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風險論》是2011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歐陽康主編、潘斌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風險論
- 作者:歐陽康 、 潘斌
- ISBN:9787500496144
-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 頁數:303 頁
圖書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潘斌著
導師
歐陽康指導
學科專業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社會管理 風險管理
館藏號
C91
館藏目錄
2010\C91\1
圖書簡介
人類只要進行實踐活動,就必定存在著風險。風險作為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和客觀事實對人的生存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現代性的不斷展開,風險已成為現時代的基本特徵與時代主題,正如德國著名社會學家貝克所說的“生活在現代社會就是生活在風險之中”。但風險絕不僅僅意味著損失與危害,它有時也意味著機遇與希望,表征著向未來時空敞開了更多的可能性。科學認識風險與合理應對風險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課題,也是每一生存主體都必須關注和思考的現實問題。更進一步,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與拓展,風險也不斷全球化,在一定意義上而言,現代社會是世界風險社會。風險的流動性和擴散性使得全球社會進入風險共存的歷史境遇之中,核風險、溫室效應、金融危機等風險已成為影響全球安全的關鍵因素,開展全球合作共同應對世界風險無疑是現時代全人類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正是基於對這一重要問題的理論思考與現實關注,潘斌同學以“社會風險論”作為博士論文選題,對社會風險問題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嘗試構建社會風險問題的理論框架,在某些問題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創新性的觀點與方法,彌補了國內學界在此方面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綜觀該研究,具有如下的重要特點和創新性:
一、首次對核心概念進行梳理與區分。在目前國內外風險研究理論中,關於“風險”、“社會風險”和“風險社會”的理論話語極為普遍,但明確區分上述概念的語義內涵與語用環境卻尚不多見。與西方社會學家將風險定義為現代性範疇而僅適用於自工業現代性發端以來這一時期不同,作者獨闢蹊徑從實踐生成論的視野提出風險是人之實踐活動的必然伴隨物,風險生存是人重要的生存方式,拓展與延伸了風險概念的語用境域。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風險社會”這一概念專指現代性從工業現代性向自反性現代性轉型的關鍵時期,是風險已普遍化和深刻化為社會特徵與時代主題。作者進一步區分了“自然風險”與“人造風險”的概念,提出社會風險是指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並對人類的群體生活可能發生重大影響的危害。
二、採用內史性追溯與外史性橫觀的方法研究社會風險。作者在縱向上對社會風險的生成進行時間溯源,歸納不同歷史時期風險樣式、風險心理、風險認知與風險治理的流變,梳理出一條貫穿始終的歷史主線。另外,又從外史層面對社會風險進行橫向性關聯,研究風險現象背後的知識基礎、生存境遇與社會結構,挖掘風險現象背後所蘊涵的利益旨向與價值規範,進而在縱橫交錯的視野中深入把握社會風險的一般規定性。
三、從現代性視野切入風險社會問題,提出現代性的自反性運動是風險社會生成的動力機制。作者在吸收國內風險研究專家觀點的基礎上,提出可將現代性的發展階段劃分為簡單現代性(工業現代性)與風險現代性(自反性現代性)。從簡單現代性向風險現代性過渡的動力機制在於現代性自身特有的自反性。現代性自身蘊涵著自我反思、自我抗拒與自我反駁的本質屬性,它使得現代性意義不斷實現的同時也導致現代性的風險後果,而理性自身的風險則是現代性最危險的後果與最深刻的風險根源。但是認識與治理風險並不能放棄理性或者反理性,而依然要在理性範圍之內重建理性,重新規範理性的使用範圍與邊界,即作者所主張的“理性的理性化”,從而實現“現代的現代化”。這種觀點與思路儘管存在著一定的理論風險,但開闢了一條從啟蒙到風險的現代性研究新範式,具有較強的理論創新性。
四、開展了治理社會風險的實證性與對策性研究,主張從理念、制度與實踐三個層面探討風險治理。在對社會風險的理論闡釋的基礎之上,作者較為深入地探討了風險治理策略。在理念層面,作者提出必須反省與批判傳統的現代性理念,特別是理性的誤用所導致的現代性危機,呼籲進行生態啟蒙以建設成熟的人類中心主義。此外作者還嘗試將以“責任”概念為核心的責任倫理學納入風險社會的倫理體系中。在制度層面,作者不僅探討了全球合作共同應對世界風險社會的協作機制,同時警示我們,在全球合作體系中全球正義尚付闕如,如何實現認識與應對風險能力與資源的公平分配應當成為現時代全球政治的核心議題。在實踐層面,作者探討了社會風險的功能與運行機制研究,嘗試構建科學合理的社會風險預警體系。這三個層面的研究較為全面而又有一定的創新性,對於認識和治理現代社會風險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五、將社會風險與社會和諧問題有機聯繫起來,提出超越風險走向和諧的研究思路。作者認為影響社會和諧問題的關鍵在於人與自然、社會和自我的衝突與風險,因而如何應對與處理人與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的緊張衝突與矛盾關係實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心任務。和諧社會是對社會風險的超越與揚棄,但超越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風險,而是在特定境域中以更為合理的方式認識和治理風險。
