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聖橋
- 橋長:135米
- 高:14米
- 寬:8.5米
結構特徵,相關歷史,相關傳說,保護措施,祝聖橋舞陽河風光,周邊景點,
結構特徵
貴州省鎮遠縣的祝聖橋原名“溪橋”,後因為康熙大帝祝壽,改為“祝聖橋”。它不僅在貴州,甚至在西南地區都是比較長的一座橋。 這座橋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橋墩是明代的,而橋身卻是清代的,它的始建年代是明初洪武二年,據說當時因為陽河爆發山洪,該橋數次被沖毀。因此直至雍正元年即1723年才修建完成。
相關歷史
一座歷經600多年的歷史滄桑,光是修建的年代就長達250年的古橋,同時又是中國西南的要道,這樣的一所橋擁有的文化內涵,以及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長河中所起的作用,都讓記者充滿了無數的好奇。 貴州省鎮遠縣的祝聖橋原名“溪橋”,後因為康熙大帝祝壽,改為“祝聖橋”。橋長135米,寬8.5米,高14米,它不僅在貴州,甚至在西南地區都是比較長的一座橋。 這座橋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橋墩是明代的,而橋身卻是清代的,它的始建年代是明初洪武二年,據說當時因為陽河爆發山洪,該橋數次被沖毀。因此直至雍正元年即1723年才修建完成。
相關傳說
關於這座橋還有一個傳說,在祝聖橋中央的三個橋拱下,原來各安放了一把劍,名叫斬龍劍,相傳斬龍劍對真龍毫髮無損,但如果龍出現便會自動飛出去斬殺,曾經有兩把劍斬殺過兩條龍,使橋免遭洪水襲擊,於是現在就只剩下眼前這一把了。 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記者也不知道建橋者為什麼會獨具匠心的在橋下放劍,但這對於記者來說也許永遠都只是一個謎了,不過從橋的修建時間上,記者看到了建橋者的毅力及精湛的技藝。 鎮遠有著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通過湘黔古驛道可深入貴州腹地和雲南,直達緬甸;而因為陽河連線沅水,進入洞庭湖後,棄 舟登岸,向北可達京城,順流而下,向東可達沿海各地。它可以說是古代西南邊陲與長江中下游交往的動脈和捷徑。 那么是不是由於鎮遠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建橋者才會花費如此長的時間去修建呢?而這座橋在鎮遠這個地方又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當地的文史專家說,鎮遠在元代曾是一個軍事重鎮,由於地處滇尾楚頭,從西往東走前面是雲南、東邊就是楚國,兀必烈看到了鎮遠特殊的地理位置,派了大量的軍隊駐守在這裡,因此需要不停的輸入物資,南來北往的商人不斷的雲集到這裡來,於是鎮遠這個3.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便從軍事重鎮轉化成了商業重鎮。而過去鎮遠的交通主要是以水路為主,水路運輸十分發達,在沒有修橋之前採用渡船、浮橋很不方便,當地官員看到這種情況後便修了這座橋。 祝聖橋中央的亭子叫魁星樓,亭內原有的三副對聯,其中一副是“掃盡五溪煙,漢使浮槎撐斗出,劈開重驛路,緬人騎象地橋來”,它說明鎮遠是西南要道,古時緬甸和雲南方向的朝貢物品都要經過這個橋走水路才能入中原,而“把笛作龍吟,東去洞庭秋月滿;傳書隨風使,西來滇海慶去多”則道出祝聖橋重要的地理位置。 這座橋修好後起到了古驛道的作用,它的存在反映出了當時鎮遠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緬人騎象地橋來”那副對聯,說明鎮遠是一個西南的絲綢之路,也就是南來北往的東西來往的重要的橋樑。 祝聖橋不僅曾是小城連線陽河兩岸的惟一通道,也是滇黔古驛道上的重要通道,同時又是湘黔公路的必經之道。抗日戰爭時期,這座寬度8.5餘米的橋上還跑起了汽車,作為滇緬公路的延續,承擔了輸送生活及戰備物資的通道作用。它的作用已不簡簡單單的是橋,而更多的是對鎮遠歷史的鑑證!
