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結構轉型期改善民生狀況需要全社會綜合推進。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對個人而言是從搖籃到墳墓的全生命周期過程,對國家而言是每個地區每個人都必須包含在內,對政府而言是每個部門都應考慮,需要政府、個人、社會綜合加以推進,張彌編著的《社會轉型與民生之路》研究了社會結構轉型中要改善民生和提高民生幸福水平,提出建立以“中國民生幸福綜合指數”為核心的中國民生狀況監測體系。檢測所推出的改善民生的相應舉措是否有效,為我們進行民生狀況描述表達以及學術研究提供一個量化指標。《社會轉型與民生之路》以此為制定相應的政策提供借鑑。選擇正確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生之路。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轉型與民生之路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頁數:257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彌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7007637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生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生理論概述
第二節 民生問題的現實意義
第三節 中國社會結構轉型與民生
第四節 民生幸福指標體系的構建
第二章 中國經濟體制轉型與民生
第一節 計畫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
第二節 計畫經濟體制下的民生困境
第三節 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轉型
第三章 資源配置機制轉型與民生
第一節 社會轉型期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
第二節 從住宅的供給制到商品化改革
第三節 勞動力自由流動與社會就業
第四節 消費資料供給與收入分配的變化
第五節 收入分配與國家調節
第四章 城鄉社會結構轉型與民生
第一節 人口遷移帶來的社會結構的變化
第二節 征地拆遷對民生的影響
第三節 小規模農業的困境與重組
第四節 結構轉型中的失業和分配不公
第五章 正確選擇經濟發展模式
第一節 經濟發展模式的選擇
第二節 發展模式與就業充足率
第三節 發展模式對中等收入者的影響
第四節 扭曲的發展模式導致收入不公
第六章 建設公共服務型財政
第一節 公共服務型財政
第二節 公共財政與民生的密切相關
第三節 政府財政向公共服務型轉型
第四節 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七章 完善城鄉民生保障體系
第一節 社會結構轉型與二元化社會保障制度
第二節 家庭風險和弱勢居民形成的客觀性
第三節 城鄉醫療保障的建立
第四節 養老保障體制
第五節 社會慈善等救助體系
第八章 效率、財力與社會公平
第一節 公平與財力的關係
第二節 追求高水平的公平
第三節 效率與公平不能偏頗
第四節 建設一個有活力的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