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州漏蘆

祁州漏蘆

祁州漏蘆,別稱祁州漏蘆(河北),大腦袋花、土菸葉(陝西),打鑼錘(河南),老虎爪(山西),郎頭花,狼頭花,牛饅土(內蒙古),大口袋花(內蒙古),和尚頭(內蒙古),生於山地草原、草甸草原、石質山坡。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狀莖粗厚。根直伸,直徑1-3厘米。莖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單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徑0.5-1厘米,被褐色殘存的葉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祁州漏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 :菊目(學名Asterales)
  • :菊科
  • :祁州漏蘆屬
  • :祁州漏蘆
  • 分布區域: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陝西、甘肅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其他特性,產地產量,入藥部分,採集加工,藥材鑑別,化學成分,性味功能,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厘米。根狀莖粗厚。根直伸,直徑1-3厘米。莖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單生,灰白色,被棉毛,基部直徑0.5-1厘米,被褐色殘存的葉柄。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全形橢圓形,長橢圓形,倒披針形,長10-24厘米,寬4-9厘米,羽狀深裂或幾全裂,有長葉柄,葉柄長6-20厘米。側裂片5-12對,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鋸齒稍大而使葉呈現二回羽狀分裂狀態,或邊緣少鋸齒或無鋸齒,中部側裂片稍大,向上或向下的側裂片漸小,最下部的側裂片小耳狀,頂裂片長橢圓形或幾匙形,邊緣有鋸齒。中上部莖葉漸小,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並等樣分裂,無柄或有短柄。全部葉質地柔軟,兩面灰白色,被稠密的或稀疏的蛛絲毛及多細胞糙毛和黃色小腺點。葉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絲狀棉毛。頭狀花序重生莖頂,花序梗粗壯,裸露或有少數鑽形小葉。總苞半球形,大,直徑3.5-6厘米。總苞片約9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不包括頂端膜質附屬長三角形,長4毫米,寬2毫米;中層不包括頂端膜質附屬物橢圓形至披針形;內層及最內層不包括頂端附屬物披針形,長約2.5厘米,寬約5毫米。全部苞片頂端有膜質附屬物,附屬物寬卵形或幾圓形,長達1厘米,寬達1.5厘米,淺褐色。全部小花兩性,管狀,花冠紫紅色,長3.1厘米,細管部長1.5厘米,花冠裂片長8毫米。瘦果3-4棱,楔狀,長4毫米,寬2.5毫米,頂端有果緣,果緣邊緣細尖齒,側生著生面。冠毛褐色,多層,不等長,向內層漸長,長達1.8厘米,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糙毛狀。花果期4-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草原、草甸草原、石質山坡。

分布範圍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山西、河南、四川、山東等地。
蘇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蒙古、朝鮮和日本有分布。

其他特性

產地產量

產內蒙占山地。產量較多。

入藥部分

根及根狀莖人藥,性寒、味苦鹹。清熱、解毒、排膿、消腫和通乳。
花序入蒙藥。

採集加工

春、秋季採挖根,除去殘莖及鬚根,洗淨泥土,曬乾,切片備用;夏季採摘花序,除去總苞,陰乾備用。

藥材鑑別

性狀根呈圓錐形或破裂成片塊狀,多扭曲,長短不一,直徑1—2厘 米。表面灰褐色或暗棕色,粗糙,具縱溝及菱形的網狀裂隙。外皮易剝落。根頭部膨大, 有殘莖及鱗片狀葉基,頂端有灰白色絨毛。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灰黃色,有裂隙,中心灰黑色或棕黑色。氣特異,味微苦。
祁州漏蘆
頭狀花序略呈闊鐘形,直徑2—5厘米。總苞闊鐘形,由多層具乾膜質附片的總苞片組成,淺灰綠色或淡黃綠色,基部稍向內凹,有時可見殘留花梗;最內層的千膜質附片呈披針形,外面各層的乾膜質附片呈卵形至寬倒卵形,常呈掌狀分裂。花皆為管狀花,花冠淡紅紫色,多捲曲,下部條形,上部稍擴張成筒形;雄蕊5,花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細長,伸於花冠外。可見成熟的瘦果,呈倒卵形,具棱,長0.3一0.5厘米,黃綠色或黃褐色,稍有光澤,羽狀冠毛多列。氣微弱,味淡。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γ−內酯素(γ−Lactones)、黃酮皂甙,根含揮髮油0.1%,尚含酚性物質。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成,性寒。清熱解毒,消癰,下乳,舒筋脈。
蒙藥味苦,性涼、糙、稀、鈍、柔。清熱解毒,止痛,殺“粘”。

主治

中藥治癰瘡腫毒,瘭癧,乳癰,乳房脹痛,乳汁不下,濕痹拘攣,骨節疼痛。
蒙藥治流感,瘟疫,猩紅熱,麻疹,“發症”,結喉,痢疾,心熱,搏熱,實熱,久熱,傷熱,“協日”熱,血熱,腸刺痛,陣刺痛。

用量用法

中藥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蒙藥多入丸散劑。

使用注意

孕婦忌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