保護措施
為進一步推動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建設工作,重塑歷史古城風韻,打造生態和諧人居環境,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精心安排下,2004年由縣建設局組織完成了對歷史街區的整治,為了恢復青龍洞兩側和對岸祝聖橋至新大橋段沿河建築的歷史風貌,營造青龍洞古建築群、歷史街區、沿河民居、古碼頭、古巷道與人、山、水協調 的自然環境,凸顯歷史名城精華,體現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內涵,復興歷史街區和舞陽河“舟車輻輳、商賈雲集”的商業和文化氛圍,為我縣旅遊事業創造發展空間、增加文化內涵,按照縣委、縣政府2005年重點工作安排部署,縣建設局更新觀念、用經營城市的理念作指導致力於古城的保護、開發和建設工作,沿河立面景觀整治工程採用向商業銀行貸款的方式融資建設。 一、整治內容: 1、舞陽河祝聖橋-新大橋南北兩岸沿河建築立面和平面進行整治改造,拆遷部分臨河建築,拉出一條寬2-4米、南北兩岸總長1200餘米的河濱廊道及親水平台。 2、改造和恢復古碼頭和下河巷道,保證歷史街區與水的橫向聯結。 二、整治手段: (1)、對沿河建築立面和平面整治,突出沿河吊腳樓民居和碼頭的景觀特點,以歷史資料為依據,整治和恢復沿河民居的歷史風貌。(立面、平面,特別是屋頂、檐口、門窗、牆面、立柱、陽台、吊腳、鋪地等建築細部) (2)、風貌整治與合理利用相結合。即在整治沿河建築風貌的同時,調整部分民居平面布局(增加商業服務用房的比重),完善每戶居民的廚、衛、浴等設施,以適應現代生活和旅遊發展的需要。 (3)、改造沿河排水入地工程,努力提高防火防洪能力。 (4)、為增加居民及遊客活動的親水性和觀賞視線,增加濱水岸線的長度。(碼頭、觀景平台、沿河步行平台和下河巷道) (5)、創造沿河的文化氣氛,增加對沿河夜景觀賞性的設計建設。 三、整治規模: 1、涉及拆遷房屋約40戶,涉及立面改造房屋百餘棟,立面改造面積12000平方米。 2、工程改造恢復古碼頭4座、整治改造下河巷道10餘條。 2、景觀整治工程包括沿河立面整治,投資約500萬元;夜景燈光系統,投資約200萬元。 四、經營運作方式: 1、出讓縣城區舞陽河水體及沿河景觀的經營權; 2、由建設局成立經營實體對沿河景觀自主經營。
祝聖橋舞陽河風光
貴州鎮遠縣祝聖橋舞陽河風光鎮遠縣情簡介 ——鎮遠隸屬黔東南,位於長江水繫上游和貴州東南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轄12個鄉(鎮)110箇中心行政村,9個居委會,4個社區,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總人口24.8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48.96%。縣境東界湖南新晃,南臨三穗、劍河,西毗施秉,北接岑鞏和銅仁地區的石阡,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鎮遠歷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歷史,其元代清代為道、府所在地達700多年之久。 ——鎮遠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築文化博物館。城內古街古巷曲徑通 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等160餘處,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俱高。其建築風格為青磚黛瓦、高封火牆、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歷史遺蹟,泣訴著千年古鎮的滄桑。古樸典雅的古城風貌,吸引了眾多海內外建築、藝術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寫生。 ——鎮遠是英雄才俊一展抱負之地,是志士仁人大慰平生之所。有“欲通雲貴,先守鎮遠”之說,歷史戰爭遠古煙塵,日本戰俘在此洗心革面、立地成佛,從此“和平村”成為日本反戰同盟“和平使者”的再生之地;古城垣建有戰神廟、城牆、鋒火台、堡屯、炮台等軍事體系堡壘,曾居家8萬,屯兵2萬,遙想當年這裡的情景,兵家逐鹿,旌旗飄揚,是多么激越,又是多么壯懷……。 ——鎮遠是“山雄水美”之地。雄偉絕壁石屏山蜿如雄獅昂首挺胸,姿勢嵬嵬傲然,碧水如詩舞陽河如一條凝碧的玉帶,呈“S”型蜿蜒貫通全城,山水城渾然一體倒影成畫,構成了太極圖上的石屏巨鎮,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衛”的獨特風貌,被中外遊客譽為“東方威尼斯”。還有風景秀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神秘幽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高掛河和吳敬梓筆下<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描述的龍神嫁妹(鐵溪景區)之地。已孕育出四張國家級旅遊品牌,即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國家級舞陽河鎮遠水利旅遊風景區。 ——鎮遠是西南大都會,是明清中央政府進軍東南亞必經之路,也曾是商業物資集散地。自從徽商、湖南中區文化滲透進來後,鹽船爭流,商賈如雲,歷史上形成的八大會館、十二戲樓,吸引了逐利而居的商人,由軍事重鎮演變為商業都市,當年遠古的商業物流、船隻航運、碼頭、海關稅收居貴州第四位,構成西南 “清明上河圖” 的繁榮景象,充滿財氣,是富庶之地,如今仍完整保留的江西會館、福建會館和府城大碼頭、禹門碼頭、沖子口碼頭、天后宮碼頭、上北門等碼頭,可以說是這 段繁盛歷史的見證。 ——鎮遠是一座充滿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諧精神基調的古城。