社會風險是一個非常複雜而重要的問題,當下的任何研究可能只是涉及其中的某一些方面,而風險本身又是層出不窮、時有時新。潘斌同學的社會風險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與欠缺之處,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和關注的問題。比如,社會風險的樣式轉變與社會結構轉型之間的關聯;在面對諸如地震和海嘯等對人類命運攸關的重大自然風險時,社會風險的視角能否適用?自反性現代性與風險社會之間的本質差異與內在關聯?全球化風險時代,在全球合作應對世界風險社會之時如何實現全球正義?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思考和研究。
潘斌同學2001年來到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哲學碩士研究生,由我擔任其導師,其碩士論文選題為《社會預警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探討的就是面對社會風險與危機問題,社會預警機制的運行規律與功能實現。在他繼續攻讀哲學博士研究生之後,我們深感有必要對該問題繼續深入與系統地進行研究,由此產生了“社會風險論”這個博士論文選題。儘管在當時諸如災難性地震海嘯、全球性金融危機、溫室氣體排放等關乎人類命運的重大社會風險尚未發生,但我們認為風險研究的目的就是“居安思危”,風險研究的意義正在於提前進行風險預見和有效的風險治理。潘斌同學在學六年期間,刻苦學習,虛心好學,在知識基礎、治學方法和科研能力上都得到了較大提高。他的博士學位論文送交中國人民大學郭湛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楊耕教授、蘇州大學任平教授評閱,北京師範大學張曙光教授、武漢大學朱志方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林劍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張廷國教授、萬小龍教授參加答辯。他們對論文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該論文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強烈的現實關注意識,觀點合理,材料豐富,邏輯縝密,表達流暢,在一些問題上表現出了相當的深度和獨創性,是一篇具有重要價值的優秀的博士學位論文。與此同時,諸位專家也對論文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和完善意見,並指明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與思路。潘斌同學在獲得博士學位後繼續開展社會風險問題的研究,2008年其申報課題“和諧社會視野中的轉型期中國社會風險問題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立項,表明學界對於此項研究的肯定與鼓勵。
在認真吸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潘斌同學對論文做了認真修改、完善與提升,並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納入到“社會認識與社會形態研究叢書”出版,我對此非常高興。希望該書的出版能夠引起社會各界對社會風險問題的更多關注與重視,也希望潘斌博士能夠在本領域的研究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歐陽康
2010年11月10日
作者簡介
歐陽康,哲學博士,國家教學名師。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哲學研究所所長,哲學學院二級教授,“華中學者領軍崗”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9年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國家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2019年入選中組部國家“萬人計畫”教學名師,湖北省首屆“最美社科人”,2020年被聘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崗學者。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社會認識論專業委員會會長,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等。
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認識論及國家治理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獨著有《社會認識論導論》《哲學研究方法論》《對話與反思:當代英美哲學、文化及其他》《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等;合著有《中國道路——思想前提、價值意蘊和方法論反思》《社會資訊理論導論》等;主編《人文社會科學哲學》《當代英美哲學地圖》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刊物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300餘篇。主持20餘項國家、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數十次出國出境參加國際學術活動和開展國際學術交流。20餘次獲國家、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和教育部重大科研項目,現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驅動地方治理現代化綜合研究”首席專家。
圖書目錄
- 序
- 總序
- 第一章 導論
- 第二章 風險:一個思想史的考察
- 第三章 社會風險的一般規定性
- 第四章 社會風險的歷史樣式
- 第五章 社會風險的實踐生成
- 第六章 解析風險社會
- 第七章 風險治理
- 第八章 超越風險社會
- 參考文獻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