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是鄧小南創作的學術著作,2006年9月首次出版。該書主要討論了“祖宗之法”與宋代基本政治格局之間的關係。2017年12月3日,該書獲得第四屆思勉原創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 創作年代:當代
- 作者:鄧小南
- 類別:學術著作
- 首版時間:2006年9月
- 字數:448000
內容簡介
書中指出,“祖宗之法”既包括著各種“做法”,如守內虛外、重文輕武、限制宦官外戚、尊重士大夫等;同時也包括各種“說法”,是士大夫的一種話語集成,對其理解可能因人因時因具體情形而異。它由“塗抹”、“層累”和“疊加”而形成,集中反映著宋人的“宋史觀”。
作品目錄
序引 問題的提出 | 第一章 家法與國法的混溶——“祖宗”與“祖宗家法” |
---|---|
一、關於政治史研究:以宋代為例 | 一、“奉宗廟社稷,承祖宗休烈”:兩漢時期對於“祖宗”的尊崇 |
(一)“問題意識”:政治史的研究導向 | (一)“宗廟社稷”與“尊祖敬宗” |
(二)過程·行為·關係:政治史討論的對象 | (二)“漢家故事”與“祖宗之制” |
(三)學術創新:學人永遠的追求 | 二、“祖宗之法,期於慎守”:唐、五代時期對於“祖宗成規”的強調 |
二、關於宋代的“祖宗之法” | (一)“念爾祖宗,寧我宗社” |
(一)“祖宗之法”:宋代政治史的核心問題 | (二)“祖宗成式,修舉罔墜” |
(二)“做法”與“說法” | (三)“但遵故事,合舉成規” |
三、關於本書的基本內容 | 三、“祖宗法度,乃是家法”:“正家之法”與趙宋的“祖宗家法” |
(一)本書希望討論的問題 | (一)宋人對於李唐史事的反思 |
(二)本書的篇章安排 | (二)從“保守門戶”到“嗣守祖宗基業” |
(三)“祖宗家法”:帝王的“家事”與“國事” |
第二章 走出五代——10世紀中原王朝統治人群的轉變 | 第三章 “事為之防,曲為之制”——宋太祖、太宗的創法立制與“祖宗之法”基調的形成 |
---|---|
一、五代宋初統治人群中民族色彩的淡出 | 一、“變家為國”:北宋初年政治格局的形成 |
(一)五代時期的民族混溶 | (一)從軍閥到君主 |
(二)宋初民族色彩的淡出與“胡/漢”語境的消解 | (二)重建集權:從“收兵權”開始 |
二、走向再造:10世紀前中期的文臣群體 | 二、波折中的調整:北宋初期的政治中樞 |
(一)重“流品”與抑“浮薄” | (一)宋初的“二府”與“廢坐論之禮” |
(二)“崇尚”與“蕩滌”我現在沒空 | (二)走向外朝:宋初的樞密院及其長官 |
(三)“文士”與“吏能” | 三、“事為之防,曲為之制”:趙宋“祖宗之法”的實質 |
(四)交匯與再造 | (一)“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的提出 |
三、導向的確立:“欲武臣讀書”與“用讀書人” | 二)重在防範“內患”的“防弊之政” |
(一)宋初對於“讀書”的提倡 | |
(二)關於“宰相須用讀書人” | |
(三)關於“事業付之書生” | |
(四)文武兼長與文武分途 |
第四章 從“保祖宗基業”到“守祖宗典故”——真宗朝的過渡 | 第五章 “祖宗之法”的正式提出——仁宗朝前期 |
---|---|
一、“祖宗法制具在”與“務行故事” | 一、“祖宗法不可壞” |
(一)並非順暢的皇位交接 | (一)“遺詔”與“遺誥”:乾興與明道 |
(二)遵先朝成憲,守“祖宗基業” | (二)“祖宗法”的明確提出 |
二、後澶淵時代與“神道設教” | 二、故事、《寶訓》與《聖政》 |
(一)再受“符命”:“天書”與“聖祖” | (一)故事與《寶訓》《聖政》的修纂 |
(二)“神道設教”:殊尤之瑞與治世之災 | (二)《寶訓》、《聖政》的基本體例 |
三、“務行故事”原則的確立 | (三)進讀與闡釋:對於故事的“發明” |
(一)牴觸與困惑 | 三、從“奉行聖旨”到“共治天下” |
(二)“典故所無不可聽” | (一)“皇王之道”與“君臣之際” |
(二)“比隆漢唐”與“稱說三代” | |
(三)從“奉行聖旨”到“共冶天下” |
第六章 概覽:“祖宗之法”對於兩宋政治的影響——北宋中期到南宋後期 | 結語 對於“祖宗之法”的再認識 |
---|---|
一、“洪祖宗”與“不足法”:北宋中後期的朝政風波 | 一、“祖宗之法”與宋代政治 |
(一)從“慶曆新政”到“熙豐新法” | (一)穩定至上:“祖宗之法”的中心目標 |
(二)從“更化”到“紹述” | (二)防微杜漸:“紀綱”與“和氣” |
二、“我朝家法,遠過漢唐”:南宋時期對於“祖宗家法”的尊崇 | 二、虛實之間:再談“說法”與“做法” |
(一)“紹祖宗垂創之基” | (一)宋人的“本朝”史觀 |
(二)“本朝家法,遠過漢唐” | (二)被尊崇與被利用 |
(三)“乞復舊典以彰新化” | 贅語 |
三、附談“祖宗之法”的詮釋與“祖宗”形象的塑造:從北宋中期到南宋後期 | 參考書目 |
(一)對於“祖宗之法”的主觀認識 | 出版後記 |
(二)“道理最大”說的提出及其闡發 | |
(三)兼談宋人對於“祖宗”形象的塑造 |
創作背景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就是深受這一中心議題影響而推出的一部研究論著。
作品思想
該書作者將“祖宗之法”視為趙宋一朝“做法”與“說法”的集合,書中強調了如下兩個交錯疊加的過程:太祖太宗的創法立制過程,和申說“祖宗之法”時帝王與士大夫們出於己意而加以發揮闡釋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到,在北宋政治中,“祖宗家法”作為傳統的穩定性,與“祖宗不足法”的變革要求,所構成的矛盾,不僅要從政治史、制度史的角度去觀察,還需從文化角度去觀察;該時代所面臨的問題,處於三者的交界面上而錯綜糾結。
作者所使用的,雖然多是常見史料,但對於史料的組織與詮釋方式、把握的正確度,都體現出審慎犀利之匠心獨運處。作者自“祖宗之法”切入,以“過程·行為·關係”為討論對象,從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多側面地把握“祖宗之法”,闡發新鮮豐富,論述細緻而富於層次感,生動揭示了一時代之政治文化精神的特性,提供了“活的政治史”的研究範例。
作品影響
《文匯讀書周報》、《讀書》、台灣《新史學》先後刊載了專題書評,《光明日報》《南方周末》亦有綜合介紹。在網路學術論壇上,曾經有熱烈的專題討論。該書被認為是北京大學歷史系1978—2008年間學術經典著述之一(見《中華讀書報》2008年4月23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於2008年獲改革開放三十年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百項精品成果獎”、北京大學楊芙清王陽元院士教學科研特等獎、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