長期以來,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國文化在這裡相互滲透、交融,形成了獨特包容性文化,有“傳統文化迷宮”之稱,青龍洞留下的富有哲理的格言、對聯等可佐證。當時地方京劇、花燈戲、河燈、社火的繁榮,商業與軍事的格局合理,城外防禦軍事體系渾然天成,體現了“威鎮遠方軍事的強駑之首”而“雲南麗江之末”的軍事演變過程。充分發揮了雄霸黔東大門軍事堡壘和中國南絲綢之路作用。而今鎮遠人民仍保持著質樸、淳厚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每年舉行各種民間傳統活動,如:“三月三”、“九月九”等。其中源自明代的端陽龍舟文化節,以舞陽河為賽場,極具盛況,久負盛名,充分展示出“歌舞地”[吳敬梓《儒林外史》語]的古樸絢麗風采。民間傳統活動的興盛,反映了鎮遠經濟文化的繁榮。 ——鎮遠是中國近代重工業的發祥地。青溪鐵廠,是張之洞、李鴻章“洋務運動”的產物,"天字第1號"鋼錠現仍存放在鎮遠,造輪船下洞庭入長江,是近代工業傳統古驛道,也是現代工業——貴州青酒集團所在地,如今這一帶已確定為黔東工業園區,投資環境優越,現正逐步向黔東新興工業商貿城方向發展,並成為支柱產業。 ——鎮遠夏無酷署,冬無嚴寒,氣候宜人,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全縣24萬畝耕地,12萬畝水田,盛產糧食、油、魚、蝦、蟹,199.4萬畝荒坡草坡,遍布林桑、果、茶、中藥材等。2003年 完成農業總產值50324萬元,糧食總產量8.5萬噸,肉類總產值為1.34萬噸,人均肉食占有量52.9公斤,畜牧業產值1.29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7%,年末存欄牛8萬餘頭,存欄羊14萬餘只,湧現出養有能繁母牛4頭以上農戶237戶,養有能繁母羊20隻以上的農戶1440戶,種植優質牧草13000畝,中藥材3099畝,烤菸2.68萬畝,收購菸葉4.2萬擔,實現產值1640萬元,創稅480萬元,農業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成沼 氣池1600口………。全縣水電理論蘊藏量達10.55萬千瓦,可發展裝機容量5.3萬千瓦時,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銅、鐵、磷等20多個礦種。區位優勢明顯,有湘黔鐵路、株六複線、320國道和G65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銅仁機場140公里,貴陽機場260公里,交通樞紐已在這裡形成。 ——鎮遠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地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電、冶、酒三大支柱產業已具規模。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92112萬元,同比增長11%。財稅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完成財政總收入10083萬元,同比增長13.8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97元,同比增長5.13%。 ——鎮遠古城歷經千載滄桑,至今城址未變,古韻悠然。與時俱進的鎮遠人民立足當代,秉承歷史,充分利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築群、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國家級舞陽河鎮遠水利旅遊風景區和貴州青酒這五大無形資產,確立了富民強縣建市中心目標,狠抓交通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工業和旅遊業三大產業帶,唱響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山藏洞窖青酒城、黔東工業園區、中國喀斯特山鄉優質牛業四張特色品牌,建好電能、冶金、青酒、旅遊、特色農業五大支柱產業發展思路。切實轉變觀念,著力培育旅遊經濟,以歷史文化為載體,以建築文化、宗教文化、會館文化、河商文化、軍旅文化和民俗文化為主線,以人文景觀、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特色,堅持古典與現代並存,發展與保護兼顧,實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跟進、全民參與,廣辟融資渠道,切實加大文物古蹟保護的投入,深挖歷史文化內涵,全面實施旅遊開發帶動戰略,重塑文化大縣,打好“中國苗疆古城”旅遊品牌,構築“充滿經濟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環境優良”和“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園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園林古城和中國西南明清影視城。充分發揮名城旅遊經濟效應,推進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 ——鎮遠這顆鑲嵌在黔東大地的明珠,必將以她獨有的風姿闊步前進。發展中的鎮遠加快發展,開放中的鎮遠更加開放,勤勞智慧的鎮遠人民將進一步創造優惠的條件,提供優質的服務,營造優美的環境,熱忱歡迎社會各界賓朋前來觀光旅遊,指導工作,投資創業,共同發展。
周邊景點
青龍洞 四官殿 和平村 鎮遠古鎮博物館 香爐岩 中元禪院 周達文故居 萬壽宮 祝聖橋 府,衛城遺址 紫陽洞 天后宮
青龍洞 四官殿 和平村
鎮遠古鎮博物館 香爐岩 中元禪院
周達文故居 萬壽宮 祝聖橋
府,衛城遺址 紫陽洞 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