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世祿[明](公元一六0二年前後在世),字世功,江西德興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曆三十年前後在世。第萬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進士,考選為南科給事。歷尚寶司卿。耿定向講學東南,世祿從之游,與潘去華、王德孺同為耿門高弟。世祿工詩,善草書。著有《環碧齋》詩集三卷,尺犢三卷,及《環碧齋》小言,均《四庫總目》並傳於世。
基本介紹
- 本名:祝世祿
- 字號:字世功
- 出生地:江西德興
- 主要成就:第萬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進士
代表作品,人物生平,
代表作品
明 祝世祿 書法立軸 綾本 天渡樓收藏
人物生平
祝世祿在明萬曆間的南京書壇,是一個相當活躍的人物,姚旅在《露書》中,描述了當時活躍在金陵各個階層的知名人物,其云:“壬寅金陵有十忙:祝石林寫字忙,何雪漁圖書忙,魏考叔畫畫忙,汪堯卿代作忙,雪浪岀家忙,馬湘蘭老妓忙,孟小兒行醫忙,顧春橋合香忙,陸成叔討債忙,程彥之無事忙”,祝世祿因善書而名列榜首。儘管這裡面人物龐雜,既有文藝界精英,又有下層普通士眾,但至少反映出祝世祿在當時金陵書壇的名聲之盛。
董其昌弟子周之士評祝世祿書法云:“祝世祿書亦有風致,但筆多任意,法有出入,可備書家禪種”。在這句褒貶參半的評價中,我們約可窺及祝世祿不染時習,高調自彈的書風。與同期活躍在書壇的邢侗、董其昌、米萬鐘相較,儘管董其昌等人書如簪花美女,輕盈多姿,但盡失古樸厚重之意,書作為求妍美失之於偏側,為求纖巧傷之於拘泥,往往氣魄不足。祝世祿此幀行草(見左圖)則每每筆墨酣厚,下筆沉著痛快,貌似拙筆,卻顯凝練、純淨,中鋒用筆,沉著敦重;全篇布置,穿插避讓,大小錯落,欹正相參,頗富變化;墨法尤其老練,且善用枯筆,行間呼應,顧盼生姿,體現了作者隨心所欲、妥帖的空間處理功夫。信手寫來,一派天機,我們甚至可以從八大山人的某些書作中看到他的些許蹤影。比較祝世祿書法和董其昌書法中所散發出的“禪味”,董多來自錦衣玉食、華飾滿身的城市沙彌,而祝更酷似隱逸山林、不食煙火的野逸僧人。
在祝世祿的政治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於萬曆十七年(1589年)至二十三年(1595年)任休寧縣令,《江西通志》記載休寧有兄弟二人訟,歷十餘年而不解,世祿曰:“此未可曲直折也,乃係以鋃鐺,而坐之獄,令朝夕同起臥,久之,遂兄弟如初”,此事一時傳為佳話。在休寧任職期間,他還從事了大量的文化藝術活動,創辦“還古書院”,定期舉辦“新安講學大會”,該書院宗王陽明,只祀孔子,明代為王派講會中心。著名制墨藝人方於魯此期曾有詩投贈祝世祿,新安印人何震也是在這期間結識祝,並得到祝的賞識。後來何震能在南京有良好的發展,與祝世祿的捧場提攜不無關係。祝世祿在為何震的學生梁袠《梁千秋印雋》所作序中云:“往余令海陽(休寧)時,得主臣甚喜,及官秣陵,數與相習,所有印章,皆出其手”,聯繫前文姚旅《露書》中的材料,當時金陵書法篆刻界,二人皆為箇中翹楚,關係之密,自不待言。
祝世祿交遊人物中,最有意思的是與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往來,利瑪竇在南京期間,曾得到他許多關照與幫助,祝氏《環碧齋詩集》中有“贈利瑪竇”一詩存世,這也多少反映出祝世祿廣泛的人脈網路與親和的人際關係。由於祝世祿的書法作品傳世不多,故其在明末以後的書名並不為外界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