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生命(王學理所著科普書籍)

神奇的生命(王學理所著科普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神奇的生命》為該系列叢書之神奇的生命一冊。“全新知識大搜尋”系列叢書誠邀多位專家編寫,堅持實用、易懂的原則,力求通過全新的角度來闡釋宇宙、地球、海洋、陸地、節能、環保、資源,以及人文科學的各個方面。書中文字簡約,行文流暢,設計精美。

基本介紹

  • 書名:神奇的生命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85頁
  • 開本:16
  • 作者:王學理
  • 出版日期:2009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2611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本書從生命的進化、物種間的衍替規律描述物種間的相互關係,揭示物種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演化過程,這對於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學知識,尤其是學習最新的科學知識,以便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攀登祖國生命科學高峰,一定會大有益處;循著這條路走下去,就一定會成為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會的傑出科技人才。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微生物
細菌/002
放線菌/004
藍細菌/006
雙歧桿菌/008
衣原體、支原體/010
酵母菌/012
病毒/014
藻類/016

第二章 真菌
真菌的繁殖和生活史/020
真菌的營養方式/022
真菌生長的理化條件/024
真菌的地位/026
藻菌類/028
子囊菌/030
冬蟲夏草/032
擔子菌/034
黑粉菌/036
木耳/038
一多孔菌——茯苓/040
多孔菌——珊瑚菌/042
多孔菌——猴頭菌/044
多孔菌——靈芝/046
傘菌類——蠟傘/048
傘菌類——白蘑/050

第三章 地衣與苔蘚
地衣與苔蘚的分類/054
蘚類/056
蕨類/058
石韋/060

第四章 種子植物
裸子植物/064
鐵樹科、銀杏科/066
松科/068
杉科/070
柏科/072
桑科/074
毛茛科/076
木蘭科/078
楊柳科/080
山毛櫸科/082
樟科/084
十字花科/086
薔薇科/088
豆科/090
芸香科/092
大戟科/094
漆樹科/096
無患子科/098
錦葵科/100
桃金孃科/102
山茶科/104
傘形科/106
杜鵑花科/108
蘿薛科/110
旋花科/112
唇形科/114
茄科/116
玄參科/118
茜草科/120
天南星科、鳶尾科/122
棕櫚科/124
百合科/126
石蒜科、莎草科/128
蘭科/130
菊科/132
禾本科/134

第五章 哺乳動物
現代哺乳類的特點/138
哺乳動物家族/140
哺乳動物生態/142
原獸類/144
後獸類/146
真獸類/148
翼手目/150
食蟲目/152
靈長目/154
兔形目/156
鱗甲目/158
齧齒目/160
鯨目/162
食肉目/164
鰭足目/166
長鼻目/168
奇蹄目/170
偶蹄目/172
誨牛目/174

第六章 寫在最後
口生命的起源與地球的演化/178
類人猿、猿人、古人/180
新人/182
現代人的起源/184

文摘

細菌
細菌是一類細胞細而短,結構簡單、細胞壁堅韌的原核微生物。它們
細胞的直徑為0.5微米,長度為0.5~5微米,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細菌在自然界分布最廣,數量最多,與人類關係也最密切。它也是工
業微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套用的對象。
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主要形態有球狀、桿狀、螺旋狀。又稱做球菌
、桿菌和螺旋菌。
球菌近球形或球形,又因細胞多寡分為雙球菌、葡萄球菌、單球菌、
鏈球菌、四聯球菌、八疊球菌等。
桿菌細胞呈桿狀、圓柱狀,種類最多。如長桿菌、短桿菌、棒桿菌、
梭狀桿菌、雙桿菌、鏈桿菌等。
螺旋菌,細胞呈螺旋狀,種類不多,但通常是病原菌,它的細胞壁較
堅韌,菌體較硬,常以單細胞分散存在。如弧菌、螺菌。
值得提及的是還有一類介於細菌和原生動物之間的原核微生物叫螺旋
體,它與螺旋菌結構接近,但沒有細胞壁,所以菌體很軟。其螺旋在6環以
上。有的細胞中央有彈性軸絲,如梅毒密螺旋體就是。
細菌細胞大小可用顯微鏡觀察,如大腸桿菌長度為0.2~1.5微米,桿
菌長1~5微米,寬0.5~1微米。芽胞桿菌比不產芽孢的菌體大。
菌體大小與培養時間相關,一般培養4小時的枯草桿菌比培養24小時的
細胞長5~7倍,但寬度變化不大。
細菌細胞構造,有細胞壁、細胞膜,中心體也叫間體,間體相當於其
核細胞的線粒體。有擬核或叫原核。因為還有像真核生物那樣的細胞核,
所以叫擬核,類似細胞核,相當於真核細胞的染色體、核質體等。此外還
有內含物顆粒,核糖體,氣泡及鞭毛等。有的還有絨毛。絨毛是長在細菌
體表的一種纖細、中空、短直的毛,直徑在7~9納米之間。
某些細菌在環境不良時會在細胞壁表面形成一層黏液狀物質,叫葵膜
。其作用是保護細胞免遭乾燥影響。
細菌以細胞橫分裂即裂殖方式繁殖,分裂有三步,一核分裂,二形成
橫隔壁,三子細胞分離。
除無性繁殖外,細菌也能有性繁殖,其方式為有性接合,如埃希氏菌
、志賀氏菌、沙門氏菌、假單胞菌和沙雷氏菌都如此。
細菌培養可在固體培養基上進行,也可在液體培養基上進行,但關鍵
是菌種分離、提純和培養基中要有充足的磷源、氮源。

