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骨傷科指今祁門縣雷湖鄉胡顯君祖孫四代所從事的中醫骨傷科。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祁門胡氏骨傷科
- 主題詞:傳統醫藥,祁門胡氏骨傷科,祁門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醫藥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中國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
簡介
100多年來名揚皖贛兩省。祁門胡氏骨傷科肇始於胡顯君。胡氏骨傷科受少林傷科學派的影響,主張按穴施藥。胡顯君《跌打內外傷秘方》云:“……一身之穴道關生命之存亡,上中下三部,或經絡,或臟腑,一身之節,俱是穴道。”按穴用藥,“如穿楊之箭,百發百中,應若神仙耳”。胡氏用藥,強調“必須速早”,只有早治才能起死回生。
胡氏用藥以十三味煎藥方為主,辨穴加減。胡氏常用的正骨法有觸摸、拔伸、捺正等,依據不同骨折的整復需要選用,通過有效的手法,以糾正骨折的移位。對於骨折的治療,胡氏強調筋骨並重,辨證施治,從全身著眼,在照顧整體的前提下,重視局部的治療。受汪機等新安醫家“腎實則骨有生氣”理論的影響,胡氏骨傷科認為筋骨損傷後期出現骨疏筋痿、關節屈伸不利,與肝腎有關,所以骨折後期要注意肝腎的調補,結合食療用補肝腎之藥,促進患者康復。對於骨折手法整復後的固定,胡氏主張動靜結合,就地取材,以杉樹皮為主,按患者骨折部位的生理弧度,製成符合肢體要求的各種夾板,即使患者感到舒適,且固定作用可靠。
歷史淵源
祁門是新安醫學的發源地之一,名醫輩出,史載名醫190餘人,著有醫書40餘部250多卷。尤其是明中葉至清初之際,湧現出一大批醫學大家,影響深遠,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據考證在歷朝太醫院供職的御醫有19人,被譽為中國御醫之鄉。
祁門因生態環境優越,非常適宜野生動植物藥材的生長繁殖,境內天然中藥材達277科895種,堪稱“安徽省天然藥庫”。祁門深厚的醫學資源和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促進了骨傷治療的發展,使骨傷科逐漸發展成為新安醫學的重要分支。
胡氏骨傷科,指今祁門縣雷湖鄉胡顯君祖孫四代所從事的中醫骨傷科,100多年來名揚皖贛兩省。祁門胡氏骨傷科肇始於胡顯君。胡顯君(1833—1892年),年輕時偶得《少林寺張大周秘傳良方》,如獲至寶,日夜研讀,深得其旨,醫名漸播,著有《少林跌打內外傷秘方》傳世。胡氏骨傷科經胡氏後人胡顯君、胡茂忠、胡友來、胡永久傳承發展,延續之今。
1986年,祁門中醫院成立,創建骨傷科,以胡氏骨傷療法為主。2008年至2012年收治骨科病人5722例,治癒5655例,治癒達98.8%。
基本內容
胡氏骨傷科,指今祁門縣雷湖鄉胡顯君祖孫四代所從事的中醫骨傷科,100多年來名揚皖贛兩省。祁門胡氏骨傷科肇始於胡顯君。胡顯君(1833—1892年),年輕時偶得《少林寺張大周秘傳良方》,如獲至寶,日夜研讀,深得其旨,醫名漸播,著有《少林跌打內外傷秘方》傳世。受明代汪機醫學思想的影響,新安祁門胡氏骨傷醫學十分重視“培元固本”學術思想在骨傷醫學中的套用,強調筋骨並重,全身著眼,辨證施治。認為一脈不和則周身不遂,某處骨折必然損傷筋脈,累及氣血,影響全身。胡氏推崇“腎實則骨有生氣”之思想,認為肝主筋,肝藏血,腎主骨,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固對骨折病人十分注意肝腎的調補,用藥以十二、三味為主,辨證加減,常以杜仲、骨碎補、大活血、續斷、桑寄生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療傷續折,續傷止痛;用丹參、川穹、桃仁、赤芍、紅花活血祛瘀,散瘀止痛;灸(炙)黃芪以補氣固表、溫經通脈;當歸、桂枝補血、活血,調節血液循環,多管齊下,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基本特徵
1986年,祁門中醫院成立,創建骨傷科,以胡氏骨傷療法為主。擅長創傷、脊柱、關節疾病的診斷治療,骨關節損傷的手法和手術治療,以及關節、脊柱疾病、顯微外科斷指再植和皮瓣修復,在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四肢多發骨折,腰腿痛等多發病常見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前臂及上臂骨折運用傳統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並早期配合中藥外敷中藥湯劑口服,中後期中草藥外熏洗關節功能鍛鍊。
對於關節處骨折及四肢骨折術后綜合運用CDM機功能鍛鍊,並配合中草藥外熏洗關節功能鍛鍊。
在四肢創傷(關節內骨折修復和骨盆骨折復位內固定)以及骨病(包良性腫瘤和類腫瘤樣改變切、刮除修復)的診斷、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對於不同類型病情程度均有治療手段,均取得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