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金林,男,1953年6月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陶瓷工藝美術家、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陶瓷工藝美術家、景德鎮市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景德鎮美術家協會會員、景德鎮鐵路陶瓷書畫社社長、景德鎮藝術瓷廠特聘畫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金林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萬年
- 出生日期:1953年6月
- 職業:工藝美術師
- 主要成就:景德鎮鐵路陶瓷書畫社社長
- 代表作品:《大地回春》
媒體報導,一塊打碎的瓷板畫,打開通往陶瓷藝術的大門,一份對藝術的執著,贏得遊客的喜愛和尊重,一個人的帶動,讓敲榔頭的手畫出精美藝術品,一份本真的堅守,生活和作品都烙上自己風格,主要成就,代表作品,
媒體報導
師法自然 高情遠致
——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祝金林
記者 徐 軍
4月的景德鎮,波瀾不驚。蓮社北路,幽靜素雅的工作室里,古色古香的瓷瓶靜默佇立,茶香裊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祝金林娓娓地聊起了自己的藝術歷程。
短短的兩三個小時,撥開歲月的煙塵,他領著大家穿越了自己的大半生,講的是故事,卻時不時地迸出一些精彩的句子,這些如點點珠玉的句子蘊含著獨特的創作觀和睿智的思想,以及寶貴的人生經驗。
一塊打碎的瓷板畫,打開通往陶瓷藝術的大門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偶然又必然的,偶然是無意中碰到的一個機遇,必然是在機遇來臨前做好的準備。
1953年出生於萬年縣的祝金林,從小熱愛繪畫,臨摹過的紙張不計其數,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
上中學時創作的《毛主席去安源》,被視為“鎮校之寶”,在學校的牆上懸掛了好多年,直到拆房重建時,才被摘下來。
1970年,祝金林參軍進了福州軍區後勤部,因繪畫功底好,作為創作班子成員,有幸參與了連環畫《無影燈下頌銀針》的創作。
退伍後,他被分配在鐵路部門工作,工作的車站換了好幾個,從萬年站、香屯站到景德鎮南站,再到景德鎮東站;職務也不斷變換,從保衛幹事、宣傳助理到客運車間黨支部書記,再到俱樂部主任。但不變的是對繪畫的熱情,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油畫《靜靜的山谷》,國畫《雲山腳下聽漁歌》《匡廬錦繡》《和為貴》,書法《沁園春·雪》等作品都獲得了鐵路系統比賽的大獎。
和陶瓷藝術結緣,則要從一塊被打碎的瓷板畫說起。
上個世紀80年代,祝金林在火車站客運車間任黨支部書記時,著名畫家、遼寧省職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中年來景德鎮畫了一幅2米×1米的瓷板畫。在火車站裝運時,工作人員開的叉車拐彎時拐得太急了,“咔嚓”的一聲就撞上了柱子。這下麻煩大了,畫家臉色鐵青,一怒之下將火車站告上了法院,要求賠償60萬。這個天文數字嚇到了車站的領導,後來請了景德鎮的大師來鑑定這幅瓷板畫的價值,大師有些排外和“護犢子”,說只值兩三萬。
即使是兩三萬,在那個年代也是非常高的價格。這讓祝金林第一次意識到了陶瓷的價值。於是,他想,我有繪畫功底,又在景德鎮,有這樣雙重的便利,不如嘗試一下,看看自己的畫與陶瓷結合能煥發出什麼樣的光彩。
