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杏花初》是宋代詞人李彭老所寫的一首詞。全詞分上下兩片,四個層次來寫:第一層寫眼前時節;第二層寫舊日相識;第三層寫睹物思人;第四層寫久別愁思,上下連貫,一氣呵成。全詞描寫人事景物,互融交渾,表達詞人深沉的懷念前歡的情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祝英台近·杏花初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李彭老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祝英台近1
杏花初,梅花過,時節又春半。簾影飛梭2,輕陰小庭院。舊時月底鞦韆,吟香醉玉,曾細聽、歌珠一串。
忍重見。描金小字題情,生綃合歡扇3。老了劉郎4,天遠玉簫伴4。幾番鶯外斜陽,闌乾倚遍,恨楊柳、遮愁不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祝英台近:詞牌名,又名“祝英台”“祝英台令”“憐薄命”“月底修簫譜”等。雙調七十七字,上片八句三仄韻,下片八句四仄韻。
- 簾影飛梭:時光在帘子上飛快消逝。
- 合歡扇:團扇。
- 劉郎:漢代的劉晨,因入天台山遇到仙人。這裡作者以劉郎自指。
- 玉簫伴:吹簫的蕭史的伴侶即弄玉。這裡代指自己所戀的歌女。
白話譯文
杏花初綻顏,梅花已凋殘,春天又過去了一半。門帘的影子從西邊移到東邊,時間流逝像飛梭一般,轉眼庭院就有了黃昏的輕暗,一天就要過完。猶記得過去她在月光下戲盪鞦韆,笑容伴隨著她醉人的容顏,曾清晰地聽到她那珠玉般的歌聲一串一串。
怎么忍心再看見,那把生絹製成的團扇,上有我用描金小楷題寫的情言。劉郎我已老了,她卻如仙女弄玉遠離我在天邊。多少次我在鶯啼日斜的暮色中望遠,把樓台的欄桿倚遍尋覓思盼。只恨那聯袂成林的楊柳,再多、再濃也無法將我的思愁隔斷。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由詞意可以看出這首詞乃詞人中年之後所做。李彭老中年與量珠結合時,詞人吳文英曾作《絳都春》祝賀,以“流鶯常語煙中怨”讚頌他們的戀愛生活。這首詞即李彭老在婚後思念量珠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回首舊時的一段戀情,如此深微曲折地寫來,詞意往復,聲容兼美,在宋季情詞中,很少這樣工秀婉麗之作。
全詞上下片,分四個層次寫來:第一層寫如今時節,第二層寫舊日初識,第三層寫睹物懷人,第四層寫遠別愁思。人事景物,互融交煉,表現了作者十分深沉的懷念前歡的感情。
“杏花”三句,點春半時節。紅杏初開,梅花落盡,由此而觸起歲月如流的感慨。“簾影飛梭,輕陰小庭院”,寫索居獨處時無聊的心境。微陽照著低垂的簾幕,小庭院裡,一片漠漠輕陰。像以上幾句寫景之語,雖用了“杏花”“簾影”等看來是華美的詞語,卻構成了幽悄淒寂的氛圍,詞人那孤獨的形象已隱現於中了。“舊時”三句,轉人追憶。極力刻畫,精艷絕倫。想當時她在春月下打罷鞦韆,那如花般美好的容顏,已使人為之傾賞不已,何況還細聽她那圓轉清脆的歌聲呢。“鞦韆”一詞,不可滑眼看過。唐宋時期,女子在春日有玩鞦韆的習俗,故當庭院春半時節,便憶起舊時月底鞦韆的情景,上文第三句便有著落。“香”、“玉”,喻女子的體貌芳潔,詞人為之而宛轉低吟,醉心不已。“吟香醉玉”,真是極痴戀之語。白居易《寄於駙馬》詩:“何郎小妓歌喉好,嚴老呼為一串珠。”這裡輕輕點出女子的身份。
過片三句,緊承上片“歌珠”意,進一層寫別後的刻骨相思。三句作一句讀,意謂不忍重見當日自己曾題上情詩的合歡紈扇。“合歡扇”一語,意更深長。詞中用以暗示男女間的歡好。也許這扇是當初女子送給自己的定情之物。扇上題情,已包含許多難忘的事。如今重憶,舊情猶在,可惜的是舊侶已遠隔天涯了。“老了劉郎,天遠玉簫伴”,這是詞人深悲所在。“劉郎”,詞人自喻。李商隱《無題》:“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用劉晨重人天台尋覓仙侶不遇的故事,嘆息愛情的間阻。這首詞詞更著“老了”二字,益增蒼涼悲慨。
結處三句,含思綿渺。“遮愁”一語,雖亦見於前人詞句,如晏幾道《木蘭花》:“碧樓簾影不遮愁”,然用在該詞中,韻味更厚。楊柳棲鶯,而鶯啼又令人想起她那珠串般的歌聲。楊柳之外是斜陽照著的山川,她已像天般遙遠。古人有折柳贈別的風習,見了楊柳,也就勾起了離情。此詞末三句把這么多意象渾融在一起,於柔婉中寓幽怨之情,深蘊而有餘味。
名家點評
宋·周密《浩然齋詞話》:靡麗不失為國風之正,閒雅不失為騷雅之賦,摹擬玉台,不失為齊梁之工,則情為性用,未聞為道之累。
元·陸輔之《詞旨》下:警句凡九十二則:“幾番鶯外斜陽,欄乾倚遍。恨楊柳遮愁不斷。”
清·李佳《左庵詞話》卷下:詞家有作,往往未能竟體無疵。每首中,要亦不乏警句,摘而出之,遂覺片羽可珍。……“幾番鸚外斜陽,欄乾倚遍。恨楊柳遮愁不斷。”
作者簡介
李彭老,生卒不詳。字商隱,號貧房。宋理宗淳祐(1241-1252年)中曾為建康府沿江制置司屬官,後隱居龜溪。宋亡後,與王沂孫、王易簡、張炎、仇遠、周密等結為詞社,尤與周密過從甚密。詞作工秀,名聞於當世。與其弟李萊老有《龜溪二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