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棘平台是2009年公布的古生物學名詞。
中文名稱 | 神經棘平台 |
英文名稱 | neural spine platform |
定 義 | 神經棘末端相互癒合並向兩側擴展形成一平台。這一結構出現在一些大型蜥腳類薦椎部的神經棘中。這一結構可能有利於背面附著膜質骨板。 |
套用學科 | 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脊椎動物學與古人類學(二級學科),恐龍類(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經棘平台
- 外文名:neural spine platform
- 所屬學科:古生物學
- 公布年度:2009年
神經棘平台是2009年公布的古生物學名詞。
中文名稱 | 神經棘平台 |
英文名稱 | neural spine platform |
定 義 | 神經棘末端相互癒合並向兩側擴展形成一平台。這一結構出現在一些大型蜥腳類薦椎部的神經棘中。這一結構可能有利於背面附著膜質骨板。 |
套用學科 | 古生物學(一級學科),古脊椎動物學與古人類學(二級學科),恐龍類(三級學科) |
神經棘平台是2009年公布的古生物學名詞。定義神經棘末端相互癒合並向兩側擴展形成一平台。這一結構出現在一些大型蜥腳類薦椎部的神經棘中。這一結構可能有利於背面附著膜質骨板。出處《古生物學名詞》。...
阿納川街龍(神經棘)阿納川街龍(神經棘)是產於遺址館剖面二號坑的一件中侏羅世化石。特徵描述 阿納川街龍神經棘化石。阿納川街龍屬蜥腳類,個體龐大,長頸長尾,腦袋小。保存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地學博物館。
叉龍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雙叉蜥蜴”,是按其頸椎背側的神經棘形狀命名的。這些脊椎與神經棘並非像梁龍超科般是直的,每一節都是呈Y型的,就像一個叉子一般。這些脊椎的神經棘是提供肌肉附著的地方。韌帶連結了這些脊椎骨,在背部形成了明顯的隆脊。叉龍是草食性動物,但是它不會與其他蜥腳類恐龍爭奪植物來源...
背椎13個,平凹型或弱雙凹型,側凹不發育,神經弓高,前部背椎神經棘橫向擴展,後側嵴比較發達,中部背椎神經棘呈棒狀,後部背椎神經棘高,呈側扁的板狀棘。薦椎4個不同程度地癒合。尾椎至少44個,平凹型或雙凹型,末端幾個尾椎癒合、膨大形成骨質尾錘,尾錘之上可能還附著有刺狀骨板。肩胛骨較窄長。腸骨低、其...
董氏大山鋪龍左腸骨是產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的中侏羅世(J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頸椎短,頸椎體後凹型,腹嵴弱發育,側凹縱長而深。頸神經棘低,後部頸椎神經棘和前部背椎神經棘呈橫板狀,頂端弱分叉。背椎13個,背椎體平凹型或雙凹型,前部背椎體側凹發育。中、後部背椎神經棘高,呈橫寬的厚板...
董氏大山鋪龍左恥骨是產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的中侏羅世(J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頸椎短,頸椎體後凹型,腹嵴弱發育,側凹縱長而深。頸神經棘低,後部頸椎神經棘和前部背椎神經棘呈橫板狀,頂端弱分叉。背椎13個,背椎體平凹型或雙凹型,前部背椎體側凹發育。中、後部背椎神經棘高,呈橫寬的厚板...
張氏大安龍樞椎是產於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永安鎮的晚侏羅世(J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中等大小的勺狀齒蜥腳類。額骨前部背視呈“M”形。頸椎略延長,最長頸椎不超過背椎平均長度的2倍。樞椎極短而高。頸椎後凹型,側凹發育,縱長且深,無腹嵴。頸椎神經弓上的坑凹構造很發育。頸椎神經棘低,上緣平直,前後延長。...
阿馬加龍生活在南美洲,身長約10米,頭部長而扁,頸部較長,身上最奇特的地方是從頸部到背部的脊骨上長有一對很長的神經棘,被皮肉完全包裹住形成一對頸帆。它是素食性恐龍,用四肢行走,喜歡一邊走,一邊吃樹葉。阿馬加龍是一種長相奇特的蜥腳類恐龍,這種恐龍的頭顱骨長而扁,脖子的長度幾乎是身軀長度的1.3倍...
合川馬門溪龍右腓骨是產於四川省自貢市匯東新區園丁苑的晚侏羅世(J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巨型的蜥腳類恐龍,最大個體超過20m。頭骨結構較輕巧,牙齒勺狀,前後緣均發育鋸齒。齒式為Pm4+M18/D19。薦前椎後凹型,後部頸椎和前部背椎神經棘微弱分叉。頸椎多達19個,頸椎特別長,最長頸椎為背椎平均長度的3.3倍。
董氏大山鋪龍左股骨是產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的中侏羅世(J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頸椎短,頸椎體後凹型,腹嵴弱發育,側凹縱長而深。頸神經棘低,後部頸椎神經棘和前部背椎神經棘呈橫板狀,頂端弱分叉。背椎13個,背椎體平凹型或雙凹型,前部背椎體側凹發育。中、後部背椎神經棘高,呈橫寬的厚板...
豪勇龍一度被認為有大型背部帆狀物,由厚、長的脊椎神經棘支撐,長度約50厘米,並橫跨整個背部與尾巴,類似同時代著名的肉食性恐龍棘龍,以及二疊紀的異齒龍。事實上,這些高大神經棘並不完全類似棘龍的帆狀物。其他動物的棘柱未端變細,而豪勇龍的棘柱未端末端則是變厚。豪勇龍的棘柱由肌腱連線在一起,可牢固...
如同其它鴨嘴龍類,副櫛龍是二足恐龍,但可以轉換成四足行走。副櫛龍可能在尋找食物時採用四足方式,而在奔跑時採用二足方式。副櫛龍脊椎上的神經棘高大,這特徵常見於賴氏龍亞科恐龍,這特徵增加背部高度,超過臀部的高度。已發現沃克氏副櫛龍的皮膚痕跡,顯示皮膚上有瘤狀鱗片。副櫛龍最著名的特徵是頭頂上的冠飾,由前...
頸椎長,最長頸椎為背椎平均長度的3.7倍,椎體後凹型,腹嵴和側凹均較發育,神經棘低而長,上緣平直,後部頸椎板狀構造發育。頸肋特別長。背椎後凹型,側凹發育,神經棘不分叉。4個薦椎椎體彼此癒合,神經棘部分或完全癒合。前部尾椎為微弱的雙凹型,第一尾椎(薦尾椎)的尾肋擴張,略呈扇形。中部尾椎脈弧分叉。...
科普中國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官方平台 什麼是似鱷龍 似鱷龍意為“鱷魚模仿者”,擁有類似鱷魚的嘴部,生存於中白堊紀的非洲,約為1億2000萬年前到1億1000萬年前。似鱷龍的脊椎有高大的延伸物,最高處位於臀部,它們可能撐者由皮膚構成的帆狀物或背脊,類似棘龍,但沒有棘龍那樣高大。似鱷龍是種巨大且強壯的動物,它們的...
薦前椎後凹型,椎體中空性較大,板隔構造簡單,前部背椎和後部頸椎神經棘分叉。頸椎多達18個,最長頸椎為最長背椎長度的2.5倍,椎體無腹嵴,側凹不發育。頸肋特長,中部頸肋前突末端分叉。背椎12個,椎體側凹略發育,神經棘高。薦椎5個,椎體癒合,神經棘前4個癒合。前部尾椎強烈前凹型。肩胛骨長大,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