在陶瓷上作畫畢竟和在紙上不一樣。從此以後,他利用在車站工作的便利和一些大師交上了朋友,虛心地向他們請教;有時,還裝扮成遊客,在一些民間老藝人創作時“偷師”……在學習的同時,他開始嘗試畫些小物件,拿出去請同行指點,竟收穫了不少好評。真有這個水平?還是朋友間的客套?為了檢驗一下,他挑了些作品去參加各種比賽,居然陸陸續續地拿回一些獎項。
一份對藝術的執著,贏得遊客的喜愛和尊重
執著源於熱愛,要贏得尊重還須真情的全身心投入。
55歲的祝金林退居二線做了協理,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可以享享清福了,但他終究是個閒不住的人,把原來的“副業”和“主業”調換了一下位置,每天晨曦微現就“聞雞起舞”,一心撲在陶瓷藝術創作上。
他對待自己的作品就像對待親生骨肉。
2010年武漢鐵路局要贈送湖北省國土資源廳一幅瓷板畫,邀請祝金林為其創作一幅2米×1米的《黃鶴樓》。畫中要出現武當山和黃鶴樓等景點,但這些景點他一個都沒去過,怎么辦啊?挨個走一遍,時間來不及。後來他就想出了辦法,從網上下載了景點的很多照片,多方位地細細揣摩,最終找到了最佳角度。
室外冰天雪地,室內一絲不苟,整整一個星期,三易其稿,終於在臨近過年的時候,祝金林將畫好的瓷坯送進了窯。燒制青花瓷的溫度必須要達到1500℃,但這么高的溫度很容易燒壞東西,所以一幅好的青花瓷作品,除了要畫得好,還要些許運氣。接下來的4天,祝金林坐立不安,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他愛人看到這種情況,也急得去拜關公求保佑。
開窯的那天,老闆剛起床,就看到了早早守候在窯前的祝金林。待冷卻後,老闆開始從下至上將瓷器取出,看著他的不緊不慢,邊上的祝金林恨不得自己衝上去。他的作品在最上面,急切地要求老闆先取,老闆說這怎么可能。第一件瓷器拿出,燒裂了;第二件拿出,也一樣……這時祝金林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他再也顧不上了,直接搬個凳子站了上去……當一幅完整無缺、晶瑩剔透的《黃鶴樓》展現在眼前時,他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同時感覺自己忽然一下子置身於百花錦簇的春天。
這份對藝術的執著和認真,讓他和他的作品贏得了中外遊客的尊重和喜愛。
幾年前,國防科技大學有位教授走遍了景德鎮大街小巷的陶瓷店,人家問買什麼,他不作聲,在店內掃視一圈就走。幾天后,他走入祝金林和幾位畫友合開的店裡,在一幅瓷板畫前停住了,端詳許久他喃喃地說道:“對,就是這個,我要的就是這個!”這幅作品就是祝金林紅色題材的《今回首,離天三尺三》。教授告訴大家,他爸爸是位紅軍,他從小就有紅色情結,這次來景德鎮想找幅這方面的佳作,找了幾天一無所獲,沒想到在這裡找著了,並且這畫的質量還這么高。他當即買下了畫,還請祝金林喝酒、合影留念。
有個美國小伙子也是逛遍了景德鎮的街,最後抱起了祝金林的瓷盤《春貓》,愛不釋手。還有一位尚比亞的煤礦老闆,收藏了他的瓷板畫《秋韻》。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一個人的帶動,讓敲榔頭的手畫出精美藝術品
能圓自己的夢,是人生一大幸事;能助他人圓夢,則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2003年,祝金林擔任景德鎮鐵路俱樂部主任,上任之初,他就發現了幾位和自己一樣愛好繪畫和陶瓷藝術的職工。“我自己是做了喜歡做的事,能不能幫幫他們呢?”祝金林想到這裡,就著手成立了景德鎮鐵路陶瓷書畫社。第一期會員16個人,幾乎什麼工種都有,檢修的、開火車的……
當時俱樂部已經有好多興趣愛好組織了,如圍棋、象棋和桌球的等等。對於這個“一窮二白”的陶瓷書畫社,祝金林看到的是16位成員的一腔熱情,雖然沒有繪畫基礎、沒有名師指點,但只要有熱情,其它的問題還不都是小問題嗎?為了這個陶瓷書畫社,祝金林有些“偏心”,把相當一部分經費都花在這裡,不定期邀請專家授課、組織召開經驗交流會……漸漸地,這個陶瓷書畫社開始有了一些知名度。
