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戰

神經戰

在戰場上,恐懼是一種普遍心理,它是因人基於求生本能,大腦受到強烈的外界刺激產生的一種失常和混亂的狀態。這種恐懼情緒具有極大的危害性,輕則使人失去正常的思維,自控能力,重則導致精神崩潰,行為失常,甚至完全失去戰鬥能力。正因為這樣,敵對雙方都在利用各種手段製造恐怖氣氛,打擊敵方士氣,以達到令敵方一觸即潰甚至未觸即潰的目的。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在這方面可謂獨領風騷,和突擊步槍一樣,希特勒為這種戰術命名為“神經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經戰
  • 外文名:war of nerves
  • 命名人:希特勒
  • 輕度危害:使人失去正常的思維,自控能力
  • 嚴重情況:精神崩潰行為失常,失去戰鬥能力
  • 傳統心理戰:包括兩部分,一是恐嚇一是欺騙
  • 神經戰側重:恐嚇的心理戰術
戰例,與心理戰的區別,

戰例

這種戰爭方式人們大多只了解其在戰術上的套用,例如轟炸機的尖叫,狙擊手的獵殺,突然使用新式武器等,其實納粹德國在戰略上也不乏得意之作。1940年,德國入侵挪威前,其駐奧斯陸大使館進行了一次盛大的電影招待會,期間為挪威的軍政首領和工商巨頭放映了最新拍攝的紀錄片《火的洗禮》,電影內容顯示了德軍如何以閃電戰擊潰了波蘭軍隊,特別是突出了上千架飛機的狂轟濫炸,數千坦克的橫衝直撞,以及幾小時之後就變成了廢墟的華沙。銀幕上的每一個鏡頭都強烈地震懾這觀眾,令人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感。放映完畢,德國大使一再提醒在場人們: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在這種恐嚇面前,挪威當局驚慌失措,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勇氣,賣國言論大行其道。納粹德國“給賣國賊一個藉口”的戰略目的完全實現。後來的事大家都是知道的,德軍兵不血刃地占領了挪威首都,進而完全占領全境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受到有效的抵抗。

與心理戰的區別

神經戰之所以認為是希特勒的功績,是因為它並不等同於傳統上的心理戰。一般而言,傳統意義上的心理戰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恐嚇一是欺騙,這兩大手法奇正互變演繹出無數的戰爭經典。希氏推崇的“神經戰”是一種側重於恐嚇的心理戰術,並且在實施中充分利用先進的工業技術成果作為載體,例如紀錄片,航彈等,營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恐怖氣氛。神經戰的自成體系,在心理戰的歷史上可謂是一個劃時代的發展,在此之前,這種恐怖氣氛基本上是用大屠殺營造的。或許,我們也可以把“神經戰”看成人類文明的一次尷尬的進步吧。
例如,人看見顏色,顏色是心理內容,不是心理學的主要對象;看見是意動,意動才是心理學的主要對象。布倫塔諾的心理學理論稱為意動心理學(actpsychology)。由於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思想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大學任教時所倡導的,故而被稱為奧地利學派(Austrianschoo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