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福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柳樹口鎮南石瓮村。始建於元朝後期(約1505—1510年間)。在重新翻修寺院的過程中,當地民眾發現了中殿保存有清代壁畫,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妥善保存了中殿原有的木構和壁畫。據了解,該壁畫為晉城市保存面積最大的二仙壁畫之一,彌足珍貴。
2011年5月15日,祈福寺整體修繕竣工,祈福寺作為晉城市的一個廟宇,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和重要節日,總有無數的信眾前來祁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祈福寺
- 地理位置: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
- 氣候條件:長日照地區
- 開放時間:早9:00-晚5:00
- 門票價格:免費
建築景觀,修繕過程,歷史典故,地圖信息,
建築景觀
祈福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原郊區(澤州縣)柳樹口鎮南石瓮村, 坐落在丹河、珏山、與石瓮之間的蓮花山上。距離晉城市主城區約50公里。始建於元朝後期(約1505-1510年間)。
祈福禪寺,原名"二仙廟",源於古代兩位天神騎馬飛來的傳說而冠名。"二仙廟"外的珏山,則靠近丹河的南岸,主峰海拔973米,風景素以險峻、雄奇馳名,古有"小華山"之美稱,"珏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
祈福寺因坐落在丹河、珏山、與石瓮之間而形成的"蓮花"型山谷,因山脈相連,呈高低起伏的氣勢。加上有"蓮花山上的臥佛"以揚名,更顯得生氣連貫,頗有氣勢,故有丹東名剎之稱。所以,也被人們稱為龍脈。
祈福禪寺,現在還保留著明朝時期的一些建築風格,如明朝的"木斗拱"建築,以及展示明朝風采的兩幅壁畫:"天仙遊"。
修繕過程
祈福寺是經歷戰亂、以及文革中曾被破壞的千年古寺。
2007年經由石翁河三大隊捐款重建與復修,祈福禪寺初現新貌,成為四眾弟子修行的道場。
2008年以來,山西晉城市澤州縣柳口鎮南石瓮村發起了整體修繕祈福寺的活動。
2009年7月,祈福禪寺在晉城市宗教協會和寺廟僧侶支持和配合下,在寺廟積極重建祈福禪寺。
2011年,用僅僅兩年時間,即重建大殿、重塑佛像。新建五方佛寶殿,同時鑄造高4.5米的銅鑄五方佛像五尊;鑄造自在觀音、藥師佛、地藏王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西方三聖、海島觀音、善財童子53參、十八羅漢參等銅鑄佛像28尊。其中,西方三聖、海島觀音、善財童子53參,均採用香檀木精雕而成。
與此同時,還新建了藏經樓、鐘鼓樓、寮房等56間,修建及重建了僧人和居士生活區等,逐步恢復了晉城市祈福禪寺的特殊地位。此外,還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環境設施。
在興修寺院的過程中,當地民眾發現了中殿保存有清代壁畫, 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妥善保存了中殿原有的木構和壁畫。據了解,該壁畫為我市保存面積最大的二仙壁畫之一,彌足珍貴。
2011年5月15日,祈福寺整體修繕竣工,整座寺院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宏偉壯觀,金碧輝煌,成為當地一大名勝。
現在,祈福寺作為晉城市的一個弘揚佛法的道場。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和重要佛事節日,總有無數的信眾前來祁福、拜佛或參與佛事活動。祈福寺不但在當地具有相當影響,並逐步吸引了周邊省份的信眾前來拜佛、結緣,以至香火不斷。
歷史典故
清朝康熙年期間(1654--1722年),曾有法師釋僧圓在這裡修行。他持戒、放生、精勤修持清淨無欲行。僧圓法師在臨命終前,於禪定中曾看到在丹河、珏山、與石瓮之間飄落了一朵金色的蓮花,同時,又看到了西方三聖在天邊出現。他不由地升起了禪定的快樂,並對其徒弟說:"我不久將到西方去矣!"過了幾天,於康熙38年,僧圓法師便在祈福寺內坐化圓寂。此後,在珏山、與石瓮一帶的山頭連線間,貌似出水蓮花狀,由此冠名為蓮花山。
地圖信息
地址: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