放線菌
放線菌是介於真菌和細菌之間的單細胞微生物。它的結構以及細胞壁
組成都與細菌相似,它在分類上也屬於原核微生物。
放線菌的菌絲呈纖細的菌絲,有分枝,以外生孢子形式繁殖,這又與
黴菌相似。
放線菌的菌落中的菌絲常從一個中心向四周輻射狀生長,故名放線菌

大多數放線菌腐生生活,少數種類營寄生。腐生型放線菌在自然界分
布很廣,在物質循環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寄生型可引起人與動植物疾
病。放線菌主要存在於土壤中,在中性或偏鹼性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尤多
。土壤特有的泥腥味就是放線菌代謝物引起的,在空氣中,淡水及海水中
也有一定分布。
放線菌對人類的貢獻遠遠大於由它帶來的不利,迄今為止,人類從放
線菌中提取的抗生素已達4000多種。著名的抗生素如金黴素、土黴素、鏈
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金黴素、井崗黴素等,都是放線菌家族的產
物。
放線菌是由分枝狀的菌絲組成。菌絲大多無隔膜,所以仍屬於單細胞
。菌絲粗細與桿菌相近,大約1微米左右。細胞壁含胞壁酸、二氧基庚二酸
,不含幾丁質、纖維素;革蘭氏反應陽性。菌絲又分基內菌絲、氣生菌絲
和孢子絲。
基內菌絲又叫初級菌絲體,功能是吸收營養物質。氣生菌絲是由基內
菌絲長出培養基外,伸向空間的菌絲:較粗、分枝狀。孢子絲為繁殖菌絲
,也叫產孢絲,是由氣生菌絲髮育而成。
放線菌生活史:孢子萌髮長出1~3個芽管;芽管伸長,長出分枝形成
營養菌絲;營養菌絲伸長形成氣生菌絲;氣生菌絲髮育成熟形成孢子絲;
孢子絲產生孢子。
孢子又有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之分。分生孢子由氣生菌絲形成孺子
絲後待發育到一定階段分化而成。子囊孢子是由菌絲盤成孢子囊,產生橫
隔,形成孢子。還有一種繁殖方式就是菌絲片段再生也可以形成新的菌絲
體。有些放線菌偶爾也會產生厚壁孢子。
孢子常帶色,呈白、灰、黃、橙黃、紅、藍、綠色等。成熟孢子顏色
是菌種鑑定依據。