兩年後,南昌鐵路總工會知道了這樣一個陶瓷藝術組織,便邀請他們到南昌舉辦展覽。於是,一輛大車將16名成員和他們的88件作品載到了南昌市鐵路文化宮,接下來的五天,這些成員在鎂光燈下和掌聲中出盡了風頭,鐵路職工家屬和市民都讚嘆:“不可思議啊,這些敲榔頭的手居然能畫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
就像對待剛出土的苗,祝金林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個陶瓷書畫社。會員的每一點進步,對他都是很大的欣慰;不管走到哪裡,最牽掛的是陶瓷書畫社,直到現在他還擔任著社長。在卸任俱樂部主任一職時,他對繼任者說:“陶瓷書畫社千萬不能丟掉, 我走後散掉可不行啊!”繼任者沒有辜負前輩的諄諄叮囑,盡心盡力地為書畫社的發揚光大努力著,會員的水平提高得很快,現 在市級的高級工程師就有5位。
一份本真的堅守,生活和作品都烙上自己風格
或許,返璞歸真是徹悟生活後必到的彼岸。
現 在的祝金林生活很簡單,每天只睡5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和創作。一有機會就帶著畫筆和相機出去尋訪名山大川,廬山、黃山、泰山、井岡山……都留下過他的足跡,他認為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用心學習自然,才能融入自然收穫靈感,創作出的作品才會有靈性。
“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有自己的靈性和風格。”“多旅遊、多寫生,才能保證創作靈感不枯竭。”……
幾十年如一日,他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一些品格:勤奮、專注、執著、謙虛、創新、淡泊……所以,他的生活和作品都烙上了自己的風格。
每每和他人談及自己時,祝金林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景德鎮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我在這裡不算什麼,和其他大師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扮遊客到民間老藝人“偷師”,是他多年來的傳統;即使是年輕的同行,只要畫得好,也會不恥下問。學問不論大小他都一視同仁,有時向別人請教半天,僅僅因為看到其一顆葡萄或者是一片芭蕉葉畫得好。
他認為,不懂得創新,技藝再高,也只能成為一名能工巧匠,要成為大師,還需要有自己的創造力。他從模仿前輩起步,到得陶瓷藝術精髓一二,一直都在思考和嘗試創新。在創作瓷板畫《大地回春》時,他將國畫中“沒骨畫”的技巧運用到了這陶瓷山水上,使人耳目一新,一舉摘下“上海世博會陶瓷藝術展”、“莆田全國藝術博覽會”等大賽的桂冠。
畫家最終是以畫作來說話的,祝金林深諳這個道理。他一心埋頭躬耕於陶瓷藝術的沃土上,拋卻瑣事,不求聞達。所以,他的作品少了一些功利,多出的是空靈。這在《採菊東籬下》《一鷺蓮聲》《灕江情》等作品中凸顯得淋漓盡致。
“只求耕耘,莫問收穫”,或許收穫得更多。
來源:《新參考文摘》旅遊專刊、江西旅遊網視
主要成就
2005年創作的陶瓷作品50*50瓷板畫《大地回春》獲莆田全國藝術博覽會金獎;
2005年在甘肅天水火車站為其創作32幅反映當地歷史文化的大型壁畫,深受當地民眾和遊客的讚賞;
2006年創作的陶瓷作品100件釉里紅瓷瓶《鐵骨傲霜》獲合肥全國藝術博覽金獎;
2007年率景德鎮鐵路陶瓷書畫社成員攜88件陶瓷作品,在南昌鐵路文化宮舉辦“景德鎮鐵路職工陶瓷作品展”,受到領導的高度讚賞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2010年陶瓷作品《大地回春》參加上海世博會陶瓷藝術展獲金獎。
祝金林的藝術成就,被《人民鐵道》《新參考文摘旅遊專刊》《江西工人報》《南昌鐵道》《景德鎮日報》,以及中國江西新聞網、消費日報網、中國企業新聞網、江西旅遊網視等多家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