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四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主要討論“政治神話”的理論問題,諸如“神話”與“政治神話”的定義、性質、中國古代神話的特點、研究現狀以及政治神話的生成過程及其功能等等。第二章主要討論3—6世紀少數民族政治神話的產生及影響。第三章主要討論3—6世紀少數民族政治神話的類別與特點。第四章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對3—6世紀少數民族政治神話中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感生神話進行分析。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政治神話的理論問題 第二章 3—6世紀少數民族政治神話的產生及影響 第三章 3—6世紀少數民族政治神話的類別與特點 第四章 3—6世紀少數民族政治神話個案研究 |
創作背景
有別於狹義上的神話概念,政治神話通常是文明時代人們出於特定意識形態目的,圍繞現實中重要政治人物構建而成的神秘化故事。政治神話的素材主要來自歷史時期流傳下來的神話、宗教等神秘主義因素,其敘事情節則與被神化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及其現實需要相關。公元3至6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孳生的許多北方民族政治神話,為當時的歷史文化塗上了異樣的色彩。這些政治神話是中原漢文化傳統中神祕思想、宗教意識與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文化因素相撞擊、融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多元性、現實性特徵。深入闡釋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神話的成因、樣態及內涵,不僅有助於揭示中國古代神話的豐富性和獨特性,而且有助於進一步認識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基於此,《神在夷夏之間:3—6世紀北方民族的政治神話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通過大量的資料蒐集和對比分析,該書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治神話主要集中於感生、異貌、異象、占卜(問卜)等方面,這些類別實際上是傳統文化中的“
休徵”及“
咎徵”觀在史學著作中的反映,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文化思潮在史學著作中的痕跡。在對諸多神話現象進行分類研究的基礎上,作者歸納出這一時期少數民族神話的大致特點,即濃厚的政治性、現實性和複雜的內容、突出的主題以及鮮明的時代特徵。
該書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劉淵、苻堅和石勒等人的感生神話為研究對象,對史書記載的有關他們自身的神話進行理性的、推理的分析。通過研究發現,劉淵、苻堅感生神話不可以簡單認為是少數民族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也不可以理解為是史前圖騰崇拜的遺留。它們是傳統漢文化中某些文化要素、神話傳說以及歷史實際在民族融合背景下的新綜合。魏晉南北朝時期包括劉淵、苻堅等神話在內的豐富政治神話的出現,一方面揭示了中國古代神話產生的一條獨特途徑,另一方面也說明少數民族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不僅接受漢文化中廣受關注的所謂先進的部分,也吸收了漢文化中的一些非理性的因素。
該書認為3—6世紀少數民族政治神話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少數民族政治首領為實現政治訴求、獲取政治資本,便通過為自身或祖先編造政治神話,以達到“取威於人”的目的,由此催生了大量政治神話。其二,受中國古代歷史“正統”觀念的影響,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者為爭取民眾(主要是新統治地區的廣大漢族民族)對其政權的認同和擁戴,更加積極地謀求“融入”中原文化,即使以非理性的手段也在其列,政治神話獨特的功能以及在當時社會上的廣泛影響,使其不斷被創造和豐富的原因。其三,魏晉南北朝的北方少數民族上層有較好的漢學基礎,這為他們接受漢文化中的政治神話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該時期少數民族政治神話是傳統漢文化的延續,是民族深度融合的結果。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神在夷夏之間:3—6世紀北方民族的政治神話研究》 | | | |
作者簡介
胡祥琴,女,漢族,北方民族大學民族學學院教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神話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