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辛方鼎

祖辛方鼎

祖辛方鼎,商代晚期青銅禮器。1963年長清縣小屯村墓中出土。器呈長方形,立耳,折沿,腹微鼓,底近平,四柱足。四角有扉棱。頸飾夔紋,腹飾雷紋地饕餮紋,足飾蟬紋。

腹內壁鑄銘文 1行6字及一族徽:且 (祖 ) 辛通高23厘米,日長16厘米,寬14.2厘米,重3.35公斤。同出罍、卣也有“祖辛”銘文。學者或認為是族徽,或釋“析子孫;”合一字或釋異、冀、舉、子,眾說不一。於省吾則釋“舉”。

現藏山東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祖辛方鼎
  • 館藏地點山東省博物館
  • 出土時間:1963年
  • 所屬年代:商代晚期
  • 類別:青銅禮器
  • 規格:高23、腹縱15.6、橫13.9、足高8.4厘米,重3.35公斤
祖辛方鼎 商代,高23、腹縱15.6、橫13.9、足高8.4厘米,山東長清小屯遺址出土。
祖辛方鼎
祖辛方鼎
炊食器,共二件,形制相同,此為其中之一。器形為侈口方唇,立耳,束頸,器腹為長方形,微鼓,平底,下承四根粗壯的柱足,體態沉穩。方鼎四隅飾有扉棱,增加了整器的靈動之氣,腹部飾獸面紋,以雲雷紋為地,足飾陰線蟬紋,鑄工精美。腹內壁鑄有銘文“舉祖辛禹”及徽號。“舉”字銘文是由著名考古學家於省吾先生考證得出的,其形態像大人舉子於床,是撫育幼子的意思。
古代生子言“舉”者,為收養之意,不舉則是拋棄之意。商代金文之所以有此字,當是由於他們的祖先有過“舉子”的故事,或者有“棄子復舉”的故事,所以後世子孫才造出象徵性的文字,以為族群的標誌。現在學術界多認同於省吾先生的意見,將此字釋讀為“舉”。帶有“舉”字銘文的青銅器家族非常龐大,其擁有者為舉族,舉族是商代晚期一支強大的宗族,在商王室中擔任重要官職,受到商王重用,武丁時期,曾多次參與征伐西部邊邑異族的戰爭。至西周時期,周王對商代遺民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舉族及其支族逐漸融入到周人及其他族人之中,從此舉族徽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被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舉方鼎是舉族的寶貴遺珍,歷經千年,流傳至今,其造型厚重典雅,紋飾美觀莊重,鑄工細緻考究,銘文筆勢雄健,是迄今為止山東境內發現的最為精美的商代晚期青銅鼎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