藍細菌
藍細菌是體內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一類微生物,由於它沒
有葉綠體,細胞壁與細菌相似,細胞核沒有核膜,所以科學家們仍然把它
們歸屬為原核微生物。也有人叫它們藍藻或藍綠藻。
藍藻是最古老的綠色植物。植物體的構造像細菌一樣簡單,為單細胞
植物,作前細胞構造。體內含有葉綠素,可自造食物,還含有藻藍素(因此
得名藍藻)。細胞壁常有黏質膠聯成群體,故又叫黏藻。
藍細菌分布廣泛,地球上幾乎所有環境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土壤、
岩石、池塘、湖泊、樹皮上,乃至80℃以上的溫泉、鹽湖,都有藍細菌生
長。
從進化角度看藍細菌是早期單細胞生物的後代,是綠色植物的開拓者
,它能在貧瘠的沙灘和荒漠的岩石上紮根立足,為後來綠色植物的生長創
造條件,可謂先鋒生物。
藍細菌形態差異較大,有球狀、桿狀的單細胞體,也有絲狀聚合體結
合細胞鏈。細胞大小從0.5微米到60微米不等,多數為3~10微米之間。
當許多藍細菌個體聚集在一起時,可形成肉眼可見的群體。在其生長
旺盛時,可使水的顏色隨藻體顏色而變化。如銅色微囊藻,在水中大量繁
殖時,形成“水華”,使水體改變顏色。
藍細菌生長條件簡單,很多種類有固氮作用,多數的光能生物,能像
綠色植物一樣進行產氧光合作用,能同二氧化碳(CO2)同化成為有機物,所
以,它們是屬光能性自養型微生物。
藍細菌對環境的較強適應能力來自於菌體外面著色的膠質層,既可保
持水分又可抗禦風沙乾旱。比如保存了87年的葛仙米標本,移到適宜的環
境中仍能生長。
藍細菌以裂殖方式進行繁殖,也可出芽繁殖,產生孢子的情況極少。
藍細菌中已知有20多種具有固氮作用,在農業上已成為保持土壤氮素
的重要因素。在水田中培養藍細菌,可以增加生物氮肥,提高地力。
在醫學上,許多藍細菌可用來治療肝硬化、貧血、白內障、青光眼、
胰腺炎、糖尿病、肝炎等。
藍細菌的特殊作用和在生物鏈中的生態作用,使它具有重要的研究價
值。
P2-7

序言

生命科學是最古老的科學,它是發展完善最快,分支最多,進入先進
的現代技術領域的最嶄新的學科。研究生命的起源,必須追溯到46億年前
,地球剛剛從宇宙中脫穎而出,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演化過程。要交待清
楚微生物、植物,以及現代動物和人類的來龍去脈;要研究基因測序,就
必須再把它從遠古拉到人們的眼前。基因組測序、基因重組與複製、克隆
生物等等,這一個個鮮活的閃耀著現代科技光芒的最尖端技術,也是生命
科學的研究內容。
經典生物學是系統地研究一切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客觀規律和必
然聯繫的科學。它重點研究生命的起源、演化、進化與發展規律,是以解
剖分類為基礎研究生命的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
的進步,生命科學也在不斷地發展。後來形成很多以生命科學為基礎的分
支,像藥學、醫學、農學、林學、花卉學、園藝學、畜牧學、食用菌學、
工業微生物學等,無一不是生命科學的細化與發展。但這種細化和發展沒
有脫離生物學的範疇,它們仍然把理論上的形態描述、分類特徵以及生物
生態學特性作為中心和重點。生命科學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完全是因社會
發展科技進步而逐漸建立、不斷完善的。
當然,生命科學的核心部分也在不斷發展與細化。每一門、每一綱、
每一目、每一科都可能發展出一類相對完整的學科分支。這些學科分支都
是生命科學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生命科學龐大體系的重要內容。
但無論怎樣變化,分類是生命科學最基本的內容,只有正確地分類才能科
學地找出每一類生物的進化順序,才能認清生物間的複雜演化關係,從而
從錯綜的交錯關係中理出脈絡,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否則在億萬種生物面
前就會茫然不知所措,想要認識生物等於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地球已形成了46億多年,經過10多億年無生命的演化階段,到了34億
年前,單細胞的生命才開始誕生。在以後的這54億年里,生物形成由單細
胞到單細胞群體,由單細胞群體到多細胞,再通過多細胞生命的演化發展
形成組織、器官、系統,進化成今天活躍在世界上的各種各樣的微生物、
植物、動物以及人類。
生物進化到今天,作為地球上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毫不例外地與其他生
物一樣,遵從自然規律,只有審時度勢、順應趨勢,才能使大自然為人類
造福,否則,人類也逃不脫大自然的懲罰。與萬物為伍而不維護落後和原
始,發展社會、追求進步又不破壞自然,這給人類出了個大難題。
本書從生命的進化、物種間的衍替規律描述物種間的相互關係,揭示
物種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演化過程,這對於在青少年中普及科
學知識,尤其是學習最新的科學知識,以便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攀
登祖國生命科學高峰,一定會大有益處;循著這條路走下去,就一定會成
為有益於國家、有益於社會的傑出科技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