,在夏、秋大忙季節白天務農,晚上習武。寒來暑往,至第三代,福壽長拳開始向全縣推廣,成為霑化縣武術發展的極盛時代。
福壽長拳的現狀
“福壽長拳”在霑化縣的傳播和發展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但其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最先是由下窪鎮的平家村逐漸傳播,發展到全縣的大部分村莊,成為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運動。下窪鎮張王莊在解放初期,幾乎是每個青年男子都學、都練、都會的一個普及的體育運動項目,如果有誰不會就感到是很大的恥辱。他們於晚飯後,三五成群,你教我學,互教互學,蔚然成風,但到八十年代,尚武之風趨於平淡。
從以上情況看,福壽長拳在全縣的傳播範圍系自十八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擴大,二十世紀初發展到鼎盛時期,到八十年代已基本停頓。
福壽長拳在霑化縣境內流傳近二百年歷史,為霑化縣人們增強了體質,延續了壽命,為發展生產,繁榮經濟,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愧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此拳在全國各地難得發現,實屬稀有,然迄今能夠掌握和基本掌握福壽長拳全部技術的傳人,已不多見。
此文實為拋磚引玉,以期得到各方重視和保護,讓福壽長拳這一優秀拳種發揚光大,造福於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