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英歌

祠堂英歌

祠堂英歌是普寧英歌中中板英歌,位於英歌之鄉的廣東省普寧市梅塘鎮遠光村祠堂寨。在2013年4月由祠堂村村民組織成立,由祠堂寨、新寨組成,為當地的節慶增添熱鬧氣氛,非常受歡迎。祠堂寨的謝慶輝是中板英歌頭槌。祠堂英歌由謝錫寅教練精心培養的一支隊伍英歌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祠堂英歌
  • 外文名:CITANYINGGE
  • 類型:民間舞蹈
  • 地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簡介,祠堂英歌全體成員,

簡介

祠堂英歌隊的領隊謝錫寅介紹了英歌藝術。英歌表演按照天干地支的數字,以36、72、108為人數,分為前棚、中棚、後棚,其中前棚是最主要的部分,演員們分飾梁山泊的英雄好漢,用油彩畫上臉譜,舞蹈演員手舞雙木棒,邊跳起威猛磅礴的動作,邊敲擊木棒發出節奏強烈的樂聲。要學會英歌的基本動作和隊形很容易,在手把手的指導下,幾天就可以學會,但要真正領略英歌的精粹,則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
英歌舞36人,每人手執長約1尺4寸,直徑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鑼鼓點、海螺號和吆喝聲,兩棒相擊翻轉,邊走邊舞。其佇列變化有長蛇挺進、雙龍出海、四虎並驅、粉蝶採花、孔雀開屏等共18套式;棒法有左敲、右敲、上敲、下敲、胯下敲、背後敲等;臉譜有文面、武面之分;節奏有快板、中板、慢板之別。祠堂英歌舞熔戲劇、舞蹈、武術於一爐,表演獨具魅力,它以剛勁、雄渾、粗獷、奔放的舞姿,構成了磅礴、威武、強壯、豪邁的氣勢,給人以力與美的震撼!
到了現 在,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英歌舞出現的場合也越來越多了。春節啊,勞動節啊,國慶節啊,元旦啊這些節日,迎接外賓啊,或者是學校的剪彩啊,大家都可以欣賞到英歌舞的表演。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九祈求姑娘保佑的儀式變成了現 在慶祝喜事的活動。
祠堂英歌舞這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民間舞蹈藝術之花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生活氣息,醇厚的泥土風味,揚名海內外。

祠堂英歌全體成員

謝慶輝、謝楚彬、謝錫寅、謝益梅、謝列輝、謝炳德、謝義鴻、謝義士、謝錦鴻、謝晉疊、謝華發、謝偉鴻、謝海俊、謝浩彬、謝炳旭、謝益勝、謝育靜、謝炳發、謝益亮、謝奮生、謝群雄、謝賢俊、謝梓鍵、謝松鑫、謝寶權、謝金選、謝偉凱、謝桂、謝濤、謝澤彬、謝鴻森、謝宏豪、謝宏洪、謝宏信、謝宏亮、謝炫標、謝明興、謝賢傑、謝賢明、謝浩練、謝卓標、謝曉潤、謝曉祥、謝澤鑫、謝必寬、林皇龍等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