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樂觀

官署名。明洪武十一年(1378)置,屬太常寺,掌祭祀天地、神祇及宗高、社稷時樂舞,由提點、知觀等官主管。清初沿置,乾隆八年(1743),改觀為所,知觀為知所;十三年(1748),又改所為署,改提點為署正,知所為署丞,屬樂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樂觀
  • 性質:官署名
  • 時間:明洪武十一年
  • 屬於:屬樂部
明神樂觀被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景曰“神樂仙都”。原名真武大帝行宮,專供奉道教“真武大帝”,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太祖敕建為“神樂觀”。澧泉井碑立於永樂四年,泉水是明代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到天壇祭天時所用之淨水。傳說“天降甘水,地出澧泉”,井水自天來,永樂四年冬季,一日永樂皇帝登壇祭天,誠意感動天地,第二天天空出現祥雲繚繞、鸞鶴飛舞景象,皇帝聞奏,立刻率百官駕幸朝天宮對天叩拜,愈發感動上蒼,這天夜晚天降甘露於鐘山,天明澧泉井出神樂觀。澧泉井逢久旱不雨,井水仍始終不竭。明神樂觀今無處可尋,僅存六角井欄、贔屓及澧泉碑遺物,澧泉碑歷經滄桑,風雨剝蝕,碑文難以辯認,但碑額篆字“瑞應澧泉之碑”仍依稀可識,此六字為明翰林學士胡廣撰寫。贔屓經過歷史風雨,已傷痕累累,但作為明神樂觀遺址的見證倖存至今,這兩處遺物原保存於今天壇新村江蘇冶金機械廠內,現遷移於白馬石刻公園內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