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研究

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研究

《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研究》是2017年4月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凡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研究
  • 作者:孟凡平
  • ISBN:9787542659415
  • 頁數:286頁
  • 定價:42元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7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社會轉型期的弱勢群體是指由於社會原因造成的某些在物質財富支配、公民權利行使、人倫情感享有、社會資源占有以及社會利益分配等方面低於正常狀態、需要國家和社會予以幫助和支持的人群。
人文關懷是一種立足於人的真實需要和基本價值,建立在重視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文精神基礎上並以人文的方式關注人的生存狀況,以滿足符合人性的合理需要、促進入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目標的融物質關懷與精神關懷、感性關懷與理性關懷於一體的具有道德價值的情感態度和實踐行為。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理論依據豐富,其中,需要理論、權利理論、社會公平正義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為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奠定了理論正當性基礎。弱勢群體“需要”匱乏的客觀現實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艱巨任務呼喚社會各界加強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先秦儒家的“不忍人之心”是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情感基礎、“周急不繼富”體現了對弱勢群體基本需要滿足的優先性;“問人不問馬”表達了對弱勢群體生命的敬畏與尊嚴;道家“無為”的政治觀表達了對貧苦百姓的同情、“不爭”的財富觀反映了保護百姓利益的思想、“慈愛”的倫理觀體現了善待百姓的情懷;墨家的“兼愛”主張體現了同情並保護弱者的人道態度、反映了關心弱者物質利益的倫理取向、彰顯了為民眾爭取權利和機會的道德傾向;佛教的眾生平等思想為關懷弱勢群體奠立了思想基礎,慈悲利他精神則直接指向社會弱者,福田觀念和布施觀念植根於佛教對因果業報的認識,推崇大慈大悲,勸導人們棄惡從善,倡導社會成員平等友愛、扶貧濟困,體現了對弱者的人文關懷。
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價值目標涉及到弱勢群體真實需要的滿足程度和滿足方式等問題。首先,通過社會支持滿足弱勢群體的物質需要;其次,凝聚社會力量關心弱勢群體的情感需要;再次,運用心理疏導調節弱勢群體的社會心態;最後,依靠制度關懷保障弱勢群體的權利實現。結合我國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的產生原因與弱勢群體的真實需要,弱勢群體人文關懷應堅持人道主義原則、社會公正原則、促進發展原則、注重實效原則。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價值目標和基本原則指明了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倫理精神和實踐準則,但是,將這種理念精神貫徹到關懷實踐中需要制度來保障。滿足弱勢群體的真實需要、實現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價值目標要求從制度的頂層設計、內容要求、實踐標準等方面進行制度建設。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應以“以人為本”為價值理念。政府作為制度頂層設計的責任主體,要將制度倫理作為制度建設的靈魂。從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價值目標看,目前我國制度建設的內容要求是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調整利益分配製度、完善利益表達機制、夯實教育支持政策、規範慈善管理制度等。同時,保障好的制度得到切實執行還需要做到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力度和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價值目標的實現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外在力量的實踐支持。在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價值目標的實現既依賴於社會主體的責任擔當,也離不開社會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有賴於弱勢群體自身的努力和奮鬥,各方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夠真正有利於弱勢群體擺脫弱勢地位,才能夠切實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道德基礎。

圖書目錄

導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社會轉型期的弱勢群體及人文關懷現狀
第一節 社會轉型期的弱勢群體問題
一、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的主要構成
二、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的弱勢表現
三、社會轉型期弱勢群體的形成原因
第二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現狀審視
一、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主要成就
二、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不足之處
第三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經濟利益驅動下的功利主義取向遮蔽了人文情懷
二、缺乏倫理精神的政策與制度安排喪失了人文內涵
三、等級觀念和權利義務不對稱事實消解了人文精神
四、問題意識的欠缺和官僚主義作風阻礙了人文實踐
第二章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理論依據與現實要求
第一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理論依據
一、需要理論
二、權利理論
三、社會公平正義理論
四、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第二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現實要求
一、弱勢群體需要人文關懷
二、弱勢群體問題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影響
三、關懷弱勢群體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內在要求
第三章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思想淵源與經驗借鑑
第一節 我國傳統的弱勢群體人文關懷思想
一、我國傳統弱勢群體人文關懷思想的主要內容
二、我國傳統弱勢群體人文關懷思想的價值分析
三、我國傳統弱勢群體人文關懷思想的當代傳承
第二節 當代國外的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經驗
一、藉助相關理論制定弱勢群體社會支持政策
二、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保障了弱勢群體關懷的全面性
三、社會福利的目標定位措施有力維護了弱勢群體的權益
四、國家在履行關懷責任的同時注重激發個人的責任意識
第四章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價值目標與基本原則
第一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價值目標
一、通過社會救助滿足弱勢群體的物質需要
二、凝聚社會力量關心弱勢群體的情感需要
三、運用心理疏導調節 弱勢群體的社會心態
四、依靠制度關懷保障弱勢群體的權利實現
第二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基本原則
一、人道主義原則
二、社會公正原則
三、促進發展原則
四、注重實效原則
第五章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制度保障
第一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
一、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制度建設頂層設計的主體
二、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制度建設頂層設計的理念
三、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制度建設頂層設計的要求
第二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制度建設的內容要求
一、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二、調整利益分配製度
三、完善利益表達機制
四、夯實教育支持政策
五、規範慈善管理制度
第三節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制度建設的實踐要求
一、提高職業責任意識
二、加強制度執行力度
第六章 弱勢群體人文關懷的實踐支持
第一節 不同社會主體的實踐支持
一、政府部門要樹立關懷弱勢群體的角色意識
二、相關組織要履行弱勢群體人文關懷責任
三、強勢群體要承擔關懷弱勢群體的道德責任
第二節 兩個相關職業的實踐支持
一、社會工作的實踐支持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支持
第三節 弱勢群體的自我支持
一、良好的自我意識是弱勢群體自我支持的前提
二、道德責任感是弱勢群體自我支持的核心要求
三、良好的德性是弱勢群體自我支持的必要條件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