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歷程,飛行任務,任務計畫,任務目的,技術狀態,對接目標,飛船組成,測控通信,著陸場地,飛行運載,飛行乘組,運載物品,技術保障,關鍵技術,技術突破,太空保障,太空授課,榮譽表彰,文化特色,紀念郵品,紀念展示,任務意義,
運行歷程
2013年1月2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十二次工作會暨神舟十號任務動員會在京召開。(圖集來源:)
2013年2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發言,計畫該年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套用性飛行。
2013年3月2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空間技術研究院在京組織召開評審會,同意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出廠執行飛行任務。
2013年3月31日,神舟十號通過出廠評審,並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在發射場的各項測試準備工作。
2013年5月2日,用於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在發射場的各項測試準備工作。
2013年5月6日,神舟十號完成發射場電測工作,轉入加注工作階段。
2013年5月18日,神舟十號加注前質量評審會召開。
2013年5月19日,神舟十號轉入加注廠房。
2013年6月3日,神舟十號完成垂直轉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2013年6月10日,神舟十號發射裝置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加注推進劑。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
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入駐天宮一號。
2013年6月14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在軌維護,完成內裝飾材料更換試驗。
2013年6月23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兩飛行器建立剛性連線,形成組合體。
2013年6月25日,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組合體成功分離,飛船從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上方繞飛至其後方,並完成近距離交會。
2013年6月26日,神舟十號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安全著陸,飛行任務取得成功。
2013年6月28日,神舟十號返回艙開艙儀式在北京舉行,進行搭載物品移交工作。
2020年12月20日,神舟十號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飛行任務
任務計畫
1、計畫在軌飛行15天;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式,先後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
2、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並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
3、完成組合體飛行後,飛船撤離並返回著陸場,天宮一號轉至長期運行軌道。
任務目的
1、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技術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
2、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3、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和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太空飛行器在軌維修等試驗,首次開展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4、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技術狀態
對接目標
天宮一號於2011年9月29日發射入軌,截至發射2013年6月,已在軌運行610多天,運行穩定,所有設備狀態良好,推進劑等消耗性資源滿足執行後續任務要求。
飛船組成
神舟十號飛船主要由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組成,與神舟九號飛船技術狀態基本一致,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與可靠性,進行了部分技術狀態更改。飛船全長9米,艙段最大直徑2.8米;飛行速度約每秒7.9千米,每小時飛行2.8萬千米。
發射神舟十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火箭與遙九火箭技術狀態基本一致,全長約58米,起飛質量約496820千克。
測控通信
測控通信網(運行段)由3顆天鏈一號中繼衛星(中繼衛星控制管理中心)、12箇中國內外地面測控站、3艘測量船,以及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東風航天發射指揮控制中心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等組成。
著陸場地
主著陸場位於內蒙古中部地區草原﹐副著陸場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南地區,並設定了陸上應急返回著陸區和海上應急濺落區。
飛行運載
飛行乘組
神舟十號飛行乘組總計3人,於2013年4月入選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分別為:
運載物品
神舟十號移交的搭載物中,既有任務中搭乘神十飛船飛行15天的物品,也有跟隨天宮一號飛行630多天、由神舟十號航天員帶回的物品,包括安徽、江蘇、雲南等省搭載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種子、醫學生物樣本等科學實驗物品,北京市中小學生寫給神十航天員的信件以及部分美術書法作品等;其中有一枚體積微小的晶片,上面儲存著從中國徵集來的各類航天主題藝術作品,航天員還同時帶回天宮一號內飾物“中國結”。
技術保障
關鍵技術
神舟十號採用多個關鍵技術,保障飛行任務成功展開,其中主要技術為:
1、光學成像敏感器相機探頭消雜散光塗層在制導、導航、控制等關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2、空間對接機構塗層的成功研製大幅提高了對接可靠性。
3、耐輻照舷窗玻璃提高了飛船視窗在惡劣空間輻照環境下的使用壽命。
4、飛船防熱天線窗確保了飛船和太空人順利地與地面指揮中心保持正常的通訊。
5、套用於主著陸場雷達系統的堇青石微晶玻璃元件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發揮了關鍵作用。
6、套用於天宮一號可見光相機主鏡的輕量化碳化矽光學部件則是中國當時獲得成功套用的國產最大尺寸反射鏡。
技術突破
1、首次進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套用性飛行。神舟十號進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套用性飛行,其任務是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
2、首次增加了繞飛。神舟十號繞著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進行繞飛;該實驗的成功對建造空間站同樣非常重要,因為空間站上可能有多個對接口,飛行器要從多個方向與它對接。
3、神舟十號航天員首次太空授課,將天地連線。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組成組合體飛行12天,該期間航天員把天宮一號作為太空講堂,給地面的青少年做太空講座,還會做一些富有趣味的太空實驗,讓孩子們了解太空知識,感受到太空的奇妙,激發對航天的興趣。
4、"太空空調"和"太空廚房"使用升級版。針對神十任務神舟十號對太空空調和太空廚房作進一步的升級,力求可靠性更高,功能更多,舒適度更好。
太空保障
為了進一步提高航天員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質量,神舟十號採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完善了艙內生活垃圾處理。本次任務中增加了廢物收集袋的品種規格和數量,方便航天員在軌對生活廢棄物進行密封處理和存放。
2、豐富了航天食品,針對航天員進行了個性化的設計增加了食品種類,而且通過改進工藝改進了食品的感官接受性。
3、最佳化了航天員的工作程式和作息安排,增加了工作項目的時間餘量。此外,經過為天宮一號更換地板、還有一些限位裝置,可以使航天員的天宮生活更加方便。
太空授課
2013年6月20日,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組合體飛行期間,王亞平擔任主講老師,聶海勝配合,張曉光擔任攝像師,向地面課堂演示了幾項物理實驗,展示了在物體在太空失重環境狀態下的現象,總計6000萬名中小學生通過電視轉播同步收看,分享宇宙知識,實現了航天工程領域、科普界和教育界在培養青少年方面的無間協作,並為後續空間站工程建設積累經驗。(圖集來源:)
榮譽表彰
文化特色
紀念郵品
2013年6月,為紀念神舟十號飛行任務,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中國夢航天情》紀念郵折、《神十飛行任務紀念封》、《神十航天員紀念封》等多款郵品;其《中國夢 航天情》十年載人航天個性化郵票本冊集航天壯麗史詩與航天科普知識於一體,重現5次載人航天飛行的跨越,展示泱泱大國的航天情節和民族自豪感。
紀念展示
2020年12月20日,神舟十號的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示。
任務意義
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連戰連捷,為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後續載人航天空間站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國家航天局 評)
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全面進入載人空間站工程建